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某型齿轮箱试车过程中发出异常噪声,本文通过齿轮箱上关键测点的振动信号的采集及频谱分析,结合齿轮箱各个齿轮之间啮合频率的计算。对其异常噪声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
【关键词】 振动;频谱分析;啮合频率;谐波;变频带
1.引言
齿轮箱中的轴、齿轮和轴承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一旦发生故障,其振动信号的能量分布就会发生变化,所以振动信号是齿轮箱故障特征的载体。由于齿轮箱结构复杂,传递路径较多,齿轮箱工作时齿轮、轴承、轴系等部件产生的振动信号频率复杂,加上齿轮箱工况变化大、噪声干扰严重,涉及的问题较多,因此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我公司某型号齿轮箱试车过程中发出异常噪声,我们通过齿轮箱上关键测点的振动信号的采集及频谱分析,结合齿轮箱各个齿轮之间啮合频率的计算。对其异常噪声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
2.频谱及啮合频率关系
频谱图显示了各振动分量的频率及其振幅值。正常运转状态下的频谱图通常是:一倍频最大,二倍频次之、约小于一倍频的一半,三倍频、四倍频…x倍频逐步参差递减,低频(即小于一倍频的成份)微量。如下图所示。
而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刚度是随参与啮合的齿数而变化的。齿轮在工作过程中,其上承载的载荷不断的变化引起刚度的变化,刚性的变化就会引起齿轮的振动,这种振动通常称为啮合振动,齿轮振动信号中包括了啮合频率及其高次谐波成分。
若在一对啮合齿轮中,主动轮的转速为,齿数为,从动轮的转速为,齿数为,则齿轮啮合频率为
3.啮合频率计算
我们在做频谱分析之前,对齿轮箱各齿轮进行啮合频率的计算就显得至关重要。齿轮箱传动原理简图如下
其中各个齿轮齿数如下表所示:
测试时实际工况为齿轮箱输入转速2000r/min,试验要求保持ZL50D液力变速器在0.35±0.05工况。因为实际输出转速一直在波动变化,所以对每个测点的齿轮啮合频率做了分别计算。
Ⅰ档时的啮合频率计算
在做Ⅱ档加载试验时,由于更换了电涡流加载器,输出转速保持为1780r/min,所以各个测点保持统一的工况,啮合频率计算如下:
4.振动频谱分析
使用西马力手持式检测设备尽量靠近齿轮箱各个传动轴的位置,测点分布如下图所示:
(1)Ⅰ档时测点1位置振动频谱如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波峰33.125HZ,33.125×60=1987.5,接近齿轮箱输入转速2000r/min,应该是输入的转频。
另外几个波峰正好是228.75HZ的2次、3次谐波。通过我们上面的計算,228.75HZ为齿轮ab的啮合频率。
(2)Ⅰ档时测点2位置振动频谱如下
最高的波峰为233.75HZ的2次谐波,通过我们上面的计算,233.75HZ也接近齿轮ab的啮合频率
(3)我们选取Ⅰ档时测点2的,467.5HZ的边频带进行观察,波形如下:
边频带与主峰之间的差值为471.25-467.5=3.75HZ,其值接近齿轮箱中间轴转频3.81HZ,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导致波峰出现的齿轮应该为中间轴上的b齿轮。
(4)我们选取Ⅰ档时靠近中间轴位置的测点4,振动频谱如下图所示
图中波峰505HZ、757.5HZ都为252.5HZ2次和3次谐波,而252.5也接近上面计算的Ⅰ档时测点4工况时ab齿轮的啮合频率。
(5)我们再次通过测点4的边频带确认,508.75-505=3.75HZ,接近中间轴的转频。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导致波峰出现的齿轮应该为中间轴上的b齿轮。
(6)我们选取倒档时测点4的振动频谱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436.875HZ和655.625HZ两个波峰为基波218.75HZ的2次、3次谐波。而218.75HZ也接近我们上面计算倒档时测点4的ab齿轮啮合频率217.28HZ。
5.总结
频谱图显示了各振动分量的频率及其振幅值,正常状态下的频谱图通常为一倍频最大,二倍频次之、约小于一倍频的一半,三倍频、四倍频以致X倍频逐步参差递减。而通过我们的测试数据看都是二次、三次谐波倍频幅值要大于一倍频,频谱图中主要特征频率正好符合齿轮b的啮合频率,也就是以齿轮b啮合频率及其谐波为载波频率,以其所在轴转频及其倍频为调制频率的啮合频率调制,谱图上在啮合频率及其倍频附近产生幅值较小且稀疏的边频带。
所以我们判断产生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ab两齿轮所在轴不平行。
