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经历对其思想及作品的影响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60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苏轼的诗文作品涉及不同的领域,并透露出深厚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极具艺术感染力与生命力。一般而言,苏轼创作的作品与其人格魅力和内在情感具有紧密的联系,能够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阅历进行真实反映,对后世的诗文创作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本文就对苏轼人生经历对其思想及作品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苏轼;人生经历;思想;作品;影响
   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其创造的诗文能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真实反映,并将自身的人生态度以及心态进行生动体现[1]。苏轼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其一生有着对亲情、友情、爱情、生死和自然的体验,经历了人事的悲观离合以及宦海的大起大落,这些体验成就了苏轼的文学创作,是其诗文创作的灵魂。
   一、苏轼的人生经历
   苏轼是苏洵的长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作者、文学家、书法家以及诗人。在苏轼的开蒙阶段,其父亲开始发奋读书,这对苏轼的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为苏轼未及弱冠之年就知晓经史子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其二十一岁时进京赶考,并以《刑赏忠厚之至》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青睐与赏识。此后由于苏母病逝,其不得不回乡丁忧三年,再回朝廷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内容而遭受排挤与打压,外调到杭州出任通判,后又调往湖州、徐州以及密州等地出任知州。
   在公元1079年,苏轼受“乌台诗案”的影响与牵连,经历了一百多天的牢狱之灾,并被贬至黄州成为“团练副使”,待遇和级别极低,难以满足全家温饱[2]。虽然这次经历使其難以在朝堂中立足,但是却成就了苏轼洒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其带领全家开垦黄州东边的荒地,以解决温饱问题,并自号“东坡居士”。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经历中的重要阶段,其在这一使其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为这段困难的岁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轼在1084年被调至汝州,由于路途遥远舟车劳顿,长子苏迈在途中病逝,其悲痛之下请命暂留常州。哲宗即位后打压新党,并召苏轼回朝,苏轼于这一期间晋升,官至礼部尚书,但是由于前期远离朝堂,苏轼无法适应朝廷的风起云涌,决心回到之前被贬的杭州。苏轼重回杭州后疏浚西湖,利用泥沙建筑了“苏堤”,但是天不遂人愿,苏轼又经历了多次入朝和贬官,一度被贬到海南的儋州,并在1101年再次奉旨进京时病逝于途中,结束了其颠沛流离且极为传奇的一生。
   苏轼满腹才华,政绩突出,深受百姓的敬重与爱戴,但是由于其政治见解公正客观,对时政敢于批评,因此常遭受小人的嫉恨,被旧党和新党所不容,几经宦海沉浮,难以实现报国之志[3]。生活的不幸、官场的失意以及亲人的离世,种种变故使得苏轼只能寄托于山水,通过文学创作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悲愤与孤寂。苏轼的诗文作品与自身的人生经历具有紧密的联系,将自身文化心理、民生疾苦和现实生活进行了真实反映,充分体现了其多彩的人格魅力、鲜明的个性以及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对后世的作品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苏轼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苏洵在苏轼幼年时期曾外出游学,归来后以丰富的游学经历和学识指导苏辙和苏轼,鼓励两人饱读诗书,并学会学以致用,从而增长见闻,这一经历为蘇轼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轼从少年时期的踌躇满志到老年的身披白发,其波澜壮阔的一生都在创作的诗文中得到了的充分的体现。最初的苏轼并不在意官场的失意,于杭州出任通判时常与有友人游玩西湖,并写下了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将西湖比作西施,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这时期的苏轼正值青春年华,追求生活的情趣,对生命有着无比的热爱,利用戏谑的态度欣赏着从京城到杭州一路的风景,展示了年轻时的洒脱与飞扬。
