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泛在学习的发生依赖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创设,英语远程教学中借助“C+E+M”-LEARNING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了有效的泛在学习资源和环境,“博客+微博+微群”进一步优化了泛在学习的资源和环境,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泛在学习;混合教学模式;博客;微博;微群
作者简介:李秀霞(1973-),女,河北邢台人,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东城分校,讲师。(北京 1000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34-03
乔布斯(Steve Paul Jobs)曾经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随着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走到了泛在教育和云教育时代,目前泛在学习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学习单位,教师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借助现有的网络、信息和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泛在学习环境和资源,使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利用随手可得的学习设备(Any device)、以自己的方式(in Anyway)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Any contents)与学习支持(Any learning support)。①
一、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在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外有英国的环境森林项目(Ambient Wood Project)、美国哈佛大学的“促进泛在学习的无线手持设备”项目等。国内,2008年6月由上海市教委主办创新重点课题“面向终身教育的泛在学习(U-Learning)模式及其应用研究”正式开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规划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开题会于2009年5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召开;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泛在信息社会”国家战略。
在我国,从2003年开始有人研究泛在学习,到2013年2月为止,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到的相关文章数据如表1所示。
对泛在学习的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近两年研究热度大幅提高,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其中关于技术与设计的研究最多,基本理论的研究位居第二位,学习资源构建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文章相对较少。
二、泛在学习项目试验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东城分校(以下简称“东城电大”),2010年春季开始尝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综合英语1和2的泛在学习②试点,这实际上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规划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子课题《综合英语泛在学习实践探索》的实验。课题组从2010年3月开始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开展为期两个学期的英语移动教学实验。课题组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开发了系列课程移动学习数字化资源,并对相应的文档、课件等资源进行了整体设计,采取定期发放学习资源的方式,让学习者利用手机终端设备开展随时、随地的学习。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验,课题组设计了综合英语泛在学习调查问卷,对学习“综合英语”(1)和(2)课程的受试学生进行随机抽查,要求他们根据在两个学期中对英语移动学习的感受,填写调查问卷并接受深度访谈,以便深入了解受访者对英语移动学习的认可程度、期望的实施方式、课程学习需求等。
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可用手机短(彩)信的方式接收英语学习资料,认为对学习有帮助。在访谈中,学生都很认可该学习方式,还希望发送更多的内容,认为语音时间太短。
与此同时,刘永权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子课题“英语泛在学习与学生语言水平与技能的提高”。该课题以电大系统广泛采用的蓝卓校园网为平台,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五所分校(东城、朝阳、门头沟、顺义、密云)的10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机彩信(MMS)的方式为试点学生发送教育部统考大学英语B微型课件(核心词汇、交际用语、词汇与结构、翻译和作文,共计5个版块)。参加试验的学生参加2010年12月的大学英语B网考结果如表3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加试验的学生的平均通过率达到了72%,比非试点学生44%的通过率高出了28个百分点,比北京市的平均通过率41%高出31个百分点。东城电大参加试点的学生比非试点的学生也高出了23个百分点。
问卷调查和座谈的结果表明,学生很欢迎这種学习方式,他们希望学校每周多发几条这样的短信,以督促他们继续学习,密切他们与学校的联系。教师也认为该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把学习内容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有助于减少学生流失,使学生有归属感。学生也谈到希望能有更多同学收到该彩信,上次试验选定的同学范围太小。另外,也有多位同学谈到内存有限,有的彩信收不到,必须删除一部分才能继续接收新的彩信。
三、泛在学习在基层电大的本地化研究
完成上级电大的泛在学习试验后,如何在基层电大有效实施,结合自身的现有条件、状况和技术进行本地化研究与推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有效泛在学习的发生依赖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创设,构筑泛在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泛在通讯网络、智能学习终端、学习资源网、学习服务等四个部分(见图1)。④
