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18Cr18N钢冷变形力学行为与强化参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电机护环一般采用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制成,为使其满足更高强度要求,需经过冷变形强化。然而在单向拉伸强化过程中,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的屈强比已逐渐趋近于1,极大地限制了单向拉伸冷变形强化的强化能力。所以,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在复杂加载条件下冷变形的力学行为与微观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内容如下:首先,针对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单向加载试验,得到了其单向加载拉伸和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其强化机理和规律。其次,研究了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小应变幅循环加载时的包申格效应。分析了预应变方式、预应变量和循环周次对包申格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n18Cr18N钢在正反向加载过程中存在包申格效应。包申格效应在预应变0.005到0.08范围内,总体上随着应变幅的增大而减小。预应变方式对Mn18Cr18N钢的包申格效应影响不大。Mn18Cr18N钢的包申格应力参数βσ在第一周到第二周增幅最快,之后增幅变缓并趋于稳定。然后,对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大应变下的复杂加载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压缩拉伸连续加载变形试验方法,即第一阶段压缩变形量0%-40%,第二阶段拉伸至断裂,研究了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的室温压拉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压缩量的增大,后续拉伸阶段的屈服应力和均匀塑性变形最大拉伸应力、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临界压缩量25%处,拉伸屈服应力和最大拉伸应力达到最大值,分别约为1039.97和1439.20 MPa;试样的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99%和73.80%。OM和SEM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表明,当压缩量小于临界值时,拉伸试样断口宏观形貌呈典型的杯锥状,微观形貌呈韧窝状的韧性断裂,微观组织为变形拉长的晶粒组织特征;当压缩量超过临界值时,拉伸试样断口宏观形貌比较平齐,微观形貌为无韧窝状的结晶状特征,微观组织为包含大量孪晶的等轴晶粒组织。TEM分析表明,压缩量较小时,位错通过滑移形成不同密度的位错组态;反向加载拉断后,仍能观察到位错的堆积。压缩量较大时,形成两个方向交割的孪晶;反向加载拉断后,孪晶呈平行排列,且伴有高密度位错缠结。最后,对Mn18Cr18N钢循环变形时的强化和软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循环应力高于单向加载时的应力,说明材料可以循环加载得到强化。不同初始应变量下单次应变交替时,补偿强化应变区随初始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大。一味地增加循环周次对Mn18Cr18N钢的强度提升帮助不大。在制定循环加载强化工艺时,最好选用缩径-胀形工艺。并得到了护环反复加载强化工艺三维参考图。
其他文献
<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已经2013年2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
结构主义电影批评理论是由各个二元对立组来建构一个整体文化内涵意蕴的阐释方式,影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在愚昧/文明、悲剧爱情/幸福的爱情、历史的前进/历史的倒退、屈从/
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催生了智慧教室。智慧教室需要智慧教学、智慧教师。智慧教学环境的大学课堂不像理想中活跃、有效,根源在于教学主体缺位。智慧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讲,英语是世界上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从幼时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英语绘本辅助英语教学方法的出现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教学模式。将绘本应用
实体思维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发展,如实体思维对教学本质、教学规律的追求和探索,能使我们从本质层面上认识教学。但目前实体思维在教育研究中已经呈现出了一种极端化
<正> 1 引言埋弧自动焊以其生产效率高、焊接质量好、焊缝成形美观,在我国已广泛应用造船、锅炉、化工等行业。但就散装水泥罐车来说,由于罐体壁厚较薄(δ=5或δ=6),卷辊后的
导游员是旅游业的灵魂,在旅游产品转化为旅游消费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游客来源与背景等文化差异,这一转化过程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制约,而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养成与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思维的方式.尽管隐喻的分类不尽相同,但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功能在于它能创造新的意义并且提供给人们认识事物的新视角.
本文对内、外旋轮线的形成原理和图谱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揽拌装置适用的轨迹和行星揽拌装置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部署,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年底圆满完成部级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省级试点工作,我们要通过总结各地进展情况,交流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