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总量也不断上升。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种种因素,使得我国消费率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速度缓慢,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产能结构性过剩、内需严重不足的经济形势下,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振居民消费更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国政府通过逐年增加卫生支出的投入力度,以期保障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释放居民在家庭设备、文教娱乐等项目的消费能力,从而实现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振居民消费的政策目的。在此背景下,文章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卫生投入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展变化趋势及特点,分别从政府介入卫生医疗市场的理论依据、政府介入卫生医疗市场的基本途径以及政府介入卫生医疗市场的现实经济意义等方面论述了政府加大卫生投入的必要性,并为文章研究政府卫生投入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寻找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文章依据全国31个省市城乡2004—2011年相关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分别从城乡角度分析政府卫生投入对居民消费率以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用于医疗卫生占比与城乡居民消费率之间相关性为正,意味着政府加大卫生投入可提高居民消费率;另外政府卫生投入对居民消费结构也有一定影响。具体而言,对城镇居民而言,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可降低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比重,提高衣着、居住、家庭设备、文教娱乐等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对农村居民而言,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可降低通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提高居住、家庭设备、文教娱乐等消费占总消费比重。通过上述实证分析,证明我国政府加大卫生支出确实可通过保障居民基本卫生需求来实现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政策初衷,为政府进一步通过加大卫生支出实现提振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最后文章从继续加大政府卫生支出力度、加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三方面为政府进一步通过加大卫生支出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