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体育总局为加强奥运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奥运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国建立奥运项目“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于2013年确定新一批“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是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基层排球训练单位,明晰其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专项素质主要指标的现状、特征,为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文献资料法、身体形态测量、专项素质测试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2015、2016年“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集训的341名女排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专项素质主要指标进行研究,从年龄、专位等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专项素质主要指标与青年女排运动员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大纲》评分标准专项素质主要指标得分均未及格;可见其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水平较低,但该年龄段的运动员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形态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身体素质也处于发展敏感阶段。(2)身体形态主要指标发展的突增期、敏感期:体重、克托莱指数在10-11岁增加最为明显;身高、手足间距、指间距于11-12岁突增。专项素质主要指标发展的突增期、敏感期:30米跑、半“米”字移动、双摇跳绳成绩在10-11岁间突增;助跑摸高于10-12岁期间突增;立定跳远在16-17岁间增加最为明显。(3)主攻突出表现为身材较高大,身体厚实肌肉充实度最高;副攻身材高大,四肢较长,但身体单薄充实度较低。接应与二传身体形态相近,主要表现为身材适中,身体充实度适中。自由人高度类指标与其他专位有明显差距,克托莱指数仅低于主攻且不具显著性差异,可见自由人身体厚实充实度高。不同专位身体形态符合排球运动项目技战术分工特点,但与青年女排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4)主攻弹跳能力没有明显优势,快速移动和灵敏协调能力较差;副攻弹跳有明显优势,其他专项素质成绩并不突出;接应较为全面,各专项素质成绩均良好;二传专项素质指标均不突出;自由人快速移动和灵敏协调能力突出。以《大纲》评分标准为依据,各专位专项素质主要指标均未达到及格水平,且与青年女排各专位相比也有显著差距;可见我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女排各专位专项素质整体水平较低。建议教练员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合理安排训练以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现阶段应以《大纲》的专项素质及格成绩为目标,充分利用各项指标发展的敏感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位运动员进行训练,使不同年龄、不同专位运动员专项素质至少达到及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