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是美国当代女作家欧茨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了少女康妮迷失自我的悲剧故事。本文分别从家庭、性格和童话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她悲剧结局的原因,以揭示家庭和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童话;悲剧
一、引言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是一位多产作家,不断有作品问世,迄今为止已发表长篇小说四十余部。但国内对欧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奇境》、《他们》、《大瀑布》、《妈妈走了》和《狐火》等几部作品,对其他作品的研究寥寥无几甚至完全空白。
《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发表于1966年,是欧茨著名且被收录最广的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一位十五岁的少女康妮,因为在家里感觉备受忽略,于是欺瞒父母,经常和朋友出去闲逛。一天,父母与姐姐外出,独留她一人在家,在受到歹徒弗兰德的哄骗与威胁之后,她被彻底吓坏,最终走出家门,走向死亡。
评论家曾从各个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有的从宗教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有的从成长的角度进行分析;还有人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本文分别从家庭、性格和童话三个方面,解读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同时告诫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像康妮的少女们,童话是美好的,但其终归是童话,不可盲目沉迷其中,分清童话与现实的差异,否则就会像康妮一样,走向不归路。
二、青春期:迷失和茫然
故事的女主人公,就如所有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少年一样,看似行为乖巧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颗叛逆的心,青春期迷茫的過程是每个青少年在寻找自我身份时必须要经历的。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刻,父母正确的引导与陪伴,会直接造就个人的成败。没有家人正确引导下的康妮,在成长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过去生活的不幸使她过急地想要走向成年,最终导致了她轻信别人,掉入深渊。
(一)家人的冷漠与挑剔
家庭本是感情交流的场所,是传统和秩序的象征。爱得到诠释,生命得以绽放。家庭还执行着教育功能,使得传统和文化继续传承和延续,从而使得后代更好地处理困境。但在康妮的家庭中,康妮与家人产生了分离:母亲的百般挑剔与嫉妒;母亲经常拿眼中谦虚、勤奋、能干的姐姐与其相比并贬低她;父亲总是有自己的事情做,从没有花时间和女儿交流过。家人的冷漠与挑剔更加剧了康妮经常离家的进程。于是,康妮对家庭的不满日渐增加,甚至于康妮希望母亲死掉,自己也死掉的结局。
正是因为她的经常离家,为遭遇弗兰德提供了可能。家庭的冷漠使其缺乏家庭在身体上的保护和在精神上的支撑,以至于其最终精神崩溃,走向毁灭。同时,她对家庭所代表的传统的脱离和反叛,也致使她缺乏信仰,失去理性。弗兰德也正是洞悉了这一点,才软硬兼施轻易地让康妮俯首就范。
(二)青少年的叛逆性格
康妮,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叛逆、自恋、爱慕虚荣的人格。她不受家庭和社会的约束,保持自己强烈的个性,爱照镜子,喜欢打扮的花枝招展,同时想要吸引男孩子们的注意来彰显自己的美。她徘徊在儿童阶段和成人阶段边缘,在家里是一种状态,在外面是另一种状态,她走路的姿势,嘴唇的颜色,这皆证明康妮认为自己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很容易吸引男孩子,实际上,康妮一直生活在一种空虚、不真实的精神状态中,在她缥缈的意识中,她渴望踏入成人世界,渴望自由,她不像大多数青少年,不以行事稳重的姐姐为榜样,却极力想反抗和挑战传统,讨厌母亲做事规规矩矩、能干的姐姐。
也正是因为康妮的叛逆性格,为她空虚的精神状态创造了前提,同时使她和家庭不和,产生隔阂,以至于父母外出独留她自己一人,使她面临歹徒弗兰德的哄骗与威胁,最终走出家门,走向死亡。
三、童话世界:沉迷和陶醉
(一) 爵士乐的流行
《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发表于1966年,当时爵士乐风靡一时,成为反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青少年们来说,它就是逃离生活,找寻快乐的媒介。它使得美国青年们在音乐中陶醉,徜徉,同时搭起了现实与虚幻世界相通的桥梁。
