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将主体性教学模式用于体育课教育教学,为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2006、2007级不同专业三个年级学生600人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主体性教学模式组(下称研究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组(下称对照组)各300人。研究组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分五个阶段进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教学模式体育课技能操作教学效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果表明“主体性教学”模式组体育项目运动要领掌握优于对照组。两种教学模式理论考核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表明主体性教学模式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教师对体育课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以来的教学效果评价良好。对照组学生体育课单项与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 P<0.01)。结论:将主体性教学模式用于体育课教学改革是可行的,符合我国当前推行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 学生
体育运动是整个人生的重要环节,而学校体育教育又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缺乏,不利于“成功型人才”(具有分析、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我院体育教学质量,自2004年2月-2007年12月在学院体育课教学中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院2005、2006、2007级不同专业三个年级学生600人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研究的对象。年龄18-23岁;男420人,女180人。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主体性教学”模式组问卷调查的项目分封闭式试题和开放性试题两种类型,封闭式试题侧重于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独立性、自信心、意志力、与人合作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开放型试题侧重于调查学生对“主体性教学”的态度和建议,内容包括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展望等。共发问卷600份,收回593份,回收率98.8﹪,有效问卷589份,有效问卷98.2﹪。
3.研究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主体性教学模式组(下称研究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组(下称对照组)各300人。研究组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①文献检索,确定研究目的、方法,提出主要问题,确立研究方向。②通过座谈、调查等手段收集教学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及以往教学经验。③制定“主体性教学” 模式的基本框架。④对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培训。第二阶段:确定研究实施方案。①课题组成员研讨、论证。 ②教研室负责研究框架的设计,课题组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编制研究方案。③确定具体的研究目标,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分解和细化。④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应用价值进行论证。⑤编制研究目标细化量表。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①论证模式适用的对象范围及学科。②修改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方向。③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研究深化。第四阶段:统计数据,撰写结项报告。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对照。
4.主要结局观察指标。①两组学生第二学期第四周和第十二周体育项目运动要领掌握情况及理论考试成绩。②教师对体育课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以来的效果评价结果。③两组学生体育课单项与综合成绩。
5.统计处理方法。将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两组学生第二学期第四周和第十二周体育项目运动要领掌握情况及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结果附表1、表2。
经X2检验,两种教学模式体育课技能操作教学效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果表明“主体性教学”模式组体育项目运动要领掌握优于对照组。
经X2检验,两种教学模式理论考核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表明主体性教学模式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
2.教师对体育课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以来的效果评价调查结果见表3。
随机调查103位老师,要求对体育课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以来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如下(见表3)。68.0﹪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进”,82.5﹪的老师认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很大”,73.3﹪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67.0%的老师认为对老师教学热情和组织课堂也有很大帮助;76.7%的老师认为此种教学方法应继续改进并在其他学科进行推广。
3.两组学生体育课单项与综合成绩比较结果附表4。
表4示:在教学中推行“主体性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对照组学生体育课单项与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 P<0.01)。
三、 讨论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传统教育囿于传统习俗的禁锢,家庭的压力,学生个体对学习处于被动局面,桎梏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从“灌输式教学”的陈腐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倡导走“素质”教育之路,才能适应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所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指在以人为本、以师生互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应按照人具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主体性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扩大和主体力量的解放为己任,建构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心理学家也认为,能力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体育运动是人的一种独立的活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传递、技能的传递。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由于本身气质、思想、知识结构、特长和教学能力的不同,在针对不同的教材和不同学生,从事不同的教学活动中,都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创造出自己得心应手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即在教的过程中体现教师主体性的一面。在这里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是互为主体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各有其积极性一面,主体间的活动在教学过程相互交往,相互呼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达到了知识的熔化和升华。符合主体性和知识多元化原则,也符合综合化和实践性原则。同时,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对体育课进行教育教学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酝酿教学情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一旦没有了情感交流,思维、理解、记忆等等,一切认知机能全会抑阻殆尽。哪怕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感情就不能进行”。教师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可以使自己处于亢奋状态,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打开自己思维的大门,灵活巧妙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在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感情上的共鸣,促使其思维活跃、理解深刻、记忆持久,并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完善和发展,使学生在探求知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另外,体育与其他有关学科的交叉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注重传达其他有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强化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与渗透性,揉合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观念和方法,加强体育知识的综合性、探索性、创新性,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素质,逐步开发了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识和兴趣,使之乐学、好学、勤学、善学。
总之,通过该项研究,笔者认为,将主体性教学模式用于体育课教学改革,是可行的,符合我国当前推行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晖.浅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07,(7).
