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学生群体中强迫症的检出率高达12%,这是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一个心理问题,而强迫行为则是更加常见的心理行为表现。强迫症历来都有通过控制来将其进行理论概念化,认为其是源于个体应对控制感下降而采取的措施,近年来补偿控制理论在生活各个领域内的适用性得到验证,但却没有实证研究证实强迫行为可以作为补偿控制方式,那究竟强迫行为是否是低控情境下的必然结果呢?它对于个体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本研究对此考察了补偿控制理论在强迫行为中的理论适用性。本研究通过三项研究5个实验逐步验证该假设,研究一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初步了解控制感同强迫行为之间的经验性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当个体的控制感没有异常时不会有异样,但当控制感出现缺失时,各种强迫行为便会出现;研究二是通过两个实证研究来验证强迫行为(清洗键盘)同外部控制资源(政府控制)一样,可以作为个体暂时性控制感下降的补偿控制策略,结果显示,在非临床样本中,当被试暂时性地控制感下降,强迫行为与外部控制资源一样都可以缓解个体的焦虑状态,也就是说强迫行为并非是个体低控状态下的必然行为反应;研究三则从反向的心理过程验证当个体的控制感下降时,是否可以减轻其强迫行为,结果显示相比于控制感下降,当个体的控制感提升时,他在键盘清洗任务中所花费的时间变少了。本研究不仅通过实证研究拓宽了补偿控制理论的解释范畴,对于理解非临床样本的强迫行为也提供了不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