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道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加强道桥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道桥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道桥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必须使用 3 米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并安排相关人员对平整度不合格的路段进行再次整平,同时,在面层摊铺前,需要确保基层表面干净、整洁,避免其他杂质的渗入,进而影响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用压力水将面层残留的泥土冲洗干净,如基层表面局部下封层脱落,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以确保面层平整度。
1.2 出现蜂窝与气泡等缺陷
从调查分析可知,若道桥防水混凝土出现蜂窝与气泡等缺陷时,混凝土结构的严密性、承受能力、强度以及耐蚀性等将急剧下降,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道桥上行人与车辆的安全。本文经过探究可得出此类型缺陷的几方面诱因:
(1)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来配备好混凝土材料。
(2) 施工工艺差,没有严格按照工艺设计的要求施工,随机性调整时有发生。
(3)浇筑混凝土后,不按既定程序进行振捣,使某些区域出现结构疏松的现象,以及撤膜后容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
(4)从搅拌到浇筑的间隔时间过长,有些混凝土在浇筑之前已经凝固或变质,使得混凝土结构不密实,粘附性不良。从以上分析看出,在施工过程中的许多不当操作都可以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蜂窝以及气泡等缺陷。
1.3裂缝的形成
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裂缝是最普遍也不可避免的病害,裂缝的出现,往往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若在持续的受力作用下,其破坏更为强烈,甚至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据可靠数据分析,施工中许多因素都会造成混凝土裂缝,本文主要提及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没有按规定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2)施工时使用质量差、不合格的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在水化热自干过程中受到混凝土结构不均衡的预应力制约并形成裂缝,在浇筑灌浆时对混凝土的振捣过多或不足。
2 加强道桥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1 严格控制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
对于防水混凝土的试配,必须使抗渗水压值比设计值提高0.2Mpa,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灰砂比以及砂率等的技术参数都必须符合如下标准:要确保水灰比小于 0.55;水泥用量要大于 300kg/m3,对于掺有活性掺合料的水泥,其用量也必须大于280kg/m3;灰砂比最好选在1:2~1:2.5 的范围,而砂率则为 35%~45%,混凝土的坍落度要小于50mm;对于预拌混凝土其入泵坍落度最好控制在100~140mm 范围,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 30mm,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
2.2 严格把好防水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关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把好防水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关,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水泥可供选的范围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同时,要确保其强度等级大于 32.5 级,绝不允许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
(2)对于沙粒,最好采用中砂,并要确保含泥量小于3.0%。
(3)石子用碎石或卵石,粒径宜为 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 1.0%。
(4)外加剂采用引气剂、减水剂、防水剂及膨胀剂等,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行业标准。
(5)对于试配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严格按要求及时送检并上报详细情况,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重点控制砂石含泥量及级配,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保证桥梁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3计算准确的搅拌计量
施工中,相关人员要合理安排人员定期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和用量,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必须符合设计标准。材料的投料顺序为:石子—砂—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水。投料先干拌 0.5~1min 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 1~2min。添加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不得擅自修改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的相关操作数据。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应检查两次,现场搅拌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 50mm,泵送时入泵混凝土坍落度宜为 100~140mm。
2.4 施工缝处理
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施工缝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应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对于底板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墙体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设置距底板面应留500mm,施工缝距穿墙孔洞边缘不少于 300mm。施工缝部位应认真做好防水处理,主要是两层之间粘结密实和延长渗水路线,阻隔压力水的渗漏。施工缝的断面可做成不同形状,如凹凸缝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对防水抗渗的效果较好。为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接缝严密,浇筑混凝土对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认真清除浮粒和垃圾杂物。止水带伸入缝上与缝下部分应相等,否则起不到延长渗水线路的目的,从而造成缝中渗水隐患。在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清洗并保持湿润,在施工缝表面应铺设一层混凝土同强度配合比的水泥砂浆,避免接缝处混凝土砂浆不足而产生蜂窝麻面引起施工缝的渗漏;对于留凹槽的施工缝应注意凹槽中的积水,积水会造成防水混凝土水灰比增大,积水过多混凝土容易离析,从而造成混凝土蜂窝麻面,引起施工缝部位渗水。
2.5 后浇带处理
现在地下工程根据规范要求一般都设有沿建筑物横向的通长后浇带,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42d 后再施工;后浇带施工时如位于地下水位线下时,必须一直坚持降水至基底面 500mm 以下,保持下部混凝土干作业施工;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按上述施工缝处理方法进行,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其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
