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师德建设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师德 师德建设
一、当前师德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各种思潮影响着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等信条不断地冲击着教师道德建设的底线,导致部分教师在按照师德规范塑造自我这一问题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部分教师过分追求物质价值,时刻想着个人利益,育人意识、奉献意识淡薄。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分布在不同县的15所中小学500名教师进行了书信和电子邮件问卷调查。认为当前师德建设举步维艰的有400名,占80%;认为师德建设成绩巨大的有60名,占12%;对师德建设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变化的和不感兴趣的有40名,占8%。由此可见,近年来师德建设的整体状况是有所滑坡。
二、师德建设举步艰难的原因
当前师德建设举步艰难、师德水平有所滑坡的原因在哪里?笔者对分布在不同县的15所学校的初级、中级职称的多位教师进行的调查,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当前中小学师德建设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没有一个合理的全面衡量教师师德的标准。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时,常常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正的现象。如在师德考核中,缺乏量化指标;在职称评审、优秀教师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中,一般只注重科研、学历、知识传授的水平,而在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方面关注得很不够,这种导向的偏差助长教师重业务轻师德的倾向。
2.把分数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在被调查的教师当中,绝大多数认为:当前在有些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学生家长心目中,仍然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一些学校追求的是学生的分数,一个班或一个学校,只要学生的分数上去了,期末统考,排名第一,那么教师的一切都是优秀。至于原来学生的基础怎样,教师是否努力,这些因素根本用不着考虑。如果学生的分数没有上去,教师的任何努力都是枉然。这种靠分数轻品德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而且普遍存在于教师的评价之中,从而使“加强师德修养”成为空谈。
3.部分教师价值观失衡。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弊端日益凸显。一些教师不再追求精神价值,转而追求物质价值,表现在有的轻易离开教育岗位,有的忙于副业,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教学中不肯投入精力,不钻研业务,不认真备课等。
三、师德建设难点的解决办法
前面所述,说明师德建设的滑坡现象无可否认,而加强师德修养这一永恒的主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人才的优劣,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好坏,解决当前学校师德建设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笔者对一些学校政治学习的调查情况来看,教师的政治学习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应该规定每周用一定的时间来学习党的大政方针,教育法规。教师进修学校应该利用假期以师德教育为内容对所有教师进行一次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2.建立一套科学的师德考核体系。教育主管部门要以国家出台的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政策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规范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要具体化,要便于操作。过去传统的做法是打个评语或评个等级,既无具体的考核标准,也没有公开公正的评价程序。笔者认为应该从政治思想、业务学习、教书育人、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量化,形成一个可供考核的量化指标体系,科学地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予以考核。
3.对师德建设进行正确的宣传报道。今年来,有些地方对师德建设的宣传报道有过严的倾向,在师德形象的树立和宣传上,也有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过分地拔高、美化、神化师德形象的倾向。如有的报刊杂志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时,不是小孩生病无人照顾,就是父母生病没尽孝心,大多数教师看了表示钦佩,但也有教师一针见血地评价:一个教师对自己的亲人都没有献出爱心,又怎么可能去很好地去爱学生呢?过去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宣传教师在照亮别人的同时,给自己也照出一条光明大道呢!
4.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教师工作责任的教育和考核。笔者认为崇高的师德、爱岗敬业的精神,最终必须落实在教师认真负责,精心施教的工作态度上,必须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当中。教育过程当中的任何轻率、随意,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风气浮躁,物欲横流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乱方寸,不随波逐流,做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强化对教师工作责任的教育和考核,形成一个尽职尽责的良好氛围,这样教育才能大力发展,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关键词:师德 师德建设
一、当前师德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各种思潮影响着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等信条不断地冲击着教师道德建设的底线,导致部分教师在按照师德规范塑造自我这一问题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部分教师过分追求物质价值,时刻想着个人利益,育人意识、奉献意识淡薄。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分布在不同县的15所中小学500名教师进行了书信和电子邮件问卷调查。认为当前师德建设举步维艰的有400名,占80%;认为师德建设成绩巨大的有60名,占12%;对师德建设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变化的和不感兴趣的有40名,占8%。由此可见,近年来师德建设的整体状况是有所滑坡。
二、师德建设举步艰难的原因
当前师德建设举步艰难、师德水平有所滑坡的原因在哪里?笔者对分布在不同县的15所学校的初级、中级职称的多位教师进行的调查,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当前中小学师德建设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没有一个合理的全面衡量教师师德的标准。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时,常常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正的现象。如在师德考核中,缺乏量化指标;在职称评审、优秀教师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中,一般只注重科研、学历、知识传授的水平,而在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方面关注得很不够,这种导向的偏差助长教师重业务轻师德的倾向。
2.把分数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在被调查的教师当中,绝大多数认为:当前在有些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学生家长心目中,仍然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一些学校追求的是学生的分数,一个班或一个学校,只要学生的分数上去了,期末统考,排名第一,那么教师的一切都是优秀。至于原来学生的基础怎样,教师是否努力,这些因素根本用不着考虑。如果学生的分数没有上去,教师的任何努力都是枉然。这种靠分数轻品德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而且普遍存在于教师的评价之中,从而使“加强师德修养”成为空谈。
3.部分教师价值观失衡。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弊端日益凸显。一些教师不再追求精神价值,转而追求物质价值,表现在有的轻易离开教育岗位,有的忙于副业,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教学中不肯投入精力,不钻研业务,不认真备课等。
三、师德建设难点的解决办法
前面所述,说明师德建设的滑坡现象无可否认,而加强师德修养这一永恒的主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人才的优劣,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好坏,解决当前学校师德建设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笔者对一些学校政治学习的调查情况来看,教师的政治学习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应该规定每周用一定的时间来学习党的大政方针,教育法规。教师进修学校应该利用假期以师德教育为内容对所有教师进行一次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2.建立一套科学的师德考核体系。教育主管部门要以国家出台的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政策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规范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要具体化,要便于操作。过去传统的做法是打个评语或评个等级,既无具体的考核标准,也没有公开公正的评价程序。笔者认为应该从政治思想、业务学习、教书育人、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量化,形成一个可供考核的量化指标体系,科学地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予以考核。
3.对师德建设进行正确的宣传报道。今年来,有些地方对师德建设的宣传报道有过严的倾向,在师德形象的树立和宣传上,也有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过分地拔高、美化、神化师德形象的倾向。如有的报刊杂志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时,不是小孩生病无人照顾,就是父母生病没尽孝心,大多数教师看了表示钦佩,但也有教师一针见血地评价:一个教师对自己的亲人都没有献出爱心,又怎么可能去很好地去爱学生呢?过去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宣传教师在照亮别人的同时,给自己也照出一条光明大道呢!
4.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教师工作责任的教育和考核。笔者认为崇高的师德、爱岗敬业的精神,最终必须落实在教师认真负责,精心施教的工作态度上,必须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当中。教育过程当中的任何轻率、随意,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风气浮躁,物欲横流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乱方寸,不随波逐流,做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强化对教师工作责任的教育和考核,形成一个尽职尽责的良好氛围,这样教育才能大力发展,学生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