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鼻溞是一种在水体中常见、广泛分布的枝角类,多数淡水水体的优势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中国部分水库、湖泊的象鼻溞为对象,应用形态学、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和核糖体ITS区序列分析,进行了系统发育学研究,探讨象鼻溞属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为揭示不同类群间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果如下:1.运用形态学方法比较象鼻溞属的形态差异,对8个常规性状(体长、体高、甲壳高、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壳刺、眼直径、侧孔到边缘的距离)进行测量,发现8个形状都无法作为物种的分类依据。根据侧孔到边缘的距离、壳瓣的形状和尾爪的栉刺数量对17个地点的样品进行分类,发现新疆天山天池、四川七星湖、四川金秋湖、甘肃刘家峡、云南拉市海的样品尾爪有2列栉刺及壳瓣的形状定为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浙江千岛湖、湖北赤壁、江苏扬州、高邮湖、广东西丽水库、广东高州水库、浙江西湖、海南松涛水库、黑龙江的样品尾爪有1列栉刺,侧孔远离边缘定为脆弱象鼻溞(Bosmina fatalis),其中贵州的啊哈水库样品存在2个物种,乌拉圭是Bosmina freyi。2.测定了线粒体DNA COI基因5’端部分序列,获得全序列长为617bp,其中变异位点256个,A+T(63.2%)含量明显高于G+C(36.8%)。转换数为30,颠换数为27,转换、颠换比(R)为1.1。分子系统树分为A、B、C3个谱系,A谱系分为A1和A2两个群体,B谱系又分为B1和B2两个群体,C为单独一枝,以后检概率为1.00单独成枝。TS(新疆)、JQ(四川)和LJX(甘肃)样品聚在B支,A2支的样品为四川省的YA和QX,后检概率是1.00,可能是一隐藏种。在地理分布上可以看出,除了BL(甘肃)样品为基本上是东西分化明显。3.测定核糖体ITS区基因(ITS1、5.8S、ITS2)序列为1172个bp,碱基含量没有偏倚性。分子系统树分为明显的3个谱系结果,不同地理群体间相对聚为一枝。但是AH(贵州)的样品聚在不同的谱系中,AH2在1谱系中,而AH1、AH3位于2谱系,在系统树上可以认为贵州样品分为2个物种。这与形态观察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