2.6 穿墙管道施工
根据使用功能需要,往往在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墙壁上设有很多穿墙管道,管道外要设穿墙套管,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在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柔性穿墙时,穿墙内侧应用法兰压紧;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搓,增铺附加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2.7 埋设件施工
混凝土内的埋设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放线安放,埋设件固定好后确保铁件不得與模板接触,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 (槽) 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 250mm,当厚度小于 250mm 时,必须局部加厚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预留地坑、孔洞、沟槽内的防水层,应与孔 (槽) 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螺栓或套管应满焊止水环或翼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做法,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支模时,在螺栓端头迎水面侧安设一方形木块,边长 50mm,厚约 20~30mm,浇在混凝土中的迎水面表层,当混凝土浇完达到一定强度后,挖去木块,再扫平端头内混凝土并截去露出的螺栓头,用膨胀砂浆抹平墙面以防止水会进入而锈蚀螺栓。
2.8 道桥防水混凝土的拆模与护养
当防水混凝土最终凝固后,应安排固定人员来进行养护,前三天内确保每天浇水 4~6次,以后每天浇水 2~3 次,同时,保证有足够14 天的养护时间;为了减少防水混凝土由于气温变化引起的裂缝,必须适当延长带模养护时间,例如,在常温下墙体必须在第五天后才能拆模,拆模后还要用草袋等覆盖其表面,并喷水保湿养护 10~14 天;同时,要切记只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40%以上,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强度达到 70%时才能拆模;拆模时要控制好混凝土结构表面与大气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度。大多数建筑物的底板都是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施工季节气候条件制订合理的养护控温措施,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均不得大于 20 度。夏季应进行防晒、保湿防护,冬季则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此外,当地下工程完成后,应尽快安排人员进行回填工作,确保道桥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结语
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道路桥梁的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道桥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康、快速向前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道桥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进行探究分析,得出了对于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工程,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各程序按要求就行,绝不允许出现任何的疏忽与差错。同时,还要求相关人员合理规划、精心施工、科学探讨、技术到位,保障道桥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柏.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的施工[J].山西建筑,2008(15).
[2] 余明林.论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3] 张正.关于桥梁施工安全生产与技术工作问题的探讨[J].河北企业,2008(4).
关键词:道桥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道桥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必须使用 3 米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并安排相关人员对平整度不合格的路段进行再次整平,同时,在面层摊铺前,需要确保基层表面干净、整洁,避免其他杂质的渗入,进而影响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用压力水将面层残留的泥土冲洗干净,如基层表面局部下封层脱落,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以确保面层平整度。
1.2 出现蜂窝与气泡等缺陷
从调查分析可知,若道桥防水混凝土出现蜂窝与气泡等缺陷时,混凝土结构的严密性、承受能力、强度以及耐蚀性等将急剧下降,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道桥上行人与车辆的安全。本文经过探究可得出此类型缺陷的几方面诱因:
(1)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来配备好混凝土材料。
(2) 施工工艺差,没有严格按照工艺设计的要求施工,随机性调整时有发生。
(3)浇筑混凝土后,不按既定程序进行振捣,使某些区域出现结构疏松的现象,以及撤膜后容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
(4)从搅拌到浇筑的间隔时间过长,有些混凝土在浇筑之前已经凝固或变质,使得混凝土结构不密实,粘附性不良。从以上分析看出,在施工过程中的许多不当操作都可以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蜂窝以及气泡等缺陷。
1.3裂缝的形成
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裂缝是最普遍也不可避免的病害,裂缝的出现,往往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若在持续的受力作用下,其破坏更为强烈,甚至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据可靠数据分析,施工中许多因素都会造成混凝土裂缝,本文主要提及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没有按规定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2)施工时使用质量差、不合格的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在水化热自干过程中受到混凝土结构不均衡的预应力制约并形成裂缝,在浇筑灌浆时对混凝土的振捣过多或不足。
2 加强道桥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1 严格控制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
对于防水混凝土的试配,必须使抗渗水压值比设计值提高0.2Mpa,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灰砂比以及砂率等的技术参数都必须符合如下标准:要确保水灰比小于 0.55;水泥用量要大于 300kg/m3,对于掺有活性掺合料的水泥,其用量也必须大于280kg/m3;灰砂比最好选在1:2~1:2.5 的范围,而砂率则为 35%~45%,混凝土的坍落度要小于50mm;对于预拌混凝土其入泵坍落度最好控制在100~140mm 范围,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 30mm,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
2.2 严格把好防水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关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把好防水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关,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水泥可供选的范围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同时,要确保其强度等级大于 32.5 级,绝不允许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
