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指能够引起个体一定强度的趋近行为反应和激活状态,伴随产生愉悦体验、面部表情、身体反应和评价等一系列反应的有意识过程。以往关于情绪的诸多研究参照情绪的二维模型,集中于关注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度,并未过多考虑动机可能在情绪中发挥的功能。基于Gable等人发现的情绪动机维度模型,主张情绪具有动机功能,动机在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已有研究验证了积极情绪影响注意、记忆和认知分类等认知加工过程,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影响个体的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是指个体灵活地实现心理表征的切换,能够根据变化情境的要求作出适宜的反应,从而适应变化的情境,以达到新环境要求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影响认知灵活性,情绪的动机性可能在积极情绪与灵活性关系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任务的难度也对情绪与认知灵活性产生影响。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绪往往发生改变,且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常常因为情绪而受到影响。因此,本研究考察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初中生认知灵活性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探究不同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在难度不同的认知灵活性任务上的表现。本研究分为研究一和研究二。研究一以7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包括25名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被试,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组23名,中性情绪组22名。研究一采用形状检测任务,考察被试在全局和局部形状之间的灵活转换能力,探讨不同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下的认知灵活性差异。结果发现: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组在反应时上显著长于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组(P=0.001),在错误率上也明显比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组要高(P=0.027);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组的反应时明显比中性情绪组更短(P=0.037);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组的错误率明显比中性情绪组高(P=0.036)。研究二包括两个实验,通过转换任务分别考察在不同难度下,个体在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上的认知灵活性表现。研究对象为48名初中生,其中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25名,中性情绪下被试23名。实验1使用数字分类任务考察在简单任务中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的认知灵活性表现,被试根据颜色提示判断目标数字的奇偶。结果发现: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组的反应时显著比中性情绪组更短(F(1,46)=4.78,P<0.05,η~2=0.11);任务类型差异显著,转换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转换后(F(1,46)=24.48,P<0.001,η~2=0.38),转换前的错误率显著低于转换后(F(1,46)=29.40,P<0.001,η~2=0.42);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组的反应时损失明显比中性情绪组更低(t(46)=3.01,P<0.01,Cohen’s d=0.89)。实验2使用词语分类任务考察在复杂任务上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的认知灵活性表现,被试根据颜色提示去判断具有目标颜色词语的褒贬。结果发现: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组和中性情绪组在反应时和错误率上均没有明显差异;任务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转换后的反应时(F(1,46)=26.62,P<0.001,η~2=0.40)和错误率(F(1,46)=69.99,P<0.001,η~2=0.64)明显比转换前更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组的反应时损失与中性情绪组没有明显的差异,分析错误率,两组差异也不显著。通过分析两个研究的实验结果,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下初中生的认知灵活性表现不同,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下初中生的认知灵活性表现得到提高,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导致初中生认知灵活性的降低;(2)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下的初中生,在不同难度认知灵活性任务上的表现存在差异。与中性情绪相比,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的初中生在简单任务中的认知灵活性表现更好;在复杂任务上,初中生的认知灵活性表现在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下不存在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