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100多个国家遭受勒索病毒软件袭击,波及全球的网络安全威胁已然凸显。面临日益加剧的新安全威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未来挑战的观念逐渐成为共识。
近日,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以“全球威胁全球共治”为主题的观潮网络空间论坛举行,来自中美等国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围绕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等话题,展开交流与探讨。
网络安全
威胁凸显
“当前全球网络空间主要存在四大安全威胁:网络恐怖袭击、网络经济犯罪、网络舆论乱局和网络军备竞赛。”观潮网络空间论坛主席、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郝叶力说。
郝叶力分析指出,网络恐怖袭击、经济犯罪和舆论乱局,已成为人类面对的公敌和公害。面对这些新的安全威胁,单一国家行为体愈发势单力薄,需要各国联手抗击。
郝叶力的观点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的认同。前美国陆军少将、现任帕洛阿尔托网络(Palo Alto Networks)公司副总裁约翰·戴维斯说,全球面临着共同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挑战,各国需要共同管理风险,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求同存异维护秩序
在新安全威胁下,全球互联网治理路在何方?与会者普遍认为,合作才是实现互联网安全的唯一路径。
不过,在网络空间的国际规则制定上,各国目前仍存在不小的分歧。今年6月,第五届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UNGGE)谈判无果,未能就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形成共识文件。
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云晓春看来,目前各国在网络安全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网络空间上存在不同的核心利益。这导致一些国家在谈判过程中,只关注本国利益,而忽视他国的利益。
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外国军事学术》副总编陈婷表示,各国在网络空间属性、治理模式选择、网络空间的安全观等方面存在分歧,制约了网络空间的国际合作。
在此情况下,维护网络和平稳定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专家表示,求同存异才是出路,尤其是中美两国作为网络大国,应当共同承担起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战略稳定的责任。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促进委员会委员赫伯特·林说,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上存在很多共同利益,完全可以找到共同合作的方法。
云晓春认为,各国的国情不同,矛盾的爆发点也不同。发展中国家可能更重视政治稳定,发达国家更看重经济安全,大家相互理解,才能在合作中取得共识。
约翰·戴维斯说,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上面临共同的挑战和威胁,两国需要加强互信、减少不确定性,加強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
郝叶力指出,靠武力威慑、零和博弈来应对安全威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合作才是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只要各国携手应对,网络空间这艘大船就有了维护和平稳定的压舱石。
对话机制合作模式
就全球网络安全对话机制的建设和合作模式的设立,与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诸多建议。
陈婷认为,随着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蔓延,联合国框架下的对话渠道显得越发重要。对此,郝叶力提出,应将联合国作为网络安全规约制定和危机管控的主要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沟通对话。她建议,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网络军控委员会,制定网络武器防扩散国际公约,构建网络武器和网络攻击行为的负面清单制度。同时,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实现在全球范围实时交换威胁情报,有组织地进行全球信息联动,避免出现全球网络攻击一方受惠、全球俱损的局面。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领域建立了很多对话交流渠道,从中美网络安全工作组、打击网络犯罪高级别对话机制,到正在筹备的首轮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上的合作日益密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鲁传颖分析指出,在上述合作机制的基础上,中美之间应继续采取务实举措,定义双边网络关系,做好危机管控。
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陈实,在演讲中阐释了微软“数字日内瓦公约”的理念。他说,在非战争时期,各国和各组织之间应在网络上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让具备网络攻击能力的国家在国际框架的约定下履行自身义务,保护平民和服务设施免受网络攻击。
郝叶力建议,各国应建立跨体制、跨文化、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让政府、军队、企业、智库都能参与其中,发挥不同层面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网络空间共生、共治、共合、共赢。
近日,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以“全球威胁全球共治”为主题的观潮网络空间论坛举行,来自中美等国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围绕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等话题,展开交流与探讨。
网络安全
威胁凸显
“当前全球网络空间主要存在四大安全威胁:网络恐怖袭击、网络经济犯罪、网络舆论乱局和网络军备竞赛。”观潮网络空间论坛主席、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郝叶力说。
郝叶力分析指出,网络恐怖袭击、经济犯罪和舆论乱局,已成为人类面对的公敌和公害。面对这些新的安全威胁,单一国家行为体愈发势单力薄,需要各国联手抗击。
郝叶力的观点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的认同。前美国陆军少将、现任帕洛阿尔托网络(Palo Alto Networks)公司副总裁约翰·戴维斯说,全球面临着共同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挑战,各国需要共同管理风险,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求同存异维护秩序
在新安全威胁下,全球互联网治理路在何方?与会者普遍认为,合作才是实现互联网安全的唯一路径。
不过,在网络空间的国际规则制定上,各国目前仍存在不小的分歧。今年6月,第五届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UNGGE)谈判无果,未能就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形成共识文件。
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云晓春看来,目前各国在网络安全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网络空间上存在不同的核心利益。这导致一些国家在谈判过程中,只关注本国利益,而忽视他国的利益。
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外国军事学术》副总编陈婷表示,各国在网络空间属性、治理模式选择、网络空间的安全观等方面存在分歧,制约了网络空间的国际合作。
在此情况下,维护网络和平稳定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专家表示,求同存异才是出路,尤其是中美两国作为网络大国,应当共同承担起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战略稳定的责任。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促进委员会委员赫伯特·林说,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上存在很多共同利益,完全可以找到共同合作的方法。
云晓春认为,各国的国情不同,矛盾的爆发点也不同。发展中国家可能更重视政治稳定,发达国家更看重经济安全,大家相互理解,才能在合作中取得共识。
约翰·戴维斯说,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上面临共同的挑战和威胁,两国需要加强互信、减少不确定性,加強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
郝叶力指出,靠武力威慑、零和博弈来应对安全威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合作才是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只要各国携手应对,网络空间这艘大船就有了维护和平稳定的压舱石。
对话机制合作模式
就全球网络安全对话机制的建设和合作模式的设立,与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诸多建议。
陈婷认为,随着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蔓延,联合国框架下的对话渠道显得越发重要。对此,郝叶力提出,应将联合国作为网络安全规约制定和危机管控的主要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沟通对话。她建议,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网络军控委员会,制定网络武器防扩散国际公约,构建网络武器和网络攻击行为的负面清单制度。同时,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实现在全球范围实时交换威胁情报,有组织地进行全球信息联动,避免出现全球网络攻击一方受惠、全球俱损的局面。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领域建立了很多对话交流渠道,从中美网络安全工作组、打击网络犯罪高级别对话机制,到正在筹备的首轮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上的合作日益密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鲁传颖分析指出,在上述合作机制的基础上,中美之间应继续采取务实举措,定义双边网络关系,做好危机管控。
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陈实,在演讲中阐释了微软“数字日内瓦公约”的理念。他说,在非战争时期,各国和各组织之间应在网络上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让具备网络攻击能力的国家在国际框架的约定下履行自身义务,保护平民和服务设施免受网络攻击。
郝叶力建议,各国应建立跨体制、跨文化、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让政府、军队、企业、智库都能参与其中,发挥不同层面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网络空间共生、共治、共合、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