(2)对于沙粒,最好采用中砂,并要确保含泥量小于3.0%。
(3)石子用碎石或卵石,粒径宜为 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 1.0%。
(4)外加剂采用引气剂、减水剂、防水剂及膨胀剂等,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行业标准。
(5)对于试配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严格按要求及时送检并上报详细情况,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重点控制砂石含泥量及级配,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保证桥梁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3计算准确的搅拌计量
施工中,相关人员要合理安排人员定期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和用量,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必须符合设计标准。材料的投料顺序为:石子—砂—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水。投料先干拌 0.5~1min 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 1~2min。添加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不得擅自修改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的相关操作数据。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应检查两次,现场搅拌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 50mm,泵送时入泵混凝土坍落度宜为 100~140mm。
2.4 施工缝处理
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施工缝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应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对于底板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墙体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设置距底板面应留500mm,施工缝距穿墙孔洞边缘不少于 300mm。施工缝部位应认真做好防水处理,主要是两层之间粘结密实和延长渗水路线,阻隔压力水的渗漏。施工缝的断面可做成不同形状,如凹凸缝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对防水抗渗的效果较好。为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接缝严密,浇筑混凝土对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认真清除浮粒和垃圾杂物。止水带伸入缝上与缝下部分应相等,否则起不到延长渗水线路的目的,从而造成缝中渗水隐患。在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清洗并保持湿润,在施工缝表面应铺设一层混凝土同强度配合比的水泥砂浆,避免接缝处混凝土砂浆不足而产生蜂窝麻面引起施工缝的渗漏;对于留凹槽的施工缝应注意凹槽中的积水,积水会造成防水混凝土水灰比增大,积水过多混凝土容易离析,从而造成混凝土蜂窝麻面,引起施工缝部位渗水。
2.5 后浇带处理
现在地下工程根据规范要求一般都设有沿建筑物横向的通长后浇带,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42d 后再施工;后浇带施工时如位于地下水位线下时,必须一直坚持降水至基底面 500mm 以下,保持下部混凝土干作业施工;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按上述施工缝处理方法进行,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其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
2.6 穿墙管道施工
根据使用功能需要,往往在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墙壁上设有很多穿墙管道,管道外要设穿墙套管,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在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柔性穿墙时,穿墙内侧应用法兰压紧;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搓,增铺附加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2.7 埋设件施工
混凝土内的埋设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放线安放,埋设件固定好后确保铁件不得與模板接触,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 (槽) 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 250mm,当厚度小于 250mm 时,必须局部加厚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预留地坑、孔洞、沟槽内的防水层,应与孔 (槽) 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螺栓或套管应满焊止水环或翼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做法,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支模时,在螺栓端头迎水面侧安设一方形木块,边长 50mm,厚约 20~30mm,浇在混凝土中的迎水面表层,当混凝土浇完达到一定强度后,挖去木块,再扫平端头内混凝土并截去露出的螺栓头,用膨胀砂浆抹平墙面以防止水会进入而锈蚀螺栓。
2.8 道桥防水混凝土的拆模与护养
当防水混凝土最终凝固后,应安排固定人员来进行养护,前三天内确保每天浇水 4~6次,以后每天浇水 2~3 次,同时,保证有足够14 天的养护时间;为了减少防水混凝土由于气温变化引起的裂缝,必须适当延长带模养护时间,例如,在常温下墙体必须在第五天后才能拆模,拆模后还要用草袋等覆盖其表面,并喷水保湿养护 10~14 天;同时,要切记只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40%以上,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强度达到 70%时才能拆模;拆模时要控制好混凝土结构表面与大气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度。大多数建筑物的底板都是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施工季节气候条件制订合理的养护控温措施,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均不得大于 20 度。夏季应进行防晒、保湿防护,冬季则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此外,当地下工程完成后,应尽快安排人员进行回填工作,确保道桥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结语
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道路桥梁的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道桥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康、快速向前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道桥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进行探究分析,得出了对于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工程,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各程序按要求就行,绝不允许出现任何的疏忽与差错。同时,还要求相关人员合理规划、精心施工、科学探讨、技术到位,保障道桥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柏.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的施工[J].山西建筑,2008(15).
[2] 余明林.论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3] 张正.关于桥梁施工安全生产与技术工作问题的探讨[J].河北企业,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