[2]刘继武.试谈教学中的情感问题[J].山东师大学报,1982.
(作者单位: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 学生
体育运动是整个人生的重要环节,而学校体育教育又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缺乏,不利于“成功型人才”(具有分析、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我院体育教学质量,自2004年2月-2007年12月在学院体育课教学中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院2005、2006、2007级不同专业三个年级学生600人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研究的对象。年龄18-23岁;男420人,女180人。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主体性教学”模式组问卷调查的项目分封闭式试题和开放性试题两种类型,封闭式试题侧重于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独立性、自信心、意志力、与人合作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开放型试题侧重于调查学生对“主体性教学”的态度和建议,内容包括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展望等。共发问卷600份,收回593份,回收率98.8﹪,有效问卷589份,有效问卷98.2﹪。
3.研究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主体性教学模式组(下称研究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组(下称对照组)各300人。研究组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①文献检索,确定研究目的、方法,提出主要问题,确立研究方向。②通过座谈、调查等手段收集教学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及以往教学经验。③制定“主体性教学” 模式的基本框架。④对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培训。第二阶段:确定研究实施方案。①课题组成员研讨、论证。 ②教研室负责研究框架的设计,课题组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编制研究方案。③确定具体的研究目标,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分解和细化。④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应用价值进行论证。⑤编制研究目标细化量表。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①论证模式适用的对象范围及学科。②修改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方向。③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研究深化。第四阶段:统计数据,撰写结项报告。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对照。
4.主要结局观察指标。①两组学生第二学期第四周和第十二周体育项目运动要领掌握情况及理论考试成绩。②教师对体育课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以来的效果评价结果。③两组学生体育课单项与综合成绩。
5.统计处理方法。将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两组学生第二学期第四周和第十二周体育项目运动要领掌握情况及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结果附表1、表2。
经X2检验,两种教学模式体育课技能操作教学效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果表明“主体性教学”模式组体育项目运动要领掌握优于对照组。
经X2检验,两种教学模式理论考核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表明主体性教学模式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
2.教师对体育课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以来的效果评价调查结果见表3。
随机调查103位老师,要求对体育课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以来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如下(见表3)。68.0﹪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进”,82.5﹪的老师认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很大”,73.3﹪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67.0%的老师认为对老师教学热情和组织课堂也有很大帮助;76.7%的老师认为此种教学方法应继续改进并在其他学科进行推广。
3.两组学生体育课单项与综合成绩比较结果附表4。
表4示:在教学中推行“主体性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对照组学生体育课单项与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 P<0.01)。
三、 讨论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传统教育囿于传统习俗的禁锢,家庭的压力,学生个体对学习处于被动局面,桎梏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从“灌输式教学”的陈腐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倡导走“素质”教育之路,才能适应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所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指在以人为本、以师生互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应按照人具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主体性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扩大和主体力量的解放为己任,建构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心理学家也认为,能力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体育运动是人的一种独立的活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传递、技能的传递。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由于本身气质、思想、知识结构、特长和教学能力的不同,在针对不同的教材和不同学生,从事不同的教学活动中,都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创造出自己得心应手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即在教的过程中体现教师主体性的一面。在这里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是互为主体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各有其积极性一面,主体间的活动在教学过程相互交往,相互呼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达到了知识的熔化和升华。符合主体性和知识多元化原则,也符合综合化和实践性原则。同时,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对体育课进行教育教学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酝酿教学情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一旦没有了情感交流,思维、理解、记忆等等,一切认知机能全会抑阻殆尽。哪怕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感情就不能进行”。教师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可以使自己处于亢奋状态,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打开自己思维的大门,灵活巧妙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在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感情上的共鸣,促使其思维活跃、理解深刻、记忆持久,并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完善和发展,使学生在探求知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另外,体育与其他有关学科的交叉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注重传达其他有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强化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与渗透性,揉合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观念和方法,加强体育知识的综合性、探索性、创新性,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素质,逐步开发了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识和兴趣,使之乐学、好学、勤学、善学。
总之,通过该项研究,笔者认为,将主体性教学模式用于体育课教学改革,是可行的,符合我国当前推行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晖.浅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07,(7).
[2]刘继武.试谈教学中的情感问题[J].山东师大学报,1982.
(作者单位: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