柏拉图和尼采都认为,音乐就其本性而言,包罗现今一切最排斥哲学的东西,它是无理性的。“酒神的性格最初表现为原始的酒神崇拜仪式,它构成了悲剧和音乐的本质。”[5]在小说中,康妮对爵士乐更是特别的着迷:“耀眼的阳光晒得她身上暖洋洋的。她如痴如醉,仿佛这是一种爱,仿佛是爱的抚摸似的”[4]28。当弗兰德来找她的时候,车里的收音机也放着相同的音乐,熟悉的旋律使得康妮渐渐地失去理性的判断,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慢慢的走进弗兰德设计好的陷阱,走向死亡。
(二) 童话的沉迷
童话对青少年的思维模式具有不同凡响的影响。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来说,童话是美好的。
每个少女心中都希望自己是最漂亮的白雪公主,并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白雪公主。康妮也不例外,所以当弗兰德开着“南瓜车”出现的时候,她潜意识的以为他就是自己的白马王子。因为对一个备受家庭煎熬的少女来说,她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白马王子出现来拯救自己。她想象着自己是童话故事里的《睡美人》,渴望着电影中呈现的甜美的约会。她等待着,等待着自己命中注定的白马王子的深情一吻,希望自己可从中解脱。殊不知,等来的却是致命的陷阱。弗兰德掌握着康妮的一切,她的性格、喜好、她家人以及朋友的信息,他就像童话故事《小红帽》里的大灰狼一样,一步一步设好陷阱。康妮就像小红帽一样,一步一步的被哄骗着踏入大灰狼的陷阱,直至最终走向大灰狼的肚子,结束自己的生命。
四、结语
这篇小说是一个童话,但不是一篇有着幸福快乐的结局的童话故事。康妮每天沉浸在虚幻的爱情和浪漫中,为她的白日梦提供了可能。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原本就很敏感,应好好引导。但家人的冷漠使得她更加想要逃离,于是像当时的青少年们一样,她使自己生活在空幻、不真实的状态中,靠虚幻的白日梦和缥缈的音乐来远离现实世界,从而导致了女主人公的悲剧。从这个角度看,欧茨的这篇短篇小说就是一个现代化的童话,一部警醒世人的教育题材。也可见,家庭,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之大。
参考文献:
[1]单雪梅.乔伊斯·卡洛尔·欧茨小说世界中的女性群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63-67.
[2]林斌.超越“孤立艺术家的神话”——从《奇境》和《婚姻不忠》浅析欧茨创作过渡期的艺术观[J].当代外国文学,2003,(1):147-155.
[3]张贞宣.何去何从:欧茨笔下的嬉皮士[J].消费导刊,2007,(12).
[4]乔伊斯·卡洛尔·欧茨.何去何从[M]国彬,陈新,义国,译.爱的轮盘.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5]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8.
【关键词】: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童话;悲剧
一、引言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是一位多产作家,不断有作品问世,迄今为止已发表长篇小说四十余部。但国内对欧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奇境》、《他们》、《大瀑布》、《妈妈走了》和《狐火》等几部作品,对其他作品的研究寥寥无几甚至完全空白。
《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发表于1966年,是欧茨著名且被收录最广的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一位十五岁的少女康妮,因为在家里感觉备受忽略,于是欺瞒父母,经常和朋友出去闲逛。一天,父母与姐姐外出,独留她一人在家,在受到歹徒弗兰德的哄骗与威胁之后,她被彻底吓坏,最终走出家门,走向死亡。
评论家曾从各个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有的从宗教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有的从成长的角度进行分析;还有人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本文分别从家庭、性格和童话三个方面,解读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同时告诫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像康妮的少女们,童话是美好的,但其终归是童话,不可盲目沉迷其中,分清童话与现实的差异,否则就会像康妮一样,走向不归路。
二、青春期:迷失和茫然
故事的女主人公,就如所有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少年一样,看似行为乖巧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颗叛逆的心,青春期迷茫的過程是每个青少年在寻找自我身份时必须要经历的。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刻,父母正确的引导与陪伴,会直接造就个人的成败。没有家人正确引导下的康妮,在成长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过去生活的不幸使她过急地想要走向成年,最终导致了她轻信别人,掉入深渊。
