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学生好”,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教育的行为表现,更是当下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职业要求。
一、“为了学生好”,要求现代的校长、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考,有自我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应有不断追求现代教育的愿望与素养。首先,学校教育要融入社会,当下教师发展与学生幸福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本质需求。为了学生好,不能将教育落到追逐教育名利上,即不能将“为了学生好”作为追求个人及学校名利发展的借口与手段。“为了学生好”,是社会及学校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其次,学校教育应有自己的发展坐标,当下教育应以“为了学生好”为自己的价值选择与实践追求。尊重了解学生、理解激励学生、引领发展学生,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目标,学校教育应关注师生共进,人与社会共融,并为师生找到自觉成长的路径。最后,“为了学生好”应有自己的意义,也应有自己的路径。“为了学生好”,真正的意义在于“班级幸福、教研探究与学校进步”。“为了学生好”,是教育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教育的盲目与教师的盲动。“为了学生好”,有合理提倡与违背拒绝之分;不是无奈,而是有为。“为了学生好”,诠释着教育的目的与手段的一致,即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已完成的手段,教育手段是未完成的目的。
二、“为了学生好”,就是要基于学生,基于教育,变革教与学的组织,不断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第一,从学生“心灵”开始。学生“被好”,多是将人当物了,或是简单告诉了,最终并不是经过学生自己努力的好。它折射出教远离了学,是庸俗、低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了解学生,用心灵去呼吸,用微笑去唤醒,用热情去投入,用主动去转弯,用自主去引领。第二,从学生“课程”入手。“为了学生好”,追求适合的教育。教育需要进入儿童的世界,创造儿童发展的环境,因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元素是丰富的,我们要更多地整合“为了学生好”的教育元素,让“为了学生好”不再是师者的监督、教训甚至专横的代名词;让教学走向尊重、理解、相信儿童,实现理解与执行的无缝对接的状态,远离教育的空想。实施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为了学生好”的开始。能做好适合,就能实现“为了学生好”的目标。围绕“为了学生好”,要考虑到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结合,思考与把握想象适合、现实适合与将来适合之间的辩证关系。追求大多数学生好,追求一个人的大多时候的好。不断丰富为学生好的适合课程,是教育有所作为的日常追求。学校应该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课程。第三,从学生“成长”出发。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不是教师通过教育能造出的,且很难改变其性格,改变其生长,他需要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教育要自然,要做促进学生发展的事,不做阻碍学生发展的事。“为了学生好”,有着教育生态的标准,那些企图人为地去制造教育发展环境的做法是值得反思的。“为了学生好”,是教育现实,而不是教育理想,更不是教育梦想;是教育的“肥料”“雨露”与“阳光”的结合,而不是教育成“灾”的托辞。
三、“为了学生好”,要重视教育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是学校进步的追求。“为了学生好”,是教育的目标与宗旨。它不但内涵丰富,而且其追求的过程也是动态的。首先,要建立起“为了学生好”的现代教育与学校制度,因为它保障着教育的进步与社会的适合。评价学校是否为了学生好,是评价学校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不仅要明白什么是“为了学生好”,更要将学校进步点放在“为了学生好”上。这样,不同的学校一定会有不同的好的标准,而且过程生动、内容丰富的一面将得以体现。其次,好学校本应“为了学生好”,“为了学生好”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能为了自己好。师生生活在学校之中,建构着教与学,且一起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实现着“为了学生好”。
“为了学生好”,需要我们改变教育的姿态,也要我们重构学校的价值,更要我们倾听儿童的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一、“为了学生好”,要求现代的校长、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考,有自我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应有不断追求现代教育的愿望与素养。首先,学校教育要融入社会,当下教师发展与学生幸福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本质需求。为了学生好,不能将教育落到追逐教育名利上,即不能将“为了学生好”作为追求个人及学校名利发展的借口与手段。“为了学生好”,是社会及学校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其次,学校教育应有自己的发展坐标,当下教育应以“为了学生好”为自己的价值选择与实践追求。尊重了解学生、理解激励学生、引领发展学生,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目标,学校教育应关注师生共进,人与社会共融,并为师生找到自觉成长的路径。最后,“为了学生好”应有自己的意义,也应有自己的路径。“为了学生好”,真正的意义在于“班级幸福、教研探究与学校进步”。“为了学生好”,是教育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教育的盲目与教师的盲动。“为了学生好”,有合理提倡与违背拒绝之分;不是无奈,而是有为。“为了学生好”,诠释着教育的目的与手段的一致,即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已完成的手段,教育手段是未完成的目的。
二、“为了学生好”,就是要基于学生,基于教育,变革教与学的组织,不断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第一,从学生“心灵”开始。学生“被好”,多是将人当物了,或是简单告诉了,最终并不是经过学生自己努力的好。它折射出教远离了学,是庸俗、低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了解学生,用心灵去呼吸,用微笑去唤醒,用热情去投入,用主动去转弯,用自主去引领。第二,从学生“课程”入手。“为了学生好”,追求适合的教育。教育需要进入儿童的世界,创造儿童发展的环境,因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元素是丰富的,我们要更多地整合“为了学生好”的教育元素,让“为了学生好”不再是师者的监督、教训甚至专横的代名词;让教学走向尊重、理解、相信儿童,实现理解与执行的无缝对接的状态,远离教育的空想。实施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为了学生好”的开始。能做好适合,就能实现“为了学生好”的目标。围绕“为了学生好”,要考虑到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结合,思考与把握想象适合、现实适合与将来适合之间的辩证关系。追求大多数学生好,追求一个人的大多时候的好。不断丰富为学生好的适合课程,是教育有所作为的日常追求。学校应该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课程。第三,从学生“成长”出发。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不是教师通过教育能造出的,且很难改变其性格,改变其生长,他需要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教育要自然,要做促进学生发展的事,不做阻碍学生发展的事。“为了学生好”,有着教育生态的标准,那些企图人为地去制造教育发展环境的做法是值得反思的。“为了学生好”,是教育现实,而不是教育理想,更不是教育梦想;是教育的“肥料”“雨露”与“阳光”的结合,而不是教育成“灾”的托辞。
三、“为了学生好”,要重视教育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是学校进步的追求。“为了学生好”,是教育的目标与宗旨。它不但内涵丰富,而且其追求的过程也是动态的。首先,要建立起“为了学生好”的现代教育与学校制度,因为它保障着教育的进步与社会的适合。评价学校是否为了学生好,是评价学校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不仅要明白什么是“为了学生好”,更要将学校进步点放在“为了学生好”上。这样,不同的学校一定会有不同的好的标准,而且过程生动、内容丰富的一面将得以体现。其次,好学校本应“为了学生好”,“为了学生好”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能为了自己好。师生生活在学校之中,建构着教与学,且一起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实现着“为了学生好”。
“为了学生好”,需要我们改变教育的姿态,也要我们重构学校的价值,更要我们倾听儿童的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