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胶树(Heve a brasiliensis)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性工业原料作物。2014-2016年,在海南省儋州、白沙、乐东、保亭、昌江和屯昌等地橡胶树上新发生一种茎杆病害。该病害可引起胶树爆皮流胶、回枯,甚至死亡;病情蔓延迅速、爆发性强。本文作者在对该新发病害进行病情调查基础上,采集病样、分离和鉴定该病病原菌,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分子检测,及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和大田防效评价,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2014-2016年,先后5次对我国海南23个植胶农场进行了病害调查,其中有21个农场发现有该病的为害。先后采集样品79份。通过组织分离法对典型病样进行病原分离,获得分离物63个。分离物按形态观察可分为4类: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其中F.solani分离率最高为66.6%。通过菌饼离体和活体针刺、菌块皮接和孢子悬浮液活体针刺等4种接种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发现茄类镰刀菌致病力最强,能导致接种部位产生与田间症状一致的病症,并可从接种羅病组织上分离到相同致病菌。结合致病菌rDNA-ITS和延伸因子EF-1a序列分析,鉴定主要致病菌为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同时,依据茄类镰刀菌及其它9种镰刀菌ITS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QL-1F/QL-1R)进行病样分子验证。特异引物QL-1F/QL-1R能从田间病样、接种发病组织和茄类镰刀菌基因组DNA上扩增到一条423 bp的特异片段,结合ITS1/ITS4引物扩增,可提高该分子检测的灵敏度。代表性茄类镰刀菌HHNBS01菌株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发现,该菌菌丝最适培养条件为:PDA培养基、30℃、pH 6、蔗糖为C源和硝酸钾为N源;产孢最适条件为:Czapek培养基、15℃、pH6、完全黑暗、D-木糖为C源和草酸铵为N源;分生孢子在30℃、pH 7、完全光照、葡萄糖或麦芽糖为C源、草酸铵为N源时萌发率最高。F.solani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均为60 ℃,10 min。13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咯菌腈对该病菌菌丝生长机制效果最好,ECs0为0.0804 mg/L,其次是多菌灵、咪鲜胺锰盐和氟硅唑。多菌灵和咪鲜胺锰盐有效成分配比为4:1、2:1、1:1、1:2、1:4的混配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均有增效作用,其中1:4配比下增效最好,SR为2.8885。筛选出来的单剂或复配药剂经推荐给生产部门使用,防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