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及环氧合酶-2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jxue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我国北方地区高发的食管鳞状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肿瘤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研究表明,食管癌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食管癌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为揭示其发病机理提供了有益的线索。染色体畸变是肿瘤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众多研究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方法中,荧光原位杂交以其灵敏性好、特异性强、信号-噪声比高,并可以鉴定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成为现代肿瘤遗传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本研究从染色体水平、染色体区带水平和基因水平三个层次,探讨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为了研究食管癌细胞的全染色体畸变,本研究利用重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24条特异性的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涂染探针,分别用Cy3、Cy5、FITC和DEAC四种荧光素按一定组合直接标记,制备两组十二色的探针池,对细胞系KYSE140的同一染色体片先后两次杂交,进行全染色体畸变分析。为了探讨同一染色体臂上不同区带的非同步性改变,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用Cy3、Cy5和FITC三种荧光素分别标记3q、8q、11q上的三个区带,检测这些区带在细胞系EC9706的扩增或畸变。最后,在常规FISH技术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制片方法,建立间期核阵列;然后利用基因特异性BAC探针,检测Nek2和Hec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标本中的扩增情况。通过本研究发现,在细胞系KYSE140中,大部分染色体都出现了异常改变。其中1、2、3、7、8号染色体存在明显的扩增,11、13和18号染色体均有一条丢失。检测到19个衍生染色体,其中多数是由两条染色体的部分区段构成;有3个衍生染色体涉及到了3个不同的染色体。通过对细胞系EC9706三条染色体长臂的分析,发现3号染色体长臂扩增且末端发生了易位,8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出现了扩增,11号染色体长臂1区出现了扩增。我们建立的间期核阵列FISH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基因扩增;在6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38例标本出现Nek2基因的扩增,总扩增率为62.3%,17例标本出现Hec1基因的扩增,总扩增率为27.9%,但是没有发
其他文献
<正>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和省市近几年也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
会议
胃癌为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胃癌早期诊断困难,多数病例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为20%~30%。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各种手术方式的改良
通过十二羟基硬脂酸的醇溶液浸泡,在铁、锌、铜锌合金的表面进行氧化还原自组装反应,形成了微纳米结构的粗糙表面超疏水结构,静态水接触角超过160&#176;,讨论了可能的生成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个性化教学以“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本价值追求,它的有效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东北师大附小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和改造,从宏观层面调
术后肝转移是影响大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的主要原因,如能在术前或术中用一简便易行的指标筛选出肝转移的高危病例,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干预和控制,这对提高结直肠
流行病学的研究证据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NSAIDs(非甾体抗炎药)可使肠道肿瘤发病率降低40-50%。NSAIDs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NSAIDs的确切的抗瘤机制仍不
目的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安排中强环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强的松和环磷酰胺)。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强环疗法具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结直肠癌位居第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因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