(一)家人的冷漠与挑剔
家庭本是感情交流的场所,是传统和秩序的象征。爱得到诠释,生命得以绽放。家庭还执行着教育功能,使得传统和文化继续传承和延续,从而使得后代更好地处理困境。但在康妮的家庭中,康妮与家人产生了分离:母亲的百般挑剔与嫉妒;母亲经常拿眼中谦虚、勤奋、能干的姐姐与其相比并贬低她;父亲总是有自己的事情做,从没有花时间和女儿交流过。家人的冷漠与挑剔更加剧了康妮经常离家的进程。于是,康妮对家庭的不满日渐增加,甚至于康妮希望母亲死掉,自己也死掉的结局。
正是因为她的经常离家,为遭遇弗兰德提供了可能。家庭的冷漠使其缺乏家庭在身体上的保护和在精神上的支撑,以至于其最终精神崩溃,走向毁灭。同时,她对家庭所代表的传统的脱离和反叛,也致使她缺乏信仰,失去理性。弗兰德也正是洞悉了这一点,才软硬兼施轻易地让康妮俯首就范。
(二)青少年的叛逆性格
康妮,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叛逆、自恋、爱慕虚荣的人格。她不受家庭和社会的约束,保持自己强烈的个性,爱照镜子,喜欢打扮的花枝招展,同时想要吸引男孩子们的注意来彰显自己的美。她徘徊在儿童阶段和成人阶段边缘,在家里是一种状态,在外面是另一种状态,她走路的姿势,嘴唇的颜色,这皆证明康妮认为自己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很容易吸引男孩子,实际上,康妮一直生活在一种空虚、不真实的精神状态中,在她缥缈的意识中,她渴望踏入成人世界,渴望自由,她不像大多数青少年,不以行事稳重的姐姐为榜样,却极力想反抗和挑战传统,讨厌母亲做事规规矩矩、能干的姐姐。
也正是因为康妮的叛逆性格,为她空虚的精神状态创造了前提,同时使她和家庭不和,产生隔阂,以至于父母外出独留她自己一人,使她面临歹徒弗兰德的哄骗与威胁,最终走出家门,走向死亡。
三、童话世界:沉迷和陶醉
(一) 爵士乐的流行
《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发表于1966年,当时爵士乐风靡一时,成为反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青少年们来说,它就是逃离生活,找寻快乐的媒介。它使得美国青年们在音乐中陶醉,徜徉,同时搭起了现实与虚幻世界相通的桥梁。
柏拉图和尼采都认为,音乐就其本性而言,包罗现今一切最排斥哲学的东西,它是无理性的。“酒神的性格最初表现为原始的酒神崇拜仪式,它构成了悲剧和音乐的本质。”[5]在小说中,康妮对爵士乐更是特别的着迷:“耀眼的阳光晒得她身上暖洋洋的。她如痴如醉,仿佛这是一种爱,仿佛是爱的抚摸似的”[4]28。当弗兰德来找她的时候,车里的收音机也放着相同的音乐,熟悉的旋律使得康妮渐渐地失去理性的判断,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慢慢的走进弗兰德设计好的陷阱,走向死亡。
(二) 童话的沉迷
童话对青少年的思维模式具有不同凡响的影响。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来说,童话是美好的。
每个少女心中都希望自己是最漂亮的白雪公主,并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白雪公主。康妮也不例外,所以当弗兰德开着“南瓜车”出现的时候,她潜意识的以为他就是自己的白马王子。因为对一个备受家庭煎熬的少女来说,她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白马王子出现来拯救自己。她想象着自己是童话故事里的《睡美人》,渴望着电影中呈现的甜美的约会。她等待着,等待着自己命中注定的白马王子的深情一吻,希望自己可从中解脱。殊不知,等来的却是致命的陷阱。弗兰德掌握着康妮的一切,她的性格、喜好、她家人以及朋友的信息,他就像童话故事《小红帽》里的大灰狼一样,一步一步设好陷阱。康妮就像小红帽一样,一步一步的被哄骗着踏入大灰狼的陷阱,直至最终走向大灰狼的肚子,结束自己的生命。
四、结语
这篇小说是一个童话,但不是一篇有着幸福快乐的结局的童话故事。康妮每天沉浸在虚幻的爱情和浪漫中,为她的白日梦提供了可能。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原本就很敏感,应好好引导。但家人的冷漠使得她更加想要逃离,于是像当时的青少年们一样,她使自己生活在空幻、不真实的状态中,靠虚幻的白日梦和缥缈的音乐来远离现实世界,从而导致了女主人公的悲剧。从这个角度看,欧茨的这篇短篇小说就是一个现代化的童话,一部警醒世人的教育题材。也可见,家庭,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之大。
参考文献:
[1]单雪梅.乔伊斯·卡洛尔·欧茨小说世界中的女性群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63-67.
[2]林斌.超越“孤立艺术家的神话”——从《奇境》和《婚姻不忠》浅析欧茨创作过渡期的艺术观[J].当代外国文学,2003,(1):147-155.
[3]张贞宣.何去何从:欧茨笔下的嬉皮士[J].消费导刊,2007,(12).
[4]乔伊斯·卡洛尔·欧茨.何去何从[M]国彬,陈新,义国,译.爱的轮盘.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5]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