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以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空心化”现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地区分布广泛,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3.45%,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空心化”水平在发展历程、演变特征、驱动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山地丘陵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其农村“空心化”问题更值得研究。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妥善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区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典型山地丘陵区——四川省仪陇县作为研究区域,以各乡镇作为评价对象,通过利用2009-2015年仪陇县各乡镇统计数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建立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描述性统计指标、重心转移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仪陇县农村“空心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选取距中心城镇距离、公路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地形位指数4个因素分析其对农村“空心化”水平地域分异的影响,通过综合对比各影响因素2015年的回归系数划分出农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时间维度上,2010-2015年仪陇县农村“空心化”水平呈波动变化的趋势,农村“空心化”水平平均值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表明各乡镇农村“空心化”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2)在空间演变上,土地“空心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各等级有较强的集聚特征。人口“空心化”和农村“空心化”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强的耦合性,都以中、低等级为主。绝大多数乡镇的农村“空心化”水平类型保持稳定,只有少数乡镇发生了变化。土地“空心化”的重心在乐兴乡和丁字桥镇内来回摆动,人口“空心化”和农村“空心化”的重心有东移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保持西北—东南向的稳定态势。仪陇县农村“空心化”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性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高—高集聚区,高—低集聚区只在少数年份出现过,且乡镇个数较少。低—低集聚区呈分散状态分布,低—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仪陇县的东部边缘地区。(3)在分异机制及地域类型划分上,各地域分异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的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距中心城镇距离、地形位、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村“空心化”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公路密度与农村“空心化”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距中心城镇距离对农村“空心化”水平的影响最大。根据各地域分异影响因素2015年GWR回归系数把仪陇县农村“空心化”水平的地域类型划分为自然环境主导型、资源丰度主导型、交通条件主导型、区位条件主导型。自然环境主导型是仪陇县最主要的地域类型,资源丰度主导型所占的比例最小。各地域类型的乡镇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应对农村“空心化”的措施。山地丘陵地区农村“空心化”的治理需要统筹不同尺度的要素和力量,只有从政府、不同地域单元、农民个体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治理才有可能彻底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4)本论文是针对山地丘陵地区乡镇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研究,由于地形和尺度的作用,相对于大多数宏观层面基于区县尺度的研究而言,本论文有着更加独特的视角。由于地域系统和地域功能的差异,山地丘陵地区乡镇尺度的农村“空心化”规律可能不同于区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规律。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关注山地丘陵地区乡镇尺度这一微观地域功能单元对于缓解农村“空心化”、促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