(2)ab两齿轮啮合侧隙偏大。
(3)b齿轮齿形误差。
参考文献:
[1]《测试基础》——朱才朝
[2]《振动测试与分析技术》——张思
【关键词】 振动;频谱分析;啮合频率;谐波;变频带
1.引言
齿轮箱中的轴、齿轮和轴承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一旦发生故障,其振动信号的能量分布就会发生变化,所以振动信号是齿轮箱故障特征的载体。由于齿轮箱结构复杂,传递路径较多,齿轮箱工作时齿轮、轴承、轴系等部件产生的振动信号频率复杂,加上齿轮箱工况变化大、噪声干扰严重,涉及的问题较多,因此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我公司某型号齿轮箱试车过程中发出异常噪声,我们通过齿轮箱上关键测点的振动信号的采集及频谱分析,结合齿轮箱各个齿轮之间啮合频率的计算。对其异常噪声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
2.频谱及啮合频率关系
频谱图显示了各振动分量的频率及其振幅值。正常运转状态下的频谱图通常是:一倍频最大,二倍频次之、约小于一倍频的一半,三倍频、四倍频…x倍频逐步参差递减,低频(即小于一倍频的成份)微量。如下图所示。
而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刚度是随参与啮合的齿数而变化的。齿轮在工作过程中,其上承载的载荷不断的变化引起刚度的变化,刚性的变化就会引起齿轮的振动,这种振动通常称为啮合振动,齿轮振动信号中包括了啮合频率及其高次谐波成分。
若在一对啮合齿轮中,主动轮的转速为,齿数为,从动轮的转速为,齿数为,则齿轮啮合频率为
3.啮合频率计算
我们在做频谱分析之前,对齿轮箱各齿轮进行啮合频率的计算就显得至关重要。齿轮箱传动原理简图如下
其中各个齿轮齿数如下表所示:
测试时实际工况为齿轮箱输入转速2000r/min,试验要求保持ZL50D液力变速器在0.35±0.05工况。因为实际输出转速一直在波动变化,所以对每个测点的齿轮啮合频率做了分别计算。
Ⅰ档时的啮合频率计算
在做Ⅱ档加载试验时,由于更换了电涡流加载器,输出转速保持为1780r/min,所以各个测点保持统一的工况,啮合频率计算如下:
4.振动频谱分析
使用西马力手持式检测设备尽量靠近齿轮箱各个传动轴的位置,测点分布如下图所示:
(1)Ⅰ档时测点1位置振动频谱如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波峰33.125HZ,33.125×60=1987.5,接近齿轮箱输入转速2000r/min,应该是输入的转频。
另外几个波峰正好是228.75HZ的2次、3次谐波。通过我们上面的計算,228.75HZ为齿轮ab的啮合频率。
(2)Ⅰ档时测点2位置振动频谱如下
最高的波峰为233.75HZ的2次谐波,通过我们上面的计算,233.75HZ也接近齿轮ab的啮合频率
(3)我们选取Ⅰ档时测点2的,467.5HZ的边频带进行观察,波形如下:
边频带与主峰之间的差值为471.25-467.5=3.75HZ,其值接近齿轮箱中间轴转频3.81HZ,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导致波峰出现的齿轮应该为中间轴上的b齿轮。
(4)我们选取Ⅰ档时靠近中间轴位置的测点4,振动频谱如下图所示
图中波峰505HZ、757.5HZ都为252.5HZ2次和3次谐波,而252.5也接近上面计算的Ⅰ档时测点4工况时ab齿轮的啮合频率。
(5)我们再次通过测点4的边频带确认,508.75-505=3.75HZ,接近中间轴的转频。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导致波峰出现的齿轮应该为中间轴上的b齿轮。
(6)我们选取倒档时测点4的振动频谱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436.875HZ和655.625HZ两个波峰为基波218.75HZ的2次、3次谐波。而218.75HZ也接近我们上面计算倒档时测点4的ab齿轮啮合频率217.28HZ。
5.总结
频谱图显示了各振动分量的频率及其振幅值,正常状态下的频谱图通常为一倍频最大,二倍频次之、约小于一倍频的一半,三倍频、四倍频以致X倍频逐步参差递减。而通过我们的测试数据看都是二次、三次谐波倍频幅值要大于一倍频,频谱图中主要特征频率正好符合齿轮b的啮合频率,也就是以齿轮b啮合频率及其谐波为载波频率,以其所在轴转频及其倍频为调制频率的啮合频率调制,谱图上在啮合频率及其倍频附近产生幅值较小且稀疏的边频带。
所以我们判断产生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ab两齿轮所在轴不平行。
(2)ab两齿轮啮合侧隙偏大。
(3)b齿轮齿形误差。
参考文献:
[1]《测试基础》——朱才朝
[2]《振动测试与分析技术》——张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