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油画教学的研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少年整个人生当中教育过程的开端,小学教育是规模非常宏达的教育工程,为以后的人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小学油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油画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及技能的掌握,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油画教学;研究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小学生只有形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才能激发创造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作为西方传入的绘画类型,油画一般深受成人的喜爱,小学生对于油画的接触还是比较少。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对于油画课程的热情,已成为相关学者急需探索的问题。
  一、小学油画教学的基础条件分析
  在小学油画教学中,可以通过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来有效开展,小学生对于油画的认知比成年人更加淳朴、自然,这也是成年人所望尘莫及的,按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精神,以及完善小学生的人格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小学课程开展油画教学,要具备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就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实物的专注度不高,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要为小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课堂环境,用爱心与闹心去引导他们进行学习。此外,油画教学在小学阶段开展在国内现阶段还是比较少见的,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理论基础,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学习国外的油画教学理念,让小学生对油画产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二、小学油画教学的途径及实施策略
  (一)小学油画教学主要途径分析
  在开展小学油画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基础开始,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在处于起步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创造力方面还不足,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好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临摹大师作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画面的处理能力,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为构图能力以及描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这才能为后续的学生兴趣培养提供动力。接下来,就要培养学生对于油画的兴趣,在讲述关于油画方面的知识时,通过兴趣培养的形式解决常规问题,教师要亲身示范,进行油画写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油画创作的魅力,绘画主题也以生活常见材料为主,使其对生活产生描绘的兴趣,还要在教学时向学生们讲述油画名家的故事,使小学生增加对油画发展的了解,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油画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油画教学的实施策略
  首先,开展小学油画课程要依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我国绘画类型是通过墨色与水的调节来进行适当的颜色调试,但在油画创作中,使用的绘画工具比国画更加复杂。例如,在进行油画创作时,一般使用松节油或是调色油,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较为好奇,在绘画时应用这些新奇的工具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对于油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教导学生熟知这些绘画工具,对色彩能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兴趣爱好来展示不同的情感。
  其次,以兴趣为基础,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油画学习中。教师在开展油画教学时,要让学生能够明确不同类型的油画题材,小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所具备的创造性甚至成年人都自叹不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点进行专项突破。要选择学生较为喜爱的油画题材,例如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物、运动等,让学校通过双眼看到的事物进行创作。在应用油画材料的过程中,要将创意性进行重点展示,学生们能够在画布或是木板上进行绘画,经过不同材料的完美融合,能够得到意想之外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引者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发挥自主性,对绘画多样性进行全面探索。
  再次,绘画内容想选择要能够匹配学生对于个性发展的需求,突出多样性,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凸显各自不同的个性。教师在启发学生时,要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进行表现,要对学生采取鼓励态度,让他们能够投入到创新当中。让学生的想象力在油画创作中得到全面展示,可采取将写生训练与色彩尝试等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会对使用绘画工具、颜料应用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膽尝试,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临摹进行创作,让学生们明确油画大师作品是一种对自我展示的真实表现,是自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表达,在进行油画创作时,要告诉学生不要受到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将最真实的一面勇敢表达出来,让自我真实的情感通过画笔体现出来。
  最后,在油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对于画刀节奏变化以及刀触的大小等,带领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体验,感受艺术的多元化。在完成油画创作后,让学生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们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展示各自的作品,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学习国外的油画教学理念,让小学生对油画产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作者单位:广州石化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连环画作为文献类型中的一种,曾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有着较为显著的地位,广大读者都因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特征十分喜爱,也正是因为如此连环画也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是老少皆宜。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新中国传统连环画的价值,本文则就其兴与衰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新中国;传统连环画;兴与衰  1.引言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连环画作为大众文化中的一种可以说是陪伴且滋养了数代人的成长,深受广
期刊
摘 要:《孝经》这部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它以简洁的文字像人们阐述了“孝道”,是一部以孝道为道德根本的伦理著作,《孝经》不仅是用来规范人们尊卑有序的的典范书籍,也是被统治者用以达到自己统治目的的书籍,所以多个统治者为其做注,来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虽然成书的年代存在争议,但并不影响学者对《孝经》研究的热情,《孝经》在当代也并不全是迂腐,其中的传统美德还需要我们去探究。“孝”依然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多彩,人们不仅寻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更增加了精神消费满足的一面,因此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处于不断发展提高之中。陶艺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变。陶艺作品所具备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人文气质开始被大家关注。趣味陶艺造型一方面是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阶段,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对陶瓷艺术的必然要求,是时代情感
期刊
摘 要:师生情重在一个“情”以小见大从《梨园情》中展现了梨园戏曲中“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女主人投身于戏曲艺术传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在舞蹈动作中动作贴近于生活也源于生活,演绎女主人公传承马鞭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跳出生活与感动。  关键字:情;口传身授;马鞭;传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故“青”“冰”更胜其母体,究其
期刊
摘 要: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绚烂的中华文明,国画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最能表现出中华文明所独有的那份韵律及美感。而谈到国画,自然离不开对其笔墨文化元素的探讨。可以说笔墨文化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副国画作品的艺术性,本文则通过对中国笔墨文化进行介绍,之后对其在国画中如何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国画创作;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应用  1、中国的笔墨文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笔墨所占据的地位
期刊
摘 要: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了,这支最初的乌兰牧骑主要工作在苏尼特大草原的农牧区上。随着乌兰牧骑的快速发展,它通过宣传、文艺辅导、生活服务等方式为蒙古族的牧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并且逐渐影响和传承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从乌兰牧骑的现状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宣扬和传承进行阐述,并对当前现代社会发展状况下如何建设和改革乌兰牧骑进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是长久历史积淀形成的,我们国家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享誉世界。陕北民间歌舞是我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其独特的精神内涵与精神品质决定了她独特的艺术价值。文章以探讨陕北民间歌舞文化精神为主题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促进地方文化继承与发扬做出贡献。  关键词:陕北民歌;陕北歌舞;文化精神  1引言  陕北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区,从历史发展的角
期刊
摘要:日本东洋托殖株式会社于1908年成立,本部初设于朝鲜汉城,其目的是为了开发朝鲜。随着日本殖民的深入,1917年东拓法被修订,业务范围由朝鲜半岛向我国内地辐射,其在我国东北主要经营实业,其中包括的项目有畜牧业、矿业、农产品业、不动产及发放贷款等。本文旨在梳理东拓发展脉络,在可查史料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东拓”的放贷经营状况,以求了解当时日本通过“东拓”对于东北金融侵略、经济掠夺。  关键词:东洋
期刊
摘 要:即兴口语表达是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能力,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前和镜头前的即兴口语表达,只有“胸有成竹”于前,才能“出口成章”于后。  关键词:即兴口语;策略;技能  即兴口语表达是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检验主持人对节目走向和新闻事件现场反应能力的最好方法,更是播音员主持人文化能力沉淀的折射。著名播音学教授张颂先生曾经指出:“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
期刊
摘 要:二十世纪初,清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以继续维护其统治,开展了一场以礼教派和法理派之间的争论为主的修律运动,这场思想的大争论被称为“礼法之争”。本文将对清末修律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进行阐述,通过对两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这场争论的现实影响以及对当代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清末修律;礼法之爭;启示  关于“礼”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早在西周时期就认为礼与刑都属于法的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