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艺技术专业在“一体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需求调研为基础,确定能力标准和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框架下构建以师范能力、专业理论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标准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具有模块化、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实训环节贯穿始终等特点。
关键词 课程体系;机械工艺技术;职业能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17-03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艺技术专业,成立于1995年,在近20年的建设中,该专业充分贯彻学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培养“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2]。
一、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规划、职业院校改革趋势,学校将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现代机械行业岗位技能水平;具备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的一体化职教师资。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3]。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以培养目标为根据,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增减等,构建了本专业的“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
(一)调研论证
课题组对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明确职业院校对师资的要求:一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教授能力;二是围绕实践讲授知识技能的能力,在实践指导教学中将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传给学生,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三是与企业专家携手合作的能力,具有为企业解决生产、营销和管理等问题的实际才能,与企业行业形成良性互动,使实践教学不会脱离社会实际需要[4];四是中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包括书写能力、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能力、沟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五是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工艺等知识。
(二)确定能力标准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将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一体化”职教师资的能力标准确定为师范能力、专业理论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师范能力,也称教育教学能力,侧重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设计教案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在教学中管理学生能力、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能力、协调交往能力、安全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专业理论能力在于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制图、识图、工艺、控制、检测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确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本课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培养机械制造领域“一体化”职教师资为目标,制定了机械工艺技术专业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与能力标准相对应,对应关系见表1。
设置师范类课程,即教师能力模块,该模块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理论课程包括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国学经典与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等;实践环节包括师范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并安排师范技能展示月等竞赛活动。经过师范模块的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化训练,学生在书写能力、表达能力、班主任能力、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能力、沟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基本达到了中高职院校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
按产品全生命周期设置专业课程。为培养专业理论能力,以产品作为项目,如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制作,贯穿课程始终,让产品的概念深入学生脑海。以产品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配使用维护等为主线设置理论课程。见表2。
建立机械类课程群、控制类课程群和计算类课程群,以满足培养出掌握复合型技术的职教师资。其中,以机械类为核心课程群,注重打好机械基础,掌握手工、计算机制图、识图技能;掌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原理及方法;谙熟机床、工艺、刀具、夹具、编程等常识。每门课程有实验、课程设计作为有效补充,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控制类、计算类课程以应用为主,弱化内部原理的讲解,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奠定宽基础。现代的产品多为机电一体化设备,所以机械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电学、单片机、PLC、液压与气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常识。课题组采用单片机、PLC开发了各种课堂教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力。信息化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要发展趋势,课题组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计算机编程语言(C语言)、面向对象编程语言(选修)、机械CAD/CAM、逆向工程等课程构成计算机类课程群。如用可编程语言实现CAD/CAM中的平移、旋转等算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打通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的目标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设置课程设计、金工实习、钳工训练、数控车训练、加工中心训练、3D打印训练、整机装配训练、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实践环节设置的特点是强化基本职业技能,突出职业核心技能,跟踪高新技能,引导复合技能,注重典型零件加工训练,融合工程意识培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再到技术技能应用的规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力求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构建基础-核心-扩展三层次的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并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
职业能力培养着重帮助学生建立精度、系统、成本、环保意识,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能力训练体现在教师的教案、教学风貌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贯穿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工程能力大赛、挑战杯、创新设计大赛、“新伟祥杯”比赛,参加机械CAD/CAM协会、机械创新协会等组织。 三、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的特点
课程体系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操作技能训练、师范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企业实习、第二课堂模块等。培养方案中的基础专业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课程设计、技能实训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师范类课程教师能力模块、教育实践模块、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在整体的教学环节当中。该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课程组成层次不同的模块或课程群,课程之间紧密衔接,避免重复,设置适用性强、对应面广;二是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实训环节贯穿始终,在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基础上从数控车削技术技能、加工中心技术技能、综合技术技能、工程能力、实训教学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块的设计,以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四是理论课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有机关联,相互融合;五是师范教育类课程或环节贯穿始终,形式多样化;六是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礼仪方面的小学时选修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七是第二课堂增加了机械产品研发的内容,即掌握机械产品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的构思方法及基本套路,并以完成产品样机为课程目标;八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均以开展各种设计、实际项目为主。
参 考 文 献
[1]赵巍,赵文平.基于能力矩阵的单片机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91-93.
[2]王金敏.机械制造工艺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4(10):61-64,72.
[3]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4]马跃华.职业教育须转为“围绕实践教知识”[N].光明日报,2014-07-07(2).
Abstract The competency standards and training programs for the“integr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cultivation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specialties 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demand research. Under the framework, the university has built and implemented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standard of normal ability, professional theory ability,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and vocational ability. At present, the specialty’s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is fine,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of 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s up to 95%.
