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卍字会,全称世界红卍字会,是民国时期具有全国规模的宗教性社会救助团体。它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民间宗教——道院。道院与红卍字会之间实为体表关系。道院是红卍字会的根本,红卍字会则是道院的行慈机构,并最终为道院提供遁迹的空间。红卍字会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绅商阶层,从此角度而言,红卍字会实际上是有着道院信仰的绅商团体。绅商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一方面使红卍字会的长期社会救助得以实现,一方面也决定了红卍字会社会救助行为的保守性,即维系社会而非变革社会的属性。红卍字会分布广泛,其势力不仅遍布国内,而且涉足海外。总会与分会、分会与分会之间基于共同的信仰和救助的需要,通过诸多形式的互动形成了社会救助网络。该网络的形成及其在社会救助过程中的作用,以确凿的事实凸显了由道院信仰整合,以社会救助为实务的民国绅商团体所具有的人员组织、资源动员等社会救助能力。红卍字会社会救助事业继承和发展了红十字会、中国传统社会救助事业及晚清以来义赈的救助理念和方式,熔铸了包括筹资、宣传、征信、运输、查赈、奖惩在内的一套机制,形成了“永久慈业”和“临时慈业”双峰并峙的架构。红卍字会永久慈业包含开办卍字医院、贫民学校、贫民工厂、道生银行、因利局、育婴堂、残废院等。红卍字会的永久慈业继承了传统民间社会救助事业的特点,种类齐全,分布广泛。与传统民间社会救助事业相比,红卍字会永久慈业不但具有近代社会救助事业的特征,而且教化内容具有宗教性。红卍字会的临时慈业包括战事救助和灾荒救助。红卍字会的战事救助师法红十字会,其战事救助的业绩毫不逊于红十字会。红卍字会灾荒救助超越了晚清以来义赈的范围,而且潜伏着以慈展道的动因。红卍字会的临时慈业形成了以民办的跨地域救助为传统,以各地红卍字会定点救助和各救济队机动救助交织成的社会网络救助为形式,以传播道院教义为原动力的代表性社会救助模式。红卍字会社会救助事业的兼容并蓄秉承了主张五教合一的道院信仰的神髓。虽然以慈修道是红卍字会社会救助事业的原动力和根本目的,但红卍字会社会救助事业客观上起到了扶危济贫,救死扶伤的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职能缺位的空白。红卍字会也为社会救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代价。红卍字会是公开的社团,以不涉政治为原则,以争取自身及道院合法性为目标。但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红卍字会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各种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力量总是欲以自己的喜好左右红卍字会。除了个别特殊时期外,红卍字会争取信仰自由,及固守不涉政治原则的诸多努力均以失败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