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文化”的人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文化的用途,不是用来考试,而是用来生活,陪你度过整个人生。
  木心先生有首诗,叫《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在今天看来,这些令人惊奇的细节叫“美”,叫“诗意”,但在另一个时间,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朴素至简的生活契约,就是“过日子”本身。“诗意”是后来的事,是光阴让其有了锈迹一样的诗意。作者写它,我们读它,就是温习那份生活,温习其中的那份常识,并向那古老的契约和自觉精神致敬。
  其实,这就是文化,文化的背影。
  所谓“文化”,即祖祖辈辈积攒的那点家业,即光阴深处的那股静气和定力,即历经淘洗留下的那套规则和标准,即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正是这个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没有它,我们不知自己是谁,即没有身世和渊源,即缺少基因支持,即不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较之俗称的“发展”“前行”,文化即“拖后腿”的那股定力。它是一种反向力,是一种制约盲目、防止脱缰的力量。汽车有加速和油门系统,更有减速和刹车装置,文化即后者。它类似松鼠的尾巴,拖着你,纠正你,给你压阵。没这尾巴,你的跑、跳、变向、稳定性,都有问题,你会没有前途。
  文化的特征,一是老,二是慢。老就是古老,它帮我们收藏光阴和记忆。老建筑、老村落、老街区、老字号、线装书、繁体字、长者、古董、碑帖、祠堂、族谱、习俗……都是“老”的载体。现在,“老”的东西太少,超乎寻常地少。我们的很多“老”都是非正常死亡,“破旧”“反封”“割资”,把无数的“老”扔进了火堆。如今,城乡乱改造也是个悲剧,很多“古”被篡改或清空。慢,即舒缓、耐心、从容,即对细节的迷恋,对节奏的维系,对秩序的遵循。纸质阅读意味着慢,鸿雁传书意味着慢,笔墨纸砚意味着慢,手工馒头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现在的问题是太快、太匆遽、太日新月异,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一切进入了快餐年代。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
  木心那首诗,留恋的就是这种生活。留恋,不是折返,不是退回去,而是珍惜,是为一路走来却丢了家传、丢了贵重物而遗憾。
  在一篇文章中我说:“变和巨变是一种意义,不变和少变也是一种意义,甚至蕴藏巨大的未来价值。”文化就是那种不变和少变的东西,它意味着某种稳定和永恒的指向性。
  如今“国学”盛行,不少小学和幼儿园也开始“诵经”,甚至读了“三字经”就被要求给父母洗脚。须留意的是,我们常借文化消费之名来行知识消费之实,常把文化当文本来传授、当课业来考试。尤要警惕的是,莫把“国学”当教旨,莫把它的全套价值观当成严苛的道德律令和训诫;在现代语境下,国学不需要“立威”,它应该是朴素、简明、温和的,而非深奥严厉、让人生畏的东西。它所有的价值观内容,都应以价值观选项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而不再是权威,更非宗教和新意识形态。
  传统文化,应给现代人提供更多的精神舒适性和心灵自由度,而非相反。对于未来世界,朋霍费尔曾预言:“在文化方面,它意味着从报纸和收音机返回书本,从狂热的活动返回从容的闲暇,从放荡挥霍返回冥想回忆,从强烈的感觉返回宁静的思考,从技巧返回艺术,从趋炎附势返回温良谦和,从虚张浮夸返回中庸平和。”
  这是很乐观的憧憬,但愿别辜负它。
  (选自《今晚报》2015年6月3日)
  阅读品悟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物质和精神的历史累积。文化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对人心灵的塑造。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一方文化养一方人”。
  中国近代以来,有几次大的文化破坏,造成今天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缺失,所以从国家的层面才明确地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口号,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只有包含了文化的复兴才是真正的复兴。
  本文作者从文化的角度谈了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才响亮地提出“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其他文献
【失误作文】  难忘萤火虫  “萤火虫,萤火虫,满天飞,夏夜里……”电视里正播放着这首悦耳的儿歌,虽然已经秋高气爽了,但是我却想起了夏天——童年的夏天。(开头可多引用部分儿歌,而后自然引出下文。)  小时候,我最喜欢夏天了。我喜欢满天点点繁星,更喜欢那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只可惜现在的夏天,已难寻它们的踪影了。  童年的那条深巷,旁边的屋前屋后长满了野花野草。每到夏夜,柔和的月光洒在花朵上,像是被蒙上