   结发妻子离世后,为了悼念妻子写下了自己创作的第一首词《江城子·记梦》,文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以及“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不是对妻子王弗的怀念。同时该词也将自身官场生涯的苦闷遭遇加以抒发,表达了漫漫岁月中的无限感慨以及凄凉身世之情[4]。该词通过时空的变化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采用虚实相间以及悲喜交替的手法,将痛彻心扉的情感加以传达,使人无不感叹。苏轼在这十年间,由于官场的失意以及妻子的离世,承受着人世间的悲苦,只能借以诗词来抒发对生死的释怀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苏轼被贬值萧条寂寞的密州城时,仍然满怀着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并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感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年时期的苏轼不甘寂寞,期望自己两鬓白发时能够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因此该时期的作品多具有积极向上以及高亢的情感。该词作为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其上片是对出猎场面的壮观加以描写,展现猎者豪迈威武的气概;下片则是抒发治国安邦的志向,将自身报效祖国的情感加以表现。
   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其亲身经历生死后变得更为豁达与乐观,这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诗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在落寞之际创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表达了自己的落寞之情,但是也抒发了对亲人的殷切期盼,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与亲人团聚。
   苏轼将自己融入到古今中,借助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自己的潇洒气度,虽然已到中年一事无成,但是仍然不气馁、不抑郁。苏轼曾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成就了伟大的诗人,其精神滋养着世间万物,被后人称赞。
   三、苏轼的人生经历对其思想的影响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其人格典范激励着后人去膜拜与学习。苏轼一生不仅具有佛家和道家的超脱之意,也有儒家的进取之心,其经历了宋朝的五代帝王。在嘉祐二年致仕,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对新法的推行加以反对,被朝臣所不容,自请调任为杭州通判,后迁至密州和徐州[5]。苏轼在元丰二年遭诬陷“乌台诗案” 后,由于生活和官场上的不幸,导致其精神苦闷,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转向超脱,广泛交友,从而得以在困境上生存。苏轼在48岁重新被朝廷启用,其经历人生的起伏后心态和思想上更为平稳,多了历练与沧桑,但是仍然具有豪迈豁达的情怀。这一时期的苏轼不再参与新旧党派的变法之争,而是出任地方官,为百姓造福。但是在宋哲宗亲政后,苏轼再次被迫害与打压,被贬至惠州和儋州,最终卒于常州。对于苏轼一生起起落落的宦海生涯而言,其始终秉承君子之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并且其文学作品的创作也多是与自身的政治际遇相联系。苏轼的词作多是其在政治屡遭迫害且极为萎靡时所作,表达的却是崇高伟大的思想人格。    苏轼在密州出任太守时创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这两首词,当时其正处于“反变法”和“变法”的漩涡中,遭受到变法集团的排挤与打压,因此被迁至密州。苏轼在任上既自娱生活之乐,又勤勉治理地方,生活相对较为快乐,但是其仍然存在两种不同的思想,既有“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雄心,也有着现实的无奈与困境。这两种思想成为苏轼该时期创作的主旋律,并渗透到其日常生活中,开始利用生活的相关题材对自身政治诉求加以反映[6]。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思亲之作,其辗转于各地做官,希望能调任到与弟弟相近的地方为官,便于亲人之间的相聚,但是其愿望最终落空,因此苏轼在中秋佳节对着明月,于酒兴正酣之际写下这首相思之情的名作。该词表达了一种天问的思想情感,对生命和现实理念以及人生的迷惘加以体现,具有哲理性,向世人展现了词人的积极乐观精神,传达了词人善良愿望之感。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则是苏轼怀妻之作,利用凝重的深情、和缓的语调以及质朴的情感来感染人;在政治苦闷之际对亲人的想念,并通过诗作来慰藉自己的凄苦之情,借悼念亡妻哀自己之伤,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加以表达。
