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作家,她以娴熟的小说技巧和独到的文风树立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并吸引了读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张爱玲并不仅仅是一位“传奇”的作家,她在翻译领域作出的贡献同样不容小觑,对此学术界却鲜有提及。最重要的是,张爱玲作为一位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女性主义倾向。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要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主张运用语言积极地干预意义的创造,在翻译中尽量“使女性在语言中显现,从而让世人看见和听见女人”;其代表人物弗洛图总结了西方女性主义译者常用的语言策略:增补、加写前言或脚注和“劫持”。本文试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理论背景来研究张爱玲的四部译作——《怨女》、《秧歌》、《睡谷故事》和《老人与海》,通过对译文和原文的细读与比较,分析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创作及译作中的体现,以及她在译作中具体采用了哪些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以表现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张爱玲译作中特有的女性主义的东方色彩。本文首先对张爱玲的翻译作品进行了综述,凸显出迄今为止张爱玲翻译研究的不足,说明此研究的必要性。并且对本文的理论背景——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进行了必要的介绍。本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创作与译作中的交互体现。在特殊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影响下,张爱玲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女性主义思想,并且在创作中通过对男女形象的不同塑造明确地表达了这种女性主义思想。同时,在自己的译作中她也借鉴使用了女性主义的创作策略,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第二章具体介绍了张爱玲在译作中对于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应用,通过对译文和原文的比较分析证明了张爱玲灵活地改造和使用了三种常见的西方女性主义语言策略(加写前言、增补和“劫持”策略)。第三章在对比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基础上,总结了张爱玲译作中特有的女性主义的东方色彩,主要表现为利用词语的隐喻意义暗示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通过男女形象对比来凸显女性,从而摧毁儒家文化中男权制度的基石,以及在不断追求与男权话语的协调和对话的过程中表达对于建立两性和谐关系的期望。并且,总结了差异产生的三方面原因:中西方意识形态、翻译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本文最后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得出结论:张爱玲是一位优秀的女性主义译者,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