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cells,hADSCs)并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生存情况和肝功能重建的影响;观察其在大鼠体内各脏器中的分布、迁移及其对受体肝脏的再生的促进作用;探索干细胞移植影响肝衰竭大鼠生存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人腹部皮下脂肪中分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贴壁筛选法纯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以D-氨基半乳糖(D-gal)大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构建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30只肝衰竭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治疗组大鼠经脾脏注射5×106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向脾脏注射相同体积PBS,动态检测多项血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学表现。20只肝衰竭SD大鼠随机分为脾脏移植组和股静脉移植组,分别经脾脏和股静脉途径注入5×106个通过慢病毒感染表达ZsGreen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种移植途径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心、肝、脾、肾、肺等器官的分布和迁移情况;检测肝、脾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TUNNEL法检测受体肝细胞凋亡情况。40只肝衰竭大鼠随机分为DMEM-F12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浓缩培养基移植组、干细胞裂解液移植组。经股静脉途径分别注入100ul DMEM-F12、5×106个脂肪干细胞、浓缩培养基、干细胞裂解液。动态检测大鼠血中HGF、VEGF表达情况。结果1、通过体外分离人体脂肪组织,可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表面抗原并且能被诱导分化成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证明我们成功分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2、脾脏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大鼠,大鼠总体病死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同时,我们观察到治疗组大鼠的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等血液生化指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HE染色显示肝脏组织形态明显改善;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脾脏、股静脉移植后,大部分迁移至肝脏、脾脏及肺部,其中经股静脉移植组细胞向肝脏趋化的效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外源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细胞的再生,并抑制其凋亡;5、干细胞浓缩培养基移植组和干细胞裂解液移植组大鼠的72小时生存率较DMEM-F12对照组明显提高。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浓缩培养基移植组和干细胞裂解液移植组大鼠血清HGF浓度明显高于DMEM-F12对照组,而VEGF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1、体外分离脂肪组织进行贴壁培养可获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2、一次性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可成功构建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的肝功能情况,提高其存活率,有望用于肝衰竭的治疗;3、经脾脏和股静脉途径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可用于肝衰竭治疗,具有促进内源性肝脏细胞再生和抑制凋亡的作用;4、干细胞可能通过旁分泌途径分泌某些细胞因子如HGF促进细胞再生,改善肝衰竭大鼠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