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eteroglossi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loring TCM as Cultural Heritage in Shuitingmen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ANGQ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它自身的语言与哲学观。但随着上世纪西方理性话语传入中国,中医开始被批判为“不科学”,甚至是“封建迷信”。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医热”又逐渐兴起。自2006年起,一些中医项目陆续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中医针灸”又申请列入了联合国《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非遗项目,其对中医文化遗产的呈现方式都渗透着西方现代性的单一视角,把它作为“知识”、“技能”,强调它的“科学性”,无法从根本上展示中医的文化多元性。因此,本文从“水亭门文化记忆与遗产研究”项目出发,以衢州水亭门街区的中医文化遗产为例,旨在探讨如何才能呈现和理解中医的文化多样性。水亭门街区历史上曾经有多家药铺、药栈,养育过多位名医,还有祭祀医药祖先的神农殿与记载“中医遗产”的地方志。本文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过作者为期一年半的人类学调查,收集到了一系列的采访故事和史料,并以当地地方志、神农殿和张玉恢中医为例,对水亭门中医文化遗产多元性做了探究与呈现。文章运用Foucault,Fairclough的话语视角,对嘉庆《西安县志》以及民国《衢县志》中古人对中医遗产的记载与理解方式做了文本分析。同时,文章还采用叙述的方法,尤其是人类学家Geertz的“深描”手法,对神农殿的历史演变、史上与当下的神农祭祀、以及张玉恢中医的生活故事进行描写,展现不同时期的中医话语和文化。
   研究发现,在两本县志中,并没有“医”的概念,古人对中医的理解,承载在医生的传记、医学文献、庙宇以及物产中的草药等篇章,其中包含着艺术、道德、宗教等思考。另一方面,从神农殿、神农祭祀以及张玉恢中医生活故事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中医作为礼制、行会、教育、医术等的文化含义,而其中渗透着儒家的道德思考。文章最后认为,水亭门街区多元的中医文化遗产,可以为今后水亭门作为“文化遗产街区”构建新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级英语能力测试(PACE)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之间的对应关系。高级英语能力测试于2010年由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研发,包括英语水平测试、专业英语测试和英语口语测试三个独立测验。本次小型研究主要针对英语水平测试中听力与阅读部分的客观题开展调查与测试,旨在证明英语水平测试的难度等级介于CEFR等级B2与C1之间。本研究参考欧洲理事会语言政策部门于2009年发表的CEFR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归国中国留学生难免会受到“反文化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中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其更好地适应母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而长期以来,就归国中国留学生在重新进入母文化时遇到的困难及适应性情况的相关研究甚少。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文化身份、归国期望和心理准备三个变量出发,对归国中国留学生重新适应母文化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1)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