Key words curriculum system; mecha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cational abi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alents cultivating goal
Author Zhao We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 Yang Hui, professor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Xu Guosheng, Feng Na, Han Liu, Liu Pengxin,Jia Hail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课程体系;机械工艺技术;职业能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17-03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艺技术专业,成立于1995年,在近20年的建设中,该专业充分贯彻学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培养“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2]。
一、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规划、职业院校改革趋势,学校将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现代机械行业岗位技能水平;具备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的一体化职教师资。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3]。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以培养目标为根据,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增减等,构建了本专业的“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
(一)调研论证
课题组对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明确职业院校对师资的要求:一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教授能力;二是围绕实践讲授知识技能的能力,在实践指导教学中将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传给学生,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三是与企业专家携手合作的能力,具有为企业解决生产、营销和管理等问题的实际才能,与企业行业形成良性互动,使实践教学不会脱离社会实际需要[4];四是中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包括书写能力、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能力、沟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五是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工艺等知识。
(二)确定能力标准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将机械工艺技术专业“一体化”职教师资的能力标准确定为师范能力、专业理论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师范能力,也称教育教学能力,侧重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设计教案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在教学中管理学生能力、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能力、协调交往能力、安全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专业理论能力在于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制图、识图、工艺、控制、检测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确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本课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培养机械制造领域“一体化”职教师资为目标,制定了机械工艺技术专业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与能力标准相对应,对应关系见表1。
设置师范类课程,即教师能力模块,该模块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理论课程包括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国学经典与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等;实践环节包括师范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并安排师范技能展示月等竞赛活动。经过师范模块的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化训练,学生在书写能力、表达能力、班主任能力、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能力、沟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基本达到了中高职院校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
按产品全生命周期设置专业课程。为培养专业理论能力,以产品作为项目,如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制作,贯穿课程始终,让产品的概念深入学生脑海。以产品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配使用维护等为主线设置理论课程。见表2。
建立机械类课程群、控制类课程群和计算类课程群,以满足培养出掌握复合型技术的职教师资。其中,以机械类为核心课程群,注重打好机械基础,掌握手工、计算机制图、识图技能;掌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原理及方法;谙熟机床、工艺、刀具、夹具、编程等常识。每门课程有实验、课程设计作为有效补充,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控制类、计算类课程以应用为主,弱化内部原理的讲解,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奠定宽基础。现代的产品多为机电一体化设备,所以机械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电学、单片机、PLC、液压与气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常识。课题组采用单片机、PLC开发了各种课堂教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力。信息化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要发展趋势,课题组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计算机编程语言(C语言)、面向对象编程语言(选修)、机械CAD/CAM、逆向工程等课程构成计算机类课程群。如用可编程语言实现CAD/CAM中的平移、旋转等算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打通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的目标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设置课程设计、金工实习、钳工训练、数控车训练、加工中心训练、3D打印训练、整机装配训练、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实践环节设置的特点是强化基本职业技能,突出职业核心技能,跟踪高新技能,引导复合技能,注重典型零件加工训练,融合工程意识培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再到技术技能应用的规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力求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构建基础-核心-扩展三层次的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并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
职业能力培养着重帮助学生建立精度、系统、成本、环保意识,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能力训练体现在教师的教案、教学风貌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贯穿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工程能力大赛、挑战杯、创新设计大赛、“新伟祥杯”比赛,参加机械CAD/CAM协会、机械创新协会等组织。 三、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的特点
课程体系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操作技能训练、师范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企业实习、第二课堂模块等。培养方案中的基础专业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课程设计、技能实训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师范类课程教师能力模块、教育实践模块、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在整体的教学环节当中。该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课程组成层次不同的模块或课程群,课程之间紧密衔接,避免重复,设置适用性强、对应面广;二是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实训环节贯穿始终,在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基础上从数控车削技术技能、加工中心技术技能、综合技术技能、工程能力、实训教学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块的设计,以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四是理论课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有机关联,相互融合;五是师范教育类课程或环节贯穿始终,形式多样化;六是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礼仪方面的小学时选修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七是第二课堂增加了机械产品研发的内容,即掌握机械产品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的构思方法及基本套路,并以完成产品样机为课程目标;八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均以开展各种设计、实际项目为主。
参 考 文 献
[1]赵巍,赵文平.基于能力矩阵的单片机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91-93.
[2]王金敏.机械制造工艺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4(10):61-64,72.
[3]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4]马跃华.职业教育须转为“围绕实践教知识”[N].光明日报,2014-07-07(2).
Abstract The competency standards and training programs for the“integr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cultivation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specialties 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demand research. Under the framework, the university has built and implemented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standard of normal ability, professional theory ability,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and vocational ability. At present, the specialty’s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is fine,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of 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s up to 95%.
Key words curriculum system; mecha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cational abi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alents cultivating goal
Author Zhao We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 Yang Hui, professor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Xu Guosheng, Feng Na, Han Liu, Liu Pengxin,Jia Hail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