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根据血管管腔的改变,外周血管疾病可以分为阻塞性血管病变和非阻塞性血管病变,前者主要为血管壁增厚和/或继发血栓形成引起的管腔狭窄与闭塞,后者主要是血管壁溃疡、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和血管破裂出血等。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治疗过程中微创观念的提高,用介入的方法进行外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覆膜支架的应用为非阻塞性血管病变的腔内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近年来由于介入器材的发展,介入技术的提高,覆膜支架的应用范围大大拓宽,在神经介入和心脏介入的应用中有很大的进展,在外周血管中也有将覆膜支架应用于治疗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狭窄与闭塞性疾病以及人工透析道的建立的病例报道,但大样本的病例分析以及中远期随访尚缺乏。研究目的:从支架置入的成功率、贴壁性、支架置入后狭窄率、影响支架置入后疗效的因素等多方面对外周血管覆膜支架置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临床资料完整的19例病人,其中假性动脉瘤10例、外伤性动静脉瘘1例、外伤性动脉破裂1例、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动脉瘤2例、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动脉溃疡2例、双肾动脉多发动脉瘤1例、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和肝移植后肝动脉吻合口渗血各1例。所有病人均行覆膜支架治疗,对病变影像学表现、支架置入过程、置入后封堵效果及术后支架内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例病人动脉造影及覆膜支架释放均顺利完成,其置入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9例支架置入后,均即刻行血管造影,显示支架能够良好贴壁,被隔离的病变未再显影。分别于术后第4周、12周、24周行血管造影复查,第4周时失访2例,第12周时共失访3例、因肝癌死亡1例,第24周时共失访5例,总失访5例、死亡1例。第4周复查时支架移位导致动静脉复发一例,发生于股深动脉,移位率为5.88%(1/17)。按照置入后支架内狭窄超过50%作为狭窄的标准,术后4周出现支架内狭窄2例,发生于髂动脉、胫前动脉各1例;术后12周狭窄3例,其中髂动脉,胫前动脉,肝右动脉各1例;术后24周有3例狭窄,发生于髂动脉、胫前动脉和肝右动脉。各随访期狭窄率分别为11.76%(2/17),20.00%(3/15),23.08%(3/13)。研究结论:覆膜膜支架能够顺利置入病变血管,并且具有良好的贴壁性,各种病变封堵完全;覆膜支架置入后最大的并发症是内漏和血管狭窄;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可能与病人的基础病变、覆膜支架性能以及患处血管直径有关;覆膜支架治疗外周血管非阻塞性病变是可行的,但应注意适应证和覆膜支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