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迅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力地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发展,也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以上第九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初中语文组的两份教学设计,结合纲要和课标要求,点评如下。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意识强,教学设计彰显浓浓语文味儿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仅是技术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整合,整合过程中的角色不能错位,要凸显学科特征。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性整合体现在为突破语文教学重点、化解语文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因为“整合”整失语文的本真,那只能是对新课标和新理念的曲解。这样的整合,即使技术再先进、应用的技巧再娴熟,也只能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只能是对语文课堂的异化,势必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警惕并力戒整合中出现的“语文学科缺失现象”,语文课堂的主角应是语文教师、语文教材、语文活动,所有的着眼点还在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味、积累和运用,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喜的是两份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都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彰显浓浓的语文味儿。
例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定位上,新华中学提出“掌握重点词汇的意思”的要求,在“温故知新”环节中安排了相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学习;建桥实验学校提出“能够熟练诵读课文,归纳并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的要求,在“子午书简”环节中也通过“我读出了( )个”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内容的学习。再如,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新华中学在“英雄论道”环节中安排了“找出描写孙膑的句子,分析孙膑的性格”的学习内容;建桥实验学校也安排学生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对于本文的主人公孙膑分角色进行评价。所有这些都扣住了语文学科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彰显着浓浓的语文味儿。
● 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协作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它更注重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探究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精心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围绕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的问题,更好地搜集网络及其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拓展、深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例如,新华中学的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课前借助网络搜集整合有关孙膑、司马迁、《孙子兵法》、《史记》等信息,分组共同完成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个性化作业中安排学生课后到教师的博客阅读白话文版的《史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到教师的微博上参加题为“孙膑身上有哪些品质具有现实意义”的讨论,这样借助博客和微博展示平台,学生不仅能够发表见解,而且能够互动交流,教师在技术的帮助下也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学习进行检测和跟踪,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时空。再如,建桥实验学校的教学设计中,有效利用自己学校的建桥学习网,将课堂教学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利用网校资源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预习课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先学的蓝本,百度词典为学生提供了文言文学习工具,在线答疑则即时为学生解决预习中的疑难,网校博客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评价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任务项目,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提出评价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完整规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重点应当包括: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而进行的对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学习问题与学习情境的设计、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使用的设计、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新型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表的设计及实施,等等。对照这些内容,两份教学设计离科学规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还要在提升信息化素养,全面把握并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水平上下功夫。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意识强,教学设计彰显浓浓语文味儿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仅是技术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整合,整合过程中的角色不能错位,要凸显学科特征。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性整合体现在为突破语文教学重点、化解语文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因为“整合”整失语文的本真,那只能是对新课标和新理念的曲解。这样的整合,即使技术再先进、应用的技巧再娴熟,也只能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只能是对语文课堂的异化,势必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警惕并力戒整合中出现的“语文学科缺失现象”,语文课堂的主角应是语文教师、语文教材、语文活动,所有的着眼点还在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味、积累和运用,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喜的是两份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都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彰显浓浓的语文味儿。
例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定位上,新华中学提出“掌握重点词汇的意思”的要求,在“温故知新”环节中安排了相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学习;建桥实验学校提出“能够熟练诵读课文,归纳并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的要求,在“子午书简”环节中也通过“我读出了( )个”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内容的学习。再如,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新华中学在“英雄论道”环节中安排了“找出描写孙膑的句子,分析孙膑的性格”的学习内容;建桥实验学校也安排学生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对于本文的主人公孙膑分角色进行评价。所有这些都扣住了语文学科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彰显着浓浓的语文味儿。
● 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协作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它更注重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探究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精心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围绕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的问题,更好地搜集网络及其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拓展、深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例如,新华中学的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课前借助网络搜集整合有关孙膑、司马迁、《孙子兵法》、《史记》等信息,分组共同完成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个性化作业中安排学生课后到教师的博客阅读白话文版的《史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到教师的微博上参加题为“孙膑身上有哪些品质具有现实意义”的讨论,这样借助博客和微博展示平台,学生不仅能够发表见解,而且能够互动交流,教师在技术的帮助下也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学习进行检测和跟踪,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时空。再如,建桥实验学校的教学设计中,有效利用自己学校的建桥学习网,将课堂教学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利用网校资源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预习课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先学的蓝本,百度词典为学生提供了文言文学习工具,在线答疑则即时为学生解决预习中的疑难,网校博客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评价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任务项目,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提出评价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完整规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重点应当包括: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而进行的对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学习问题与学习情境的设计、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使用的设计、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新型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表的设计及实施,等等。对照这些内容,两份教学设计离科学规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还要在提升信息化素养,全面把握并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水平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