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对高校专利失效原因及提高其情报价值的探讨研究,首先明确高校中失效专利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与其中内容相结合,对提高高校专利情报价值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得出需确保市场导向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对产权归属和利益均衡分配的重视程度以及加大专利管理制度建设的力度这三点对策,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失效专利;情报价值
引言
近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提升,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失效专利量迅速增加。探索高校失效专利产生的原因及提高高校专利的情报价值,对于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数据分析
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的中国申请中失效专利总数量为9236856件,其中高校失效专利为973304件,占比达到10.54%。
1.1高校失效专利数量情况
从专利价值的角度来说,授权后的失效专利价值远大于未授权的失效专利。据统计,2010-2019年期间,高校申请的专利中授权后失效的专利累计近60万件,约占同期高校申请的失效专利总量的60%,高校申请的专利中未授权失效的专利累计38万件,约占同期高校申请的失效专利总量的40%,且每年高校申请的专利中授权后失效专利数量均高于未授权的失效专利数量。
1.2高校失效专利类型分析
据统计,2010-2019年期间,高校申请的专利中失效数量最多的是授权后的实用新型,占总失效专利的41%,其余的,未授权失效的发明专利申请占比39%、授权后失效的发明专利占比12%、授权后的外观设计专利占比8%。因实用新型专利权自申请日起计算期限为十年,可见,绝大部分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有效期均未届满即失效。
2.高校失效专利形成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 2010-2019年期间,导致我国高校专利失效最主要的原因是未缴专利年费而导致专利权终止,占比到达70%。这主要是由于维持专利权需要缴纳年费,且专利权维持年限和需缴纳的年费始终成正比,申请人通常会综合考虑专利质量、价值与资金成本等诸多因素,从而放弃部分专利权的保护,最终导致高校失效专利的整体占比提高。但是,也存在部分高校在专利管理方面不规范,导致部分高质量的已授权专利未得到有效保护,过早失效。
而导致我国高校专利失效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和驳回,分别占比15%和12%,其中撤回包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主动撤回和视为撤回。根据笔者的专利审查实践,影响我国高校专利申请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发明点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创新高度不够高以及专利申请撰写水平不高,从而导致部分专利申请存在专利法规定的实质性缺陷。
3.提高高校专利情报价值的有效策略
为充分发挥高校专利情报价值,降低失效专利量,关键在于提高高校专利申请质量,加强高校专利管理。
3.1确保市场导向作用的充分发挥
高校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在促进技术与市场联通的基础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高校不仅需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还应给予面向市场应用的科研项目立项足够的鼓励,一方面帮助科研人员强化成果转化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从根本上增强创新资源的利用率,使低质量、低价值成果转化现象大量重复的出现得到有效规避。另外,对科研人员和企业间横向合作的实际水平,也应展开合理、科学的评估,在提高职称评审与职务晋升公平性的同时,激发科研人员与产业界合作的热情。
3.2提高对产权归属和利益均衡分配的重视程度
高校应积极展开对职务发明所有权的探索与变革,遵循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使产权奖励与费用分担等方式真正贯彻落实,从而不断提高专利质量。而对于高校决定申请专利的职务科技成果而言,专利费用应鼓励发明人承担;在分割专利所有权的时候,发明人需根据产权比例支付专利费用,将风险与高校共同承担。如果某职务科技成果高校决定不申请专利,则可以与发明人订立书面合同,将专利申请权依法转让,具体来讲,如果专利是由发明人自行申请的,则授权获取后专利权与费用缴纳都归发明人处理,在申请和维护成本按照规定扣除后,根据约定比例向高校交纳收益。
3.3加大专利管理制度建设的力度
就目前中国高校的科技能力而言,技术转移的难度并不大,但要注意专利管理与技术转移分离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专利管理环节中普遍缺少与科学家小组联系的纽带。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仍旧是比较陈旧的行政模式的情况,管理人员处于坐等科学家来联系的状况,缺乏积极主动性和主动指导能力。要掌握专利技术的实质,专业的专利管理人员应尽早地介入并为研究提供建设性意见,笔者认为,高校的专利管理需要进行人才、制度、报酬激励模式等多方面建设。
因此,高校加强专利运营与转化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专利成果转化而言,其能将专利的无形资产高效率、高水平的向有形资产转化。《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若想促进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完善、全面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就能为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模式的形成与落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高校专利转化渠道必须要尽快完善,如果有效专利权数量达到一定标准,则高校就能设立专利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为校内教师及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专利转移转化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著,但就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来看,其依然存在着极大的进步空间。如果无法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的发展也会十分困难,甚至会导致知识产权价值链条断裂。由此可见,各大高校将国家政策作为导向,对高校的失效专利及其情报价值展开深入研究已迫在眉睫,只有打造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专利转化之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与水平,进一步凸显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参考文献
[1]甘子珍,孙涛涛.中国高校的失效专利及其情报价值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6).
