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科学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关于所学知识内容,不是头脑一片空白,在进行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毫无选择地接受外部呈现给他们的任何事物,而是在原有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新的内容进行解读加工。概念转变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学科和综合性科学课程上,但是在信息科技相关领域的概念转变研究则相对较少。本研究主要围绕“教学效果改善”这一核心内容,尝试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学生在本研究涉及的计算机病毒这部分内容上,存在哪些前概念,以及在课堂教学后,学生在计算机病毒有关概念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二,前概念的类型以及形成原因,既在计算机病毒部分概念中,前概念存在哪几种类型以及形成这几种类型前概念的原因。第三,针对不同类型的前概念,如何选取合适的技术,来开发学习资源,应用到正式课堂中,才能达到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本研究围绕以上三个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首是根据前概念测查的结果,制作前概念测试工具;然后分析得出高中生计算机病毒部分的前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根据形成的原因,对前概念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形成前概念的原因,开发促进概念转变的学习资源;最后在课堂教学后,用二阶诊断概念测试工具,探究高中学生有关计算机病毒部分的学后概念情况,对比前测,来验证开发的学习资源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学习效果。本研究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进入高中“计算机病毒”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存在的前概念可以依据其成因大致分为五种类型(管中窥豹型、夸大其词型、表达欠佳型、错误连锁型、经验推测型)。第二,针对“计算机病毒概念”这一学习内容,在实验组运用未根据前概念教学设计开发的微视频,在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中的现场讲授,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答题正确率提高幅度要大于对照组。第三,针对“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这一学习内容,运用依据前概念开发的微视频和未根据前概念开发的微视频分别进行了实验教学,结果发现前者比后者对于教学效果的改善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