1.泛在学习资源构建:“C + E + M”-learning混合教学模式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东城电大英语课程的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如下: 东城电大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的现实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堂+网络+移动”的学习模式,即“C + E + M”-Learning③的混合教学模式。具体地说,除了面授课,还建立了网站(online.dc.btvu.org/lxxgzs),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和蓝卓移动校园的短信和彩信功能,通过向学生手机发送短信和彩信进行导学。把一部分短小的资源直接发送到学生手机上供他们在茶余饭后,或短暂的闲暇之余进行学习。
实施泛在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参加大学英语B网考试的学员,每个参加该考试的学员都是泛在学习的对象,通过蓝卓短信指导他们有序学习“李秀霞工作室”⑤里的相关内容,在蓝卓移动学习平台建立了彩信资源库,定期向学生推送一些相对简短且重要的学习资料。
面授课是集中授课最直观、最有效率的问题解决方式,但部分学生不能保证面授课出勤,因此只提供面授是远远不能用来完成学习任务的;网络虽然发达、资源虽然丰富,但对于成人学生也不是越多越好,经常会使他们迷失在海量资源中,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来进行网络资源的学习;手机虽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可以用来及时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学习哪些资源。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利用工作的间隙进行碎片式学习很有必要。这三种模式是相辅相成的,是互补且不可相互替代的,在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学习资源、进行泛在学习的环境。
2.大学英语B泛在学习的成效
这一教学模式在东城电大大学英语B网考试教学中使用以来,大学英语B网考试通过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自2009年开始,除了安排面授课外,东城电大通过蓝卓平台向参加大学英语B网考试的学生群发短信,按时、有序指导他们看李秀霞工作室的相关资料,效果明显,大学英语网考一度超过北京电大平均线10多个百分点。2010年参加北京电大的试点,只有20个学生接收了手机彩信学习,其他同学只接受了面授课学习,大学英语B网考试通过率一度低于北京电大平均线。自2011年开始,北京电大的实验结束,东城电大根据学校情况,自建网络和彩信资源,采用C+E+M-learning的混合教学模式继续推进泛在学习,网考通过率呈上升趋势,一直领先北京电大的平均通过率,从2个多百分点上升到近10个百分点。
四、存在的问题
泛在学习在这种统考性的课程辅导中效果异常明显,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彩信资源成本高,且不便于学生保存
受到手机彩信资费的影响,这一模式如在全校推广是相当客观的一笔投入,提高了教学成本。另外,学生的手机内存有限,他们不得不经常删除一些信息,否则超出容量外的信息就收不到,资源并不能有效保留。
2.网站资源建设遇到瓶颈
分校网站平台上,文件最大不能超过2M,图片或视频、音频文件无法上传,资源基本都是文本,形式单一、单调。
3.蓝卓彩信和短信发布受到时间限制
晚上9:00之后,早上7点之前不能发布信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及时发布。
4.彩信传递的内容有限
由于技术限制,仅限于文本和极为短小的音频(不能超过10秒);文本内容不能超过6000字。
5.受到成本限制
受成本的限制,不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以弥补远程面授课优先导致的师生情感交流的空缺。
五、解决办法:“博客+微博+微群”的模式
面授课照常,工作室内容不断完善,移动学习的传送方式由发送彩信改为通过“博客+微博+微群”的模式与学生进行交互。这一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博客、微博的多模态性决定了由其传递的教学内容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博客、微博支持图片、音频、视频以及超链接等各种格式的内容,将有效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反应以及肢体的参与,更符合“多任务处理一代”的新一代学生的学习风格,帮助其全方位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博客内容长短、形式不受限制,便于教师系统整理、汇总相关资源。微博发布不收任何费用;手机发布一条1角,不管多少人接收都是1角,大大降低了成本。博客和微博可以联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微群也可以和微博联动,在该群每发布一条信息,加关注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微博作为中介,三者连成了有机的一体。更为重要的是,该方式可以改变手机彩信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的局面。发什么看什么,对应试考试很有效,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该模式应用于远程教学,其意义超出了学习本身。这种非常现代化的方式会使他们无限接近现代化的生活和潮流,思想更加开放,追求更加超前。
博客、微博、微群這种资源的永久性不仅学生受益,同时可以免费重复使用,减低了教学成本。与此同时,该方式融入了及时性的情感交流,是其他方式所难以取代的,而这种情感的沟通正是远程教育存在的死穴,这无疑会产生凝聚力,使学生有归属感,无形中可以减少辍学的发生。
注释:
①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
②东城电大只是作为课题的试点单位,协助中央电大进行试验,本单位相关教师并不是该课题组成员。
③C-learning即课堂学习;E-learning即网络学习、数字化学习;M-learning即移动学习。
④吴金红.基于普适计算的高校泛在学习环境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4).
⑤“李秀霞工作室”从2008年就开始筹建,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建设大学英语B的网考学习资源,一直在不断完善中,无意中成为英语泛在学习的一个资源网站。
参考文献:
[1]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2]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216.
[3]王鉴棋,詹元灵.第二语言习得一般路径的构建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2,(1).
[4]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5]付海东.泛在学习网络环境中的技术支持[J].长春大学学报,2010,(2):11-13.
[6]庞春红,郦晓宁.泛在学习的多维透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05-111.
