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则是培育创新精神和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摄取和运用、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明,而且也是一种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它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面对时代的新要求,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必须变革教育观念,提升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以技能型创新为核心目标进行教育系统改革。这就要求我们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首要的一步就是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师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的统称。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教育观念不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就不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首创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其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思想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其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其首要任务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可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组织学生帮助身边家境较困难的学生、发动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帮助残疾人和特困老人等,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通过开展磨难教育,如以班、系为单位组织学生到部队、训练营地接受军训,到农村参加艰苦劳动等,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艰苦奋斗、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品格与意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行为习惯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创新成为学生自觉自主的行为。
构建文化育人的教育观念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教育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而应当因材施教,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和创新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教育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不应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重点就是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创新理念,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要变客体为主体,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實现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才能进一步把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落到实处,实现变继承教育为创造教育、变客体教育为主体教育、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变君子教育为动手教育。
树立新型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体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其中教师是关键。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决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教师应管住学生,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健全的人格甚至也难以养成。而现代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能够得到互相尊重,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交往和归属的需求,使学生能在集体中获得友谊、信任和支持,在困难时得到安慰、理解与帮助,获得心理上的宽慰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中,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和鼓励,能够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提高其适应能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愉悦感与憧憬感,激发每一位学生对科学、道德、艺术等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兴趣和热爱,培育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形成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首要的一步就是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师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的统称。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教育观念不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就不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首创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其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思想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其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其首要任务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可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组织学生帮助身边家境较困难的学生、发动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帮助残疾人和特困老人等,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通过开展磨难教育,如以班、系为单位组织学生到部队、训练营地接受军训,到农村参加艰苦劳动等,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艰苦奋斗、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品格与意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行为习惯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创新成为学生自觉自主的行为。
构建文化育人的教育观念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教育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而应当因材施教,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和创新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教育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不应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重点就是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创新理念,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要变客体为主体,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實现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才能进一步把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落到实处,实现变继承教育为创造教育、变客体教育为主体教育、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变君子教育为动手教育。
树立新型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体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其中教师是关键。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决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教师应管住学生,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健全的人格甚至也难以养成。而现代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能够得到互相尊重,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交往和归属的需求,使学生能在集体中获得友谊、信任和支持,在困难时得到安慰、理解与帮助,获得心理上的宽慰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中,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和鼓励,能够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提高其适应能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愉悦感与憧憬感,激发每一位学生对科学、道德、艺术等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兴趣和热爱,培育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形成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