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有效提高历史课的复习效率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思维导图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辅助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梳理所学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中考复习
思维导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教学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本身能够表现出某一主题所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然后运用符号、图像、线条等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规则逐步建立起有逻辑性的发散的图表。思维导图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考历史学科复习中,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历史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线索和逻辑,能够使学生更加从容地面对中考。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的运用意义
1.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编排有明显的时间顺序,这种特点的排序使同一个专题的知识点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在完成初中历史学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复习时很容易将相似的内容混淆。而教师在复习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通过大标题、小标题、关键词等将琐碎的历史知识点建立起内部联系,从而形成专题复习,加深学生知识印象的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增强逻辑性的记忆,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1]。
2.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
在传统的中考复习课堂上,教师一般采取的复习策略都是基于历史教材将初中历史知识点从头到尾地梳理一遍,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复习效果一直不理想。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利于将各种琐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和表达,使琐碎的知识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基于思维导图模式下的历史复习课堂,学生能够建立起关联性的记忆,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的实践
1.根据考试大纲,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教师在开展中考历史复习课之前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中考历史学科的考试大纲,明确学生复习的方向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学习后要知道发生的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人物、知道历史现象,并且对古代以及近代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行初步掌握。另外,学生还要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历史人物的地位。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之前,要明确应当复习哪些主题,以及在这些主题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2.根据知识脉络,罗列各知识点环节需要掌握的要点
教师在明确历史复习计划后,还要根据复习的整体脉络,罗列出每一个专题中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在明确复习任务后,教师不要急于绘制思维导图,而应当带领学生将知识脉络的各知识点环节进行逐一罗列[2]。例如,在总结“隋唐建立科举制度”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课本内容,将这一知识点总结为三个方向:科举制度的战略背景以及建立过程,还有历史意义,然后再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点逐一列举出来。
3.根据知识要点,带领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利用笔记进行的传统复习方式是线性思维,学生历史笔记中的内容之间都基本是罗列关系,并没有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这样的复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些缺点。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复习的专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每一本教材中琐碎的知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就是学生复习和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的过程。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同时经过自身的总结和归纳,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在培养思维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的新型学习工具,应用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的有效運用,显著提高了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全面分析学生的复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徐谅慧.思维导图在历史与社会教与学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2).
[2]蔡俊秋.例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中考复习
思维导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教学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本身能够表现出某一主题所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然后运用符号、图像、线条等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规则逐步建立起有逻辑性的发散的图表。思维导图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考历史学科复习中,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历史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线索和逻辑,能够使学生更加从容地面对中考。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的运用意义
1.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编排有明显的时间顺序,这种特点的排序使同一个专题的知识点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在完成初中历史学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复习时很容易将相似的内容混淆。而教师在复习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通过大标题、小标题、关键词等将琐碎的历史知识点建立起内部联系,从而形成专题复习,加深学生知识印象的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增强逻辑性的记忆,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1]。
2.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
在传统的中考复习课堂上,教师一般采取的复习策略都是基于历史教材将初中历史知识点从头到尾地梳理一遍,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复习效果一直不理想。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利于将各种琐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和表达,使琐碎的知识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基于思维导图模式下的历史复习课堂,学生能够建立起关联性的记忆,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的实践
1.根据考试大纲,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教师在开展中考历史复习课之前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中考历史学科的考试大纲,明确学生复习的方向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学习后要知道发生的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人物、知道历史现象,并且对古代以及近代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行初步掌握。另外,学生还要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历史人物的地位。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之前,要明确应当复习哪些主题,以及在这些主题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2.根据知识脉络,罗列各知识点环节需要掌握的要点
教师在明确历史复习计划后,还要根据复习的整体脉络,罗列出每一个专题中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在明确复习任务后,教师不要急于绘制思维导图,而应当带领学生将知识脉络的各知识点环节进行逐一罗列[2]。例如,在总结“隋唐建立科举制度”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课本内容,将这一知识点总结为三个方向:科举制度的战略背景以及建立过程,还有历史意义,然后再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点逐一列举出来。
3.根据知识要点,带领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利用笔记进行的传统复习方式是线性思维,学生历史笔记中的内容之间都基本是罗列关系,并没有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这样的复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些缺点。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复习的专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每一本教材中琐碎的知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就是学生复习和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的过程。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同时经过自身的总结和归纳,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在培养思维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的新型学习工具,应用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的有效運用,显著提高了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全面分析学生的复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徐谅慧.思维导图在历史与社会教与学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2).
[2]蔡俊秋.例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