   苏轼的人生观相对复杂,其对释、道、儒等各家思想加以兼收并蓄,融会贯通,通过“内到外儒”的形式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思想加以统一,并立足于儒家思想,撰写了《论语说》、《书传》和《易传》这三部经学著作。苏轼出生于蜀地,该地易学特盛,受父亲苏洵的影响,其对经学内容涉猎广泛,并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进行了多方面表达。如在对“道”和“陰阳”等概念进行理解时,苏轼认为“指生物而谓之阴阳,与不见阴阳之仿佛而谓之无有者,皆惑也。”同时苏轼认为治理国家应“之善治者,未尝与民争,而听其自择然后从而道之。”这一观点也反映出其对王安石变法的哲学依据不够赞同。苏轼在《易传》中对性情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刻阐述,认为“性之与情,非有善恶之别也。方其散而有为,则谓之情耳”以及“命之与性,非有天人之辨也。至其一而无我,则谓之命耳。”对于苏轼而言,情是因性而自然发动,属于具体可感的性,而命是由性而存在,因此没有善恶之别,性外无情,情外无性。此外,苏轼在“三教合一”思想的潮流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将其加以具体化,贬居时期以佛家思想为主,任职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
   苏轼被贬至黄州时,对贬逐淡然处之,并进行自我解嘲,如在《出道黄州》一诗中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虽然难以施展自身的抱负,但是其利用佛老思想深自省察,达到身心皆空以及物我相忘的心境,其创作的《定风波》、《西江月》、《前赤壁赋》以及《后赤壁赋》等著作大多悠然旷远。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作品虽多交织多种思想情感与人生态度,如豪迈和消沉、入世和出世、旷达与悲苦等,但是自适随缘、超然物外的佛家思想仍然是其创作基调[7]。苏轼在黄州时期面对着如何在逐客生涯中自处的问题,由于远离朝堂,难以施展政治抱负,只能东坡躬耕,出游访友,因此该时期深受佛老思想的影响。当然,苏轼并不沉溺与佛学教义中,知识利用其“静而达”的思想來保持自身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对美好事物和人生进行执着追求,在困境中安然处之。
   重实践是苏轼的重要思想之一,其认为一切才能和知识都需借助实践加以实施,并在《日喻》中通过寓言进行了深刻的表达[8]。苏轼在杭州出任通判时与知州陈襄交好,两人都爱好禅学,陈襄对玄妙虚空的禅理研究颇深,而苏轼对禅学中有益于人生修养的内容加以读取,这表明苏轼更为重视各家学说切合实际的理论。同时苏轼的政治主张是结合实际,对汉、唐时期的明君良相事迹多加谈论,并将汉、唐治世中具有可行性的经验视为真正的典范,严厉批评士大夫沉溺于佛老思想的态度,重视具有可行性且利国利民的思想理论,而难以容忍佛、道二家不切实际的虚无理念。苏轼在逆境顺境以及在朝在野时,其都是忠于实践,不沉溺于虚无理论中,时常警惕着佛、道二家的流弊,不受其消极思想的影响。
   惠州和儋州的生活是苏轼黄州生活的继续,其在该时期的思想亦是黄州时期的发展,认为“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并且受道家空间观和佛家时间观的影响,将蚊蚋呼吸与世间万物的生存等量其观。虽然苏轼在黄州时期偶有沮丧和豪迈之气,但是由于年事日高,其在儋州贬谪期间表现的则多是随缘自然、胸无芥蒂的精神境界,虽然有对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但是也更为关注政事。深沉复杂的人生感慨是苏轼在其贬谪使其的重要内容,身处逆境仍然对生活有着无比的热爱和追求,更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发现情趣与诗意。
   四、结束语
   苏轼一生跌但起伏,其在宦海中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空有报国之志而难以施展,只能借助文学作品来抒发自身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苏轼创造的文学作品及其思想都与其人生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其思想及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多彩的人格魅力、独特的个性特点以及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其作品反对束缚和雕琢,不拘泥于形式,文意浪漫与自由,于嬉笑怒骂间皆成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些复杂的思想情感、漫长的生活阅历以及丰富的学识见闻,对后世文人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闽红.论苏轼的人生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79-82.
  [2]关健.论苏轼的人生经历对其诗风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6:101.
  [3]王小兰.苏过诗歌创作中的隐逸情结及其成因[J].名作欣赏,2010,11:29-31+34.
  [4]冷成金.苏轼诗文悲剧意识的特质[J].社会科学战线,2010,02:156-160.
  [5]周晓音.论苏轼在杭州时期的文化性格[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22-27.
  [6]马里扬.“眉山记忆”与苏轼词风的嬗变轨迹[J].文学遗产,2012,01:69-80.
