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潘金莲》大有肯定之处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看了上海昆剧团演出的《潘金莲》,觉得大有可以肯定之处。戏由“嫁夫惊丑”演起,一开场就突出呈现了红颜命蹇的美妻与心地善良的丑夫之间的不协调,作到了“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下的“游街重逢”、“戏叔别兄”、“挑帘裁衣”、“捉奸下毒”,以至武松狮子楼杀西门庆、“会邻杀嫂”,既脉络清晰,又简要紧凑,场场有戏可看,而把“弄堂书”式的过场戏压缩到最
其他文献
<正> 滑稽戏的表演效果,褒贬往往迥然不同。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在于表演的雅俗精粗。这里,想就涉及到滑稽戏表演效果优劣的几个关系,谈谈个人的拙见。滑稽戏脱胎于上海的
<正> “海派”京剧的名声让“四脱舞”、“僵尸拜月”等弄脏了,一提起它,似乎就觉得有点自惭形秽。可是笔者依稀记得,幼年六岁时第一次看京戏,看的是张翼鹏、李瑞来等在大舞
<正> 抗战时期,重庆每年雾季,总要掀起一次话剧演出高潮。山城大雾迷天时,挡住了敌机的空袭,在人们暂时获得相对安谧的岁月里,相继去剧场观赏抗战话剧的上演,借以激发爱国的
<正> 六十年代初,我已调到儿艺好几年了,本来在人艺时就和黄佐临先生接触不多,离开之后更是少见了。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我正在武康路上练长跑,忽然身后一声铃响,回头看去,只
<正> “海派”艺术是上海一带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长期以来,“海派”艺术不受重视,每每谈起,总是贬多褒少,甚至横加鞭笞,造成一种社会舆论压力,这是很不公正的。当前,要振兴
<正> 莎士比亚的戏剧主要是供舞台演出,还是供书斋研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当年莎士比亚写戏,目的非常单一而明确——就是为了演出。正因为创作
<正> 看过电影《鬼妹》的人,也许不会忘记剧中那美丽、善良、多情的鬼妹子——小谢的形象,可是,你知道吗?那个饰演鬼妹子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却真的同死神打过一回交道呢。她
<正> 他想演奥赛罗刘安古有六年没演戏了。去年却逮着了个机会:话剧界搞横向联系,祝希娟牵线,排《端午晴雨》,邀他演个叫胥正超的角色。他自然愿意。中福会领导杜淑贞也一口
<正> 正值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在上海隆重召开之际,本刊邀请了部分来上海观摩、演出的话剧工作者,就如何振兴话剧,进行了座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胡庆树等参加了座谈会。
<正> 由法国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183;肖恩伯格和诗词作家阿莱恩&#183;布比利尔改编自雨果同名小说的大型豪华音乐剧《悲惨世界》,目前正风靡整个欧美大陆。今年的“戏剧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