[7]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6):69-73.
[8]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J].开放教育研究,2009,(2):47-53.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泛在学习;混合教学模式;博客;微博;微群
作者简介:李秀霞(1973-),女,河北邢台人,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东城分校,讲师。(北京 1000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34-03
乔布斯(Steve Paul Jobs)曾经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随着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走到了泛在教育和云教育时代,目前泛在学习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学习单位,教师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借助现有的网络、信息和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泛在学习环境和资源,使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利用随手可得的学习设备(Any device)、以自己的方式(in Anyway)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Any contents)与学习支持(Any learning support)。①
一、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在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外有英国的环境森林项目(Ambient Wood Project)、美国哈佛大学的“促进泛在学习的无线手持设备”项目等。国内,2008年6月由上海市教委主办创新重点课题“面向终身教育的泛在学习(U-Learning)模式及其应用研究”正式开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规划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开题会于2009年5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召开;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泛在信息社会”国家战略。
在我国,从2003年开始有人研究泛在学习,到2013年2月为止,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到的相关文章数据如表1所示。
对泛在学习的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近两年研究热度大幅提高,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其中关于技术与设计的研究最多,基本理论的研究位居第二位,学习资源构建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文章相对较少。
二、泛在学习项目试验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东城分校(以下简称“东城电大”),2010年春季开始尝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综合英语1和2的泛在学习②试点,这实际上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规划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子课题《综合英语泛在学习实践探索》的实验。课题组从2010年3月开始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开展为期两个学期的英语移动教学实验。课题组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开发了系列课程移动学习数字化资源,并对相应的文档、课件等资源进行了整体设计,采取定期发放学习资源的方式,让学习者利用手机终端设备开展随时、随地的学习。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验,课题组设计了综合英语泛在学习调查问卷,对学习“综合英语”(1)和(2)课程的受试学生进行随机抽查,要求他们根据在两个学期中对英语移动学习的感受,填写调查问卷并接受深度访谈,以便深入了解受访者对英语移动学习的认可程度、期望的实施方式、课程学习需求等。
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可用手机短(彩)信的方式接收英语学习资料,认为对学习有帮助。在访谈中,学生都很认可该学习方式,还希望发送更多的内容,认为语音时间太短。
与此同时,刘永权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子课题“英语泛在学习与学生语言水平与技能的提高”。该课题以电大系统广泛采用的蓝卓校园网为平台,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五所分校(东城、朝阳、门头沟、顺义、密云)的10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机彩信(MMS)的方式为试点学生发送教育部统考大学英语B微型课件(核心词汇、交际用语、词汇与结构、翻译和作文,共计5个版块)。参加试验的学生参加2010年12月的大学英语B网考结果如表3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加试验的学生的平均通过率达到了72%,比非试点学生44%的通过率高出了28个百分点,比北京市的平均通过率41%高出31个百分点。东城电大参加试点的学生比非试点的学生也高出了23个百分点。
问卷调查和座谈的结果表明,学生很欢迎这種学习方式,他们希望学校每周多发几条这样的短信,以督促他们继续学习,密切他们与学校的联系。教师也认为该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把学习内容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有助于减少学生流失,使学生有归属感。学生也谈到希望能有更多同学收到该彩信,上次试验选定的同学范围太小。另外,也有多位同学谈到内存有限,有的彩信收不到,必须删除一部分才能继续接收新的彩信。
三、泛在学习在基层电大的本地化研究
完成上级电大的泛在学习试验后,如何在基层电大有效实施,结合自身的现有条件、状况和技术进行本地化研究与推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有效泛在学习的发生依赖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创设,构筑泛在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泛在通讯网络、智能学习终端、学习资源网、学习服务等四个部分(见图1)。④