【关键词】高校;失效专利;情报价值
引言
近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提升,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失效专利量迅速增加。探索高校失效专利产生的原因及提高高校专利的情报价值,对于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数据分析
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的中国申请中失效专利总数量为9236856件,其中高校失效专利为973304件,占比达到10.54%。
1.1高校失效专利数量情况
从专利价值的角度来说,授权后的失效专利价值远大于未授权的失效专利。据统计,2010-2019年期间,高校申请的专利中授权后失效的专利累计近60万件,约占同期高校申请的失效专利总量的60%,高校申请的专利中未授权失效的专利累计38万件,约占同期高校申请的失效专利总量的40%,且每年高校申请的专利中授权后失效专利数量均高于未授权的失效专利数量。
1.2高校失效专利类型分析
据统计,2010-2019年期间,高校申请的专利中失效数量最多的是授权后的实用新型,占总失效专利的41%,其余的,未授权失效的发明专利申请占比39%、授权后失效的发明专利占比12%、授权后的外观设计专利占比8%。因实用新型专利权自申请日起计算期限为十年,可见,绝大部分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有效期均未届满即失效。
2.高校失效专利形成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 2010-2019年期间,导致我国高校专利失效最主要的原因是未缴专利年费而导致专利权终止,占比到达70%。这主要是由于维持专利权需要缴纳年费,且专利权维持年限和需缴纳的年费始终成正比,申请人通常会综合考虑专利质量、价值与资金成本等诸多因素,从而放弃部分专利权的保护,最终导致高校失效专利的整体占比提高。但是,也存在部分高校在专利管理方面不规范,导致部分高质量的已授权专利未得到有效保护,过早失效。
而导致我国高校专利失效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和驳回,分别占比15%和12%,其中撤回包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主动撤回和视为撤回。根据笔者的专利审查实践,影响我国高校专利申请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发明点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创新高度不够高以及专利申请撰写水平不高,从而导致部分专利申请存在专利法规定的实质性缺陷。
3.提高高校专利情报价值的有效策略
为充分发挥高校专利情报价值,降低失效专利量,关键在于提高高校专利申请质量,加强高校专利管理。
3.1确保市场导向作用的充分发挥
高校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在促进技术与市场联通的基础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高校不仅需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还应给予面向市场应用的科研项目立项足够的鼓励,一方面帮助科研人员强化成果转化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从根本上增强创新资源的利用率,使低质量、低价值成果转化现象大量重复的出现得到有效规避。另外,对科研人员和企业间横向合作的实际水平,也应展开合理、科学的评估,在提高职称评审与职务晋升公平性的同时,激发科研人员与产业界合作的热情。
3.2提高对产权归属和利益均衡分配的重视程度
高校应积极展开对职务发明所有权的探索与变革,遵循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使产权奖励与费用分担等方式真正贯彻落实,从而不断提高专利质量。而对于高校决定申请专利的职务科技成果而言,专利费用应鼓励发明人承担;在分割专利所有权的时候,发明人需根据产权比例支付专利费用,将风险与高校共同承担。如果某职务科技成果高校决定不申请专利,则可以与发明人订立书面合同,将专利申请权依法转让,具体来讲,如果专利是由发明人自行申请的,则授权获取后专利权与费用缴纳都归发明人处理,在申请和维护成本按照规定扣除后,根据约定比例向高校交纳收益。
3.3加大专利管理制度建设的力度
就目前中国高校的科技能力而言,技术转移的难度并不大,但要注意专利管理与技术转移分离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专利管理环节中普遍缺少与科学家小组联系的纽带。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仍旧是比较陈旧的行政模式的情况,管理人员处于坐等科学家来联系的状况,缺乏积极主动性和主动指导能力。要掌握专利技术的实质,专业的专利管理人员应尽早地介入并为研究提供建设性意见,笔者认为,高校的专利管理需要进行人才、制度、报酬激励模式等多方面建设。
因此,高校加强专利运营与转化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专利成果转化而言,其能将专利的无形资产高效率、高水平的向有形资产转化。《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若想促进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完善、全面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就能为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模式的形成与落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高校专利转化渠道必须要尽快完善,如果有效专利权数量达到一定标准,则高校就能设立专利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为校内教师及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专利转移转化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著,但就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来看,其依然存在着极大的进步空间。如果无法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的发展也会十分困难,甚至会导致知识产权价值链条断裂。由此可见,各大高校将国家政策作为导向,对高校的失效专利及其情报价值展开深入研究已迫在眉睫,只有打造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专利转化之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与水平,进一步凸显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参考文献
[1]甘子珍,孙涛涛.中国高校的失效专利及其情报价值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