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我国多民族文化艺术共同发展的特点,文章以民族舞蹈跨区域发展为主体,讨论了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多样化的原因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民族舞蹈跨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多方面剖析,旨在专业学习之余提出对我国民族舞蹈及其未来发展的一些个人思考。
【关键词】民族舞蹈;跨区域;发展;思考
前言:民族舞蹈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源自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源于人类审美需求的增长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表演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开始出现不同的主题,运用多重旋律,形成各自的风格,并且开始讲究舞蹈美,逐渐成为了一种格式齐全、内容丰富的舞台艺术,进而发展成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现状分析
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我国地缘广阔,民族众多,但是各个民族所生活的地理位置,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生产内容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各民族的舞蹈独具本民族的特点。哪怕是同一种民族,也会因为所居住的地区不同,形成同民族不同特点的舞蹈形式。有些舞蹈还会因为它的功能的不同,逐渐形成了若干种舞种。因此,民族舞蹈已成为中国文化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我国的民族舞蹈是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人民集体创造、历代传承、不断积累发展而成的,并且舞蹈的本身反映了各民族内部的经济以及生活状况。我国的民族舞蹈大多是八卦阴阳的整合,因为人们认为“圆”是最完美的,也有着美好的寓意,这充分说明了人们也把舞蹈作为表达内心愿望和美好希冀的手段,这也是中国舞蹈的审美特征。
谈到发展问题,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舞蹈向自娱及娱人的方向过渡,并在不断地发展流传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长期保存下来。原始人通过劳动生活认识到舞蹈对于他们生活的重要性,从实实在在的身体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感情投入,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表现在形象性的感情表达方式。
民间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是各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它生动直观地表现出各民族人民的性格、气质、生活方式、物质文化、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舞蹈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逐渐形成了六大特性,分别是继承性、群众性、自娱性、即兴性、适应性和民族地域性。继承性是因为民间舞蹈保存了许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征,积淀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因素,它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群众性主要表現在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娱性表现在广大人民自娱自乐的舞蹈表现形式,是人们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即兴性则表示其表演程序规范性不强,舞姿造型因人而异,随性而出;适应性是表示它以历史时代为背景,适应着潮流的发展,有这与时俱进的特色;最后的民族地域性是指它受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地域文化色彩。另外,除了民间舞蹈本身表现形式的特性,传播率低也是社会高速发展下民间舞蹈面临的一个尴尬特点,正是因为民间舞蹈与民族和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不同民族的人民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环境都不尽相同,甚至还存在互相排斥的现象,导致民间舞蹈难登大雅之堂,不同种类的民间舞蹈也逐步趋于小众舞种,具有一定的民族狭隘性。
二、民族舞蹈跨区域发展的途徑探讨
舞蹈教学是舞蹈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舞蹈教学是一种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动作的统一,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掌握民间舞蹈的形态非常重要,但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认识和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应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从民间舞蹈文化切入,找到其深邃的内涵,这是支撑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最主要的源泉。因此,给学生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使民间舞蹈教学的传承不仅停留在肢体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而且要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来增加学生的舞蹈文化底蕴,来更深层次的认识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让她们了解民族文化、民族背景、民族信仰、民族习惯,使学生整体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让学生不仅知道动作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体现一种什么寓意。让学生将技术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舞蹈形态在舞蹈文化的支撑下更有内涵,更富表现力。
另外,民间歌舞与旅游业的结合是有效推广民间舞蹈艺术的方式之一,民间舞蹈一般都是与民间风俗特色结合在一起的,那么针对国内目前民族特色旅游的火爆市场,如果能够将民间舞蹈作为民族特色旅游的基本环节,那么除了在增强旅游附加值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借助游客的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给游客的朋友,是一举两得的良策。最后,任何形式的艺术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创作和表演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是社会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地方性高校开设地方性民间舞蹈专业,招收一些高考成绩不达标但民族舞蹈技巧过硬的学生进行民间舞蹈专业化训练,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考生因教育落后而无缘大学深造的现状,更为地方艺术传播培养了能走向未来的民间舞蹈人才,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方案。
三、结语
作为现代社会新兴实用的一项才能,跨文化英语交际集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传播学、人类学、外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于一体,需要学习者用心长期地区摸索和体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局面已经形成,熟练掌握跨文化英语交际,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是走向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安妮.播撒文化火种,重建文化自信——中国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构想[J].大众文艺,2014,06:157-158.
[2]霍竹君.文化空间视角下的舞蹈文化传播[J].中外企业家,2014,35:254.