期刊
起风了,天也跟着阴了下来。刚才还是艳阳高照的天空顷刻间乌云密布。我不由得揪心起来,爷爷,您腿病又犯了吧?爸爸外出打工半年了,谁来照顾您呢?  我的爷爷有“老寒腿”,一到阴雨天就犯腿病。常常疼得龇牙咧嘴,眉头紧皱,有时连饭也吃不下,爷爷曾说那感觉就像腿里有万千条虫子在啄食他的骨头。但是爷爷从没有喊过一声疼。爸爸带爷爷看过不少医生,买了许多膏药都无济于事。  听爸爸说,爷爷年轻的时候,是生产队社员,每
期刊
【模拟文题】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但是,有些爱,由于某种原因,无法说出口;有些爱,还来不及说出,就失去了表达的机会……于是,这些爱就被永远地埋藏在了心底……  请以“埋藏在心底的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思路点拨:写好本文重在抒发真情实感,叙述生活体验。生活中,有些爱,由于隔阂、矛盾、误会、胆怯等各种原因,无法说出口。引出这
期刊
一、仿写  1.下面是新安学校庆祝国庆的文艺晚会主持人开场白的一部分,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句子,要求形式上与上句相对应,内容上使整段语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甲:尽管你还清贫啊,我依然觉得生活是多么甜蜜!  乙:  甲:哪怕我是一棵小草啊,也要为你增添一丝新绿!  乙:  甲、乙:啊!亲爱的祖国,无论走到哪里,我对你的爱都深深埋在心坎里。  2.几个身份不同的人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话题发表看法
期刊
太婆离世了。  灵棚就搭建在我家门前不远处,深色的帆布用几根铁柱支着。太婆就躺在租借来的灵柩中央,棺上覆着一层白色的菊花。  葬礼就这么开始了。太公静静地坐着,沉默地点燃一支烟,隔着一群笑得东倒西歪,上气不接下气的人,望着太婆。那头的亲戚们围聚在一起打扑克,打得兴起时,也就忘记了太公的存在,投身到了他们的欢乐中。  “铛——”午餐时间,啤酒罐不停地在空中发出清脆的碰击,和着满面通红的叔叔们在酒精的
期刊
守望,是守候和期望。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守,守国。  温庭筠的《望江南》里“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则是望,盼望。  前者有男子的豪情,后者是女子的柔情。一个表现了思念故乡的意境,另一个则是盼望归人的心情。交叠在一起便有了“守望”二字。  守望这个极富诗意的词语,包含着无尽的血泪,它是中国古代女子最常见的一种姿态。《望江南》中所描绘的便有此种情境,类似的情
期刊
一场大雨将整片天地冲刷得焕然一新。四周弥漫着植物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我漫步于乡间小路,忽然一只正在壁上爬行的蜗牛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只深黑色的大壳蜗牛。它厚重的壳下藏着的身体竟然如此弱小,此刻它正伸出它纤长的触角,探试着四周。是的,它现在身处一面高墙的最底部。接着它开始挪动它的身子了!我瞬间对这个小家伙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索性蹲下来仔细观察它。  它在移动,速度慢到几乎感觉不到它在前进。不间
期刊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QQ群里的红包雨  □王举芳  天空明净,秋风清爽,校园里又迎来一批新生。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  一天开完班务会,王老师拿出手机说:“同学们,你们都加入咱班的QQ群了吗?”同学们大多回答已加群。  “那我给你们发个红包吧。”此言一出,学生们争先恐后拿出手机,准备抢红包。5元钱的红包刚投放到QQ群里,立马被一抢而光。王老师翻看着抢红包的记
期刊
他们相拥摆出最美的造型,相互看着对方甜蜜地微笑着。照片里那个美丽的新娘是我的姐姐,一个曾经让我讨厌,现在想起来却鼻子一酸的人。  记得,在我还小的时候,她像我现在这么大,也是初三。那时的她很叛逆,爸妈的责骂对而言犹如耳旁风,学习成绩更是差。因此,那时还是小屁孩的我,对这个即将沦为不良少年的姐姐是厌恶的,其实更准确地来说,应该是鄙弃。因为我始终认为她是姐姐,应该做个榜样。于是,我总是像特务般监视着她
期刊
春花烂漫,春意盎然的好时节,人们不禁想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得活灵活现,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这是很多同学思考的问题。本期内容供大家作一番体悟。  下面这些描写在写法上,有的精细描画,有的粗犷勾勒,有白描,有比拟,有的用抒情笔调抒写,文笔优美,有的娓娓道来,质朴自然。有的景色表现环境,有的衬托人物,有的映衬主题,有的渲染气氛,有的结合人物的行动来描写——总之,各有特色,美不胜收,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