  [7]莫砺锋.苏轼与人生[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01:2-16+28.
  [8]李恒.苏轼两首代表词与其人生经历关系研究——兼谈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5:33-34.
其他文献
我们家乡的出租车都是有标志的,不论是什么高级轿车,颜色完全都一样——“深绿色的上车身,雪白色的下车身。”   夏天,戴着红色玉坠,脾气暴躁的出租车司机大敞着车窗,调高播放器的音量,开着车从狭窄的街道上争先恐后的疾驰而过。世界上没有人讨厌钱。更不用说这些出租车司机了。当你走在马路上时,不要说你招手了,就连你抬手打脸上的苍蝇时,就已经有好几辆出租车盘旋在你周围了。可是现在,“当我需要火的时候地狱的火灭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人们对“住”的概念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舒适化、艺术化与个性化设计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题。陈设设计成为人们满足内心需求的重要手段。从古至今,陈设设计作为设计要素伴随着室内设计的演变而一路发展,是与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技术条件紧密结合的气直至今天,这种设计手段逐渐被明确化,成为室内设计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陈
期刊
【摘 要】结合我国多民族文化艺术共同发展的特点,文章以民族舞蹈跨区域发展为主体,讨论了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多样化的原因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民族舞蹈跨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多方面剖析,旨在专业学习之余提出对我国民族舞蹈及其未来发展的一些个人思考。  【关键词】民族舞蹈;跨区域;发展;思考   前言:民族舞蹈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源自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源于人类审美需求的增长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
期刊
【摘 要】《欧也妮·格朗才》中的经典人们及对话被人们熟知,其中的“守财奴”形象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人或者说一类人,而是具有一种社会意义,是对拜金、守财思想的抨击。作品中最经典的部分莫过于对话,可以说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就是来源于其中的对话艺术。本文就通过作品中的对话对其审美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欧也妮·葛朗台》;对话;审美价值   《欧也妮·葛朗台》是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在文学历史的发展中占
期刊
【摘 要】朝鲜的核问题一直是世界各方关注的焦点,多年来,有关各方虽经多方努力,但朝核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而且,事态发展到今天,几乎已经到了战争边缘。本文试图从朝核危机的根源入手,重点分析了朝鲜发展核武器的五个方面原因,希望对于研判朝核问题走向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朝鲜;核武器;原因分析  今年年初以来,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由于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并发射了光明星4号卫星,朝核问题再次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成为了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三亚市也在迎合市场需求,完善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建立了一套网络营销系统,但是由于本市的网络营销起步较晚,因此在不断的发展中很多弊端也逐渐的暴露出来,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整合和完善,本文就通过对三亚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手段和策略进行分析,为促进三亚市旅游业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三亚;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  引
期刊
【摘 要】我国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本论文提出基于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综合性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培养模式改革  一、电子
期刊
【摘 要】舞蹈表演大多都是利用服装、道具、特定的场景来体现舞蹈作品中的内容,从而体现舞蹈本身的文化蕴涵,将文化中含义通过舞蹈中的肢体表达出来。舞蹈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枢纽,是表现人文资源的发展和传播主要表现模式,不管是哪一种舞蹈经过演绎之后,都能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属性。本文就针对舞蹈表演中舞蹈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舞蹈表演;表现形式;审美   舞蹈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
期刊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张爱玲在很多作品中都讲关注的目光投向女性。通过对男女恋爱生活以及普通女性命运的细致刻画,充分体现了张爱玲对当时女性命运的关注。这是因为,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历来崇尚的都是男权,女性受到男权的支配,属于弱势群体。几千年来,男性除了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中心,还给女性制定了诸多规定加以约束,“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思想更是从男性的意志出发,为旧时期的女性制定了一套道德标准,要
期刊
【摘 要】《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一起构成了《时代三部曲》,是王小波的著名代表作。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经典人物——王二和陈清扬,展现出了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在对男女之间纠缠不清的精神和肉体关系进行描写时,王小波的审视视角比较独特,笔触既细腻,又粗犷,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在《黄金时代》中的王二,就是王小波的第二自我,充满了对世界的冲动,同时永远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