[3]Olga Merekina.舞蹈中的跨文化交流[D].中国美术学院,2014.
【关键词】民族舞蹈;跨区域;发展;思考
前言:民族舞蹈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源自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源于人类审美需求的增长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表演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开始出现不同的主题,运用多重旋律,形成各自的风格,并且开始讲究舞蹈美,逐渐成为了一种格式齐全、内容丰富的舞台艺术,进而发展成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现状分析
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我国地缘广阔,民族众多,但是各个民族所生活的地理位置,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生产内容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各民族的舞蹈独具本民族的特点。哪怕是同一种民族,也会因为所居住的地区不同,形成同民族不同特点的舞蹈形式。有些舞蹈还会因为它的功能的不同,逐渐形成了若干种舞种。因此,民族舞蹈已成为中国文化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我国的民族舞蹈是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人民集体创造、历代传承、不断积累发展而成的,并且舞蹈的本身反映了各民族内部的经济以及生活状况。我国的民族舞蹈大多是八卦阴阳的整合,因为人们认为“圆”是最完美的,也有着美好的寓意,这充分说明了人们也把舞蹈作为表达内心愿望和美好希冀的手段,这也是中国舞蹈的审美特征。
谈到发展问题,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舞蹈向自娱及娱人的方向过渡,并在不断地发展流传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长期保存下来。原始人通过劳动生活认识到舞蹈对于他们生活的重要性,从实实在在的身体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感情投入,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表现在形象性的感情表达方式。
民间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是各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它生动直观地表现出各民族人民的性格、气质、生活方式、物质文化、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舞蹈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逐渐形成了六大特性,分别是继承性、群众性、自娱性、即兴性、适应性和民族地域性。继承性是因为民间舞蹈保存了许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征,积淀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因素,它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群众性主要表現在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娱性表现在广大人民自娱自乐的舞蹈表现形式,是人们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即兴性则表示其表演程序规范性不强,舞姿造型因人而异,随性而出;适应性是表示它以历史时代为背景,适应着潮流的发展,有这与时俱进的特色;最后的民族地域性是指它受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地域文化色彩。另外,除了民间舞蹈本身表现形式的特性,传播率低也是社会高速发展下民间舞蹈面临的一个尴尬特点,正是因为民间舞蹈与民族和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不同民族的人民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环境都不尽相同,甚至还存在互相排斥的现象,导致民间舞蹈难登大雅之堂,不同种类的民间舞蹈也逐步趋于小众舞种,具有一定的民族狭隘性。
二、民族舞蹈跨区域发展的途徑探讨
舞蹈教学是舞蹈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舞蹈教学是一种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动作的统一,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掌握民间舞蹈的形态非常重要,但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认识和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应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从民间舞蹈文化切入,找到其深邃的内涵,这是支撑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最主要的源泉。因此,给学生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使民间舞蹈教学的传承不仅停留在肢体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而且要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来增加学生的舞蹈文化底蕴,来更深层次的认识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让她们了解民族文化、民族背景、民族信仰、民族习惯,使学生整体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让学生不仅知道动作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体现一种什么寓意。让学生将技术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舞蹈形态在舞蹈文化的支撑下更有内涵,更富表现力。
另外,民间歌舞与旅游业的结合是有效推广民间舞蹈艺术的方式之一,民间舞蹈一般都是与民间风俗特色结合在一起的,那么针对国内目前民族特色旅游的火爆市场,如果能够将民间舞蹈作为民族特色旅游的基本环节,那么除了在增强旅游附加值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借助游客的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给游客的朋友,是一举两得的良策。最后,任何形式的艺术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创作和表演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是社会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地方性高校开设地方性民间舞蹈专业,招收一些高考成绩不达标但民族舞蹈技巧过硬的学生进行民间舞蹈专业化训练,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考生因教育落后而无缘大学深造的现状,更为地方艺术传播培养了能走向未来的民间舞蹈人才,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方案。
三、结语
作为现代社会新兴实用的一项才能,跨文化英语交际集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传播学、人类学、外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于一体,需要学习者用心长期地区摸索和体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局面已经形成,熟练掌握跨文化英语交际,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是走向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安妮.播撒文化火种,重建文化自信——中国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构想[J].大众文艺,2014,06:157-158.
[2]霍竹君.文化空间视角下的舞蹈文化传播[J].中外企业家,2014,35:254.
[3]Olga Merekina.舞蹈中的跨文化交流[D].中国美术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