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阶段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重在如何培养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好学生语文基础是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从培养学生的最基础的听、说、读、写为切入口,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长期训练,这样的练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能够自然遵循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更加真实可靠,为打好学生语文基础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舞台。
关键词:培养语文基础;长期训练;听、说、读、写
语文的功底就是语文基础,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责任重于泰山。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能促进自己进步的或适合的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老师来讲做好他们坚强的后盾,正确地指引好、耐心地辅导好、长期地陪伴好,见证学生的成长。那么一切以学生的发展出发,我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倾听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听课文朗读音频
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语感好的人,语文功底一定深不可测,民族的学生受地理环境、民族语言等的影响缺少的就是一种有吸引力的语感。为唤起他们的语感,我就从课文的朗读音频入手,在上课之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反复播放课文音频,督促学生静心,看着课文听、闭上眼睛听,用心与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交流真实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边听边思考的欲望,培养了学生专心听与自觉思考的好习惯。渐渐地发现学生自己就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音色去模仿学习朗读。
(2)、听老师范读
老师的范读从音色、节奏、感情、音准出发,准确掌握课文的情感主路线,带动学生倾听,指点学生听出课文内容的抑扬顿挫,每次倾听时,学生的潜意识里就會留下这个印象,等到下次倾听时自然就会留意,喜欢老师范读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去模仿练习。
(3)、听同学读
听同学读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环节。能流利、有感情地读出课文的同学,学生就视为学习的榜样;读不到位的同学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争取下次读得更好。这个环节为学生创建一个自我展示、相互学习的平台。
(4)、听、讲故事
听故事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思想特别单纯,听到新鲜的、自己喜欢的故事,注意力一定比平时集中两倍。一周腾出两节课,收集学生爱听的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一边放松心情,一边给学生享受有趣的故事。发现多数孩子想拥有生动、磁性的讲故事的能力,课后时不时地自己练习讲故事、同学之间比赛、课前五分钟展示,这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示范作用。
二、在说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这个年纪的学生很怕羞,激发他们开口说话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有些学生明明很会说,就是不敢开口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些学生不会说,还很胆怯,缺主动学说的行为,害怕在师生前出丑,把自己关在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原因,基本封闭了学生自己开口说话的权利。
(1)、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语言,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地复述出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说,老师适时点拨、指导。上台展示时,多给学生机会,使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内容不在多与少,能激发学生敢开口说话即可,并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被老师重视的,是具备用自己的话把想说的话完整地说出来的能力。
(2)、练习说普通话
课上,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进行语言的加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所想所感用普通话说出来,再更正发音、指导用词、句子的表达方式、说话的语气……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说话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课后休息时间学生不能自觉使用普通话,我的工作又从课堂转向课外,监督好学生使用普通话说话、交流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监督学生少用民族语言交流,不管开口有多难,都坚持用普通话讲话,开始学生很难适应,但我始终相信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足以改变旧思想和学习的态度,长期坚持练习,学生一定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据我观察、检测,现在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说普通话几乎成为他们日常用语。
(3)、听音乐学唱歌
利用课后五分钟,播放学生喜欢或励志的歌曲,跟着节奏学唱,长时间的听、练唱,学生会在意识中融入感情注意到字的音准,就会懂得纠正自己的发音。这样引导学生练习普通话既能训练普通话的音准,记住歌词把歌曲给唱会,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一举两得。
三、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熟读。
有听的基础,就要开始专攻学生的读,检查学生读的情况,是否有错
读字、不会读的字,花多点的时间纠正,尽量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学生能通读或熟读课文。
(2)、流利地读。
抓住音准,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方法有齐读、同桌齐读、分组读。
(3)、有感情地读。
回忆朗读音频、老师范读、同学读的方法,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朗读声音,声情并茂地反复练习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4)、增加课外阅读量。
学生表达的语言生硬,词不达意、表达顺序混乱,归根于识字量的积累,缺一定的阅读。改善这个现状,我就把所有的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向校图书馆借标注拼音的书籍,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阅读,带着拼音一字一句地读、循序渐进地练习有感情地读,记读书笔记,定期检查做反馈。
四、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
提到写作学生就感到害怕,不愿意去写,为了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我把品读句段和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来抓。带动学生先品,再反复地有感情地练习读。摘抄好词好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句到段地逐步练习说写。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中,确定好写作的内容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说话练习,思路理清后动笔把内容写出来,每周两次。练习的时间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明显得到提高。
