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乡村建设提速升级的热潮,各地结合实际,着力于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努力开创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短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从历史渊源、字形解读、时代要义三个维度首先对乡风文明的内涵进行深入思考,进而采取实证的研究方法,依据乡村社会形态划分标准,将研究区域甘肃省陇东地区划分为县域郊区乡村(C村)、县域经济强辐射乡村(L村)、传统农业乡村(N村)进行类型化分析。研究表明,陇东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已初步取得成效: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文化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民俗产业增强经济效益,文化旅游基地初见规模;居民道德素质逐步提升,陈规陋习逐渐消减。但也应看到,某些领域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与明显缺陷。研究建构了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道德、社会关系、村民自治等五个方面的乡风文明建设内容分析框架,进而分析发现,陇东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有待化解:第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第二,传统农业被现代农业所取代,农耕文明面临挑战;第三,民俗多样但点状化分布,手工艺濒临失传;第四,社会交往中陌生与熟悉交织,新的社会关系尚在重构;第五,村民自治程度低,他治与自治协同机制还未形成。基于此,研究对陇东地区的乡风文明路径选择重点思考,指出,首先,必须从乡风文明建设主体着手,构建政府、基层党组织、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建设主体。其次,在具体改进措施上,要调整公共服务政策供给,优化乡村供需结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养老教育需求;构建新型生产生活模式,保护传统农耕文明;构建多元民俗发展路径,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构建新型社会交往方式,培育新时代共同体;提升乡村居民自治意识,强化乡村内生动力。最后,陇东地区提升乡风文明应该以具有整合性、主体性、认同感的美丽乡村发展目标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