1.泛在学习资源构建:“C + E + M”-learning混合教学模式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东城电大英语课程的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如下: 东城电大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的现实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堂+网络+移动”的学习模式,即“C + E + M”-Learning③的混合教学模式。具体地说,除了面授课,还建立了网站(online.dc.btvu.org/lxxgzs),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和蓝卓移动校园的短信和彩信功能,通过向学生手机发送短信和彩信进行导学。把一部分短小的资源直接发送到学生手机上供他们在茶余饭后,或短暂的闲暇之余进行学习。
实施泛在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参加大学英语B网考试的学员,每个参加该考试的学员都是泛在学习的对象,通过蓝卓短信指导他们有序学习“李秀霞工作室”⑤里的相关内容,在蓝卓移动学习平台建立了彩信资源库,定期向学生推送一些相对简短且重要的学习资料。
面授课是集中授课最直观、最有效率的问题解决方式,但部分学生不能保证面授课出勤,因此只提供面授是远远不能用来完成学习任务的;网络虽然发达、资源虽然丰富,但对于成人学生也不是越多越好,经常会使他们迷失在海量资源中,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来进行网络资源的学习;手机虽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可以用来及时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学习哪些资源。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利用工作的间隙进行碎片式学习很有必要。这三种模式是相辅相成的,是互补且不可相互替代的,在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学习资源、进行泛在学习的环境。
2.大学英语B泛在学习的成效
这一教学模式在东城电大大学英语B网考试教学中使用以来,大学英语B网考试通过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自2009年开始,除了安排面授课外,东城电大通过蓝卓平台向参加大学英语B网考试的学生群发短信,按时、有序指导他们看李秀霞工作室的相关资料,效果明显,大学英语网考一度超过北京电大平均线10多个百分点。2010年参加北京电大的试点,只有20个学生接收了手机彩信学习,其他同学只接受了面授课学习,大学英语B网考试通过率一度低于北京电大平均线。自2011年开始,北京电大的实验结束,东城电大根据学校情况,自建网络和彩信资源,采用C+E+M-learning的混合教学模式继续推进泛在学习,网考通过率呈上升趋势,一直领先北京电大的平均通过率,从2个多百分点上升到近10个百分点。
四、存在的问题
泛在学习在这种统考性的课程辅导中效果异常明显,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彩信资源成本高,且不便于学生保存
受到手机彩信资费的影响,这一模式如在全校推广是相当客观的一笔投入,提高了教学成本。另外,学生的手机内存有限,他们不得不经常删除一些信息,否则超出容量外的信息就收不到,资源并不能有效保留。
2.网站资源建设遇到瓶颈
分校网站平台上,文件最大不能超过2M,图片或视频、音频文件无法上传,资源基本都是文本,形式单一、单调。
3.蓝卓彩信和短信发布受到时间限制
晚上9:00之后,早上7点之前不能发布信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及时发布。
4.彩信传递的内容有限
由于技术限制,仅限于文本和极为短小的音频(不能超过10秒);文本内容不能超过6000字。
5.受到成本限制
受成本的限制,不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以弥补远程面授课优先导致的师生情感交流的空缺。
五、解决办法:“博客+微博+微群”的模式
面授课照常,工作室内容不断完善,移动学习的传送方式由发送彩信改为通过“博客+微博+微群”的模式与学生进行交互。这一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博客、微博的多模态性决定了由其传递的教学内容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博客、微博支持图片、音频、视频以及超链接等各种格式的内容,将有效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反应以及肢体的参与,更符合“多任务处理一代”的新一代学生的学习风格,帮助其全方位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博客内容长短、形式不受限制,便于教师系统整理、汇总相关资源。微博发布不收任何费用;手机发布一条1角,不管多少人接收都是1角,大大降低了成本。博客和微博可以联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微群也可以和微博联动,在该群每发布一条信息,加关注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微博作为中介,三者连成了有机的一体。更为重要的是,该方式可以改变手机彩信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的局面。发什么看什么,对应试考试很有效,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该模式应用于远程教学,其意义超出了学习本身。这种非常现代化的方式会使他们无限接近现代化的生活和潮流,思想更加开放,追求更加超前。
博客、微博、微群這种资源的永久性不仅学生受益,同时可以免费重复使用,减低了教学成本。与此同时,该方式融入了及时性的情感交流,是其他方式所难以取代的,而这种情感的沟通正是远程教育存在的死穴,这无疑会产生凝聚力,使学生有归属感,无形中可以减少辍学的发生。
注释:
①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
②东城电大只是作为课题的试点单位,协助中央电大进行试验,本单位相关教师并不是该课题组成员。
③C-learning即课堂学习;E-learning即网络学习、数字化学习;M-learning即移动学习。
④吴金红.基于普适计算的高校泛在学习环境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4).
⑤“李秀霞工作室”从2008年就开始筹建,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建设大学英语B的网考学习资源,一直在不断完善中,无意中成为英语泛在学习的一个资源网站。
参考文献:
[1]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2]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216.
[3]王鉴棋,詹元灵.第二语言习得一般路径的构建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2,(1).
[4]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5]付海东.泛在学习网络环境中的技术支持[J].长春大学学报,2010,(2):11-13.
[6]庞春红,郦晓宁.泛在学习的多维透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05-111.
[7]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6):69-73.
[8]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J].开放教育研究,2009,(2):47-53.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