打好民族孩子的语文基础重在日积月累,再好的方法也需要时间与实践的相互配合、相互磨合,才能打造出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敢于不断地创新尝试、不断地迎接挑战、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地自我学习……是教书育人经过的必由之路。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学生的身上,教育一定会发生奇迹。
关键词:培养语文基础;长期训练;听、说、读、写
语文的功底就是语文基础,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责任重于泰山。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能促进自己进步的或适合的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老师来讲做好他们坚强的后盾,正确地指引好、耐心地辅导好、长期地陪伴好,见证学生的成长。那么一切以学生的发展出发,我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倾听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听课文朗读音频
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语感好的人,语文功底一定深不可测,民族的学生受地理环境、民族语言等的影响缺少的就是一种有吸引力的语感。为唤起他们的语感,我就从课文的朗读音频入手,在上课之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反复播放课文音频,督促学生静心,看着课文听、闭上眼睛听,用心与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交流真实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边听边思考的欲望,培养了学生专心听与自觉思考的好习惯。渐渐地发现学生自己就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音色去模仿学习朗读。
(2)、听老师范读
老师的范读从音色、节奏、感情、音准出发,准确掌握课文的情感主路线,带动学生倾听,指点学生听出课文内容的抑扬顿挫,每次倾听时,学生的潜意识里就會留下这个印象,等到下次倾听时自然就会留意,喜欢老师范读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去模仿练习。
(3)、听同学读
听同学读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环节。能流利、有感情地读出课文的同学,学生就视为学习的榜样;读不到位的同学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争取下次读得更好。这个环节为学生创建一个自我展示、相互学习的平台。
(4)、听、讲故事
听故事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思想特别单纯,听到新鲜的、自己喜欢的故事,注意力一定比平时集中两倍。一周腾出两节课,收集学生爱听的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一边放松心情,一边给学生享受有趣的故事。发现多数孩子想拥有生动、磁性的讲故事的能力,课后时不时地自己练习讲故事、同学之间比赛、课前五分钟展示,这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示范作用。
二、在说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这个年纪的学生很怕羞,激发他们开口说话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有些学生明明很会说,就是不敢开口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些学生不会说,还很胆怯,缺主动学说的行为,害怕在师生前出丑,把自己关在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原因,基本封闭了学生自己开口说话的权利。
(1)、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语言,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地复述出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说,老师适时点拨、指导。上台展示时,多给学生机会,使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内容不在多与少,能激发学生敢开口说话即可,并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被老师重视的,是具备用自己的话把想说的话完整地说出来的能力。
(2)、练习说普通话
课上,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进行语言的加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所想所感用普通话说出来,再更正发音、指导用词、句子的表达方式、说话的语气……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说话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课后休息时间学生不能自觉使用普通话,我的工作又从课堂转向课外,监督好学生使用普通话说话、交流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监督学生少用民族语言交流,不管开口有多难,都坚持用普通话讲话,开始学生很难适应,但我始终相信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足以改变旧思想和学习的态度,长期坚持练习,学生一定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据我观察、检测,现在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说普通话几乎成为他们日常用语。
(3)、听音乐学唱歌
利用课后五分钟,播放学生喜欢或励志的歌曲,跟着节奏学唱,长时间的听、练唱,学生会在意识中融入感情注意到字的音准,就会懂得纠正自己的发音。这样引导学生练习普通话既能训练普通话的音准,记住歌词把歌曲给唱会,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一举两得。
三、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熟读。
有听的基础,就要开始专攻学生的读,检查学生读的情况,是否有错
读字、不会读的字,花多点的时间纠正,尽量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学生能通读或熟读课文。
(2)、流利地读。
抓住音准,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方法有齐读、同桌齐读、分组读。
(3)、有感情地读。
回忆朗读音频、老师范读、同学读的方法,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朗读声音,声情并茂地反复练习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4)、增加课外阅读量。
学生表达的语言生硬,词不达意、表达顺序混乱,归根于识字量的积累,缺一定的阅读。改善这个现状,我就把所有的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向校图书馆借标注拼音的书籍,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阅读,带着拼音一字一句地读、循序渐进地练习有感情地读,记读书笔记,定期检查做反馈。
四、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
提到写作学生就感到害怕,不愿意去写,为了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我把品读句段和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来抓。带动学生先品,再反复地有感情地练习读。摘抄好词好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句到段地逐步练习说写。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中,确定好写作的内容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说话练习,思路理清后动笔把内容写出来,每周两次。练习的时间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明显得到提高。
打好民族孩子的语文基础重在日积月累,再好的方法也需要时间与实践的相互配合、相互磨合,才能打造出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敢于不断地创新尝试、不断地迎接挑战、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地自我学习……是教书育人经过的必由之路。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学生的身上,教育一定会发生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