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这四个核心素养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和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在项目式学习中以学科信息素养为目标,把项目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构建新的教学组织方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引导他们合理选择数字化工具,在数字化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完成项目,并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完成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在项目式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能力不断提升中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四个核心素养 项目式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一、项目式教学的定义
基于项目的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设定,让学生自主处理一个独立的项目,教师以引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辅助学生进行项目确定、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评价验收项目,在项目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与技能。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主线,体现工作过程,最后问题的解决是关键,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的教授者变成了思维的引领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和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综合实践性和操作性课程的特点,同时又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非常适合进行项目式学习。
二、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策略
开展项目式教学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项目,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在真实的情境下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落实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创设教学情境要遵循如下原则:①要蕴含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②最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实际情境。
例如,在“周而复始的循环”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首先表达了想到海南旅游的想法,并提出问题:如何筹备旅游经费,每周递存10元,需要几周才能凑齐?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如一年、两年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重复做的工作是什么?什么时候结束工作?
在情境创设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这也是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项目中的问题是项目开展的目标,也是后续项目学习和探索的中心,好的项目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思维,还可能得出多种解决方案。
2.项目的建立和实施
问题提出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的建立,项目一般是比较开放的问题,需由学生深入讨论,分解,将一个较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任务,由全班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在分解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力,发揮创造力,完成对信息意识的培养。
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这个项目中,需要编写程序来计算所花费的周数,这个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通过充分讨论来确定分解的小任务,任务分解后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本节课学生提出了三个可完成的任务。笔者以其中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为例谈谈怎样完成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项目式学习的中心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完成。学生已经学过for循环,对循环结构有一定的了解。针对周数的计算,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每周递存10元后的周钱数②各周累加起来的钱数怎么计算,用自然语言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描述出来。随后,教师下发微课讲解while语句的书写格式,并提示循环结束条件的书写以及容易犯错的地方,让小组讨论画出流程图,编写程序运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巡视,给予学生方法技巧的指导。
3.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价
项目式学习的评价需要从多维度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测评,除了有总结性评价还应有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含设计思路、项目作品、小组合作情况,还可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再次发现问题,也可以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展示修改评价环节帮助学生发现作品存在的问题,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完成计算思维的培养,并且提高思维的严谨性。
本节课中,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提交项目报告,并进行阐述和程序的演示,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然后学生在网上填写《项目式学习评价表》对自己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并实时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4.应用迁移
项目评价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分享项目学习中的心得和经验,为应用的迁移做铺垫。将项目结果运用到新的或类似的项目中是项目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最后,在进行项目式教学的时候要以项目为主线;整个项目的完成要体现学生对项目的讨论、任务分解以及实施过程。高中信息技术涵盖四个核心素养,每一个都有丰富的内涵,但在项目式教学中一个项目不一定能涵盖所有的核心素养,可以侧重其中一个点去关注和渗透,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项目式学习慢慢培养和建立起来的,不可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田文倩 刘松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设计》
莆田第四中学 福建省莆田市 祁碧香
关键词:四个核心素养 项目式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一、项目式教学的定义
基于项目的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设定,让学生自主处理一个独立的项目,教师以引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辅助学生进行项目确定、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评价验收项目,在项目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与技能。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主线,体现工作过程,最后问题的解决是关键,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的教授者变成了思维的引领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和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综合实践性和操作性课程的特点,同时又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非常适合进行项目式学习。
二、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策略
开展项目式教学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项目,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在真实的情境下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落实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创设教学情境要遵循如下原则:①要蕴含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②最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实际情境。
例如,在“周而复始的循环”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首先表达了想到海南旅游的想法,并提出问题:如何筹备旅游经费,每周递存10元,需要几周才能凑齐?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如一年、两年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重复做的工作是什么?什么时候结束工作?
在情境创设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这也是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项目中的问题是项目开展的目标,也是后续项目学习和探索的中心,好的项目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思维,还可能得出多种解决方案。
2.项目的建立和实施
问题提出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的建立,项目一般是比较开放的问题,需由学生深入讨论,分解,将一个较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任务,由全班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在分解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力,发揮创造力,完成对信息意识的培养。
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这个项目中,需要编写程序来计算所花费的周数,这个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通过充分讨论来确定分解的小任务,任务分解后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本节课学生提出了三个可完成的任务。笔者以其中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为例谈谈怎样完成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项目式学习的中心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完成。学生已经学过for循环,对循环结构有一定的了解。针对周数的计算,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每周递存10元后的周钱数②各周累加起来的钱数怎么计算,用自然语言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描述出来。随后,教师下发微课讲解while语句的书写格式,并提示循环结束条件的书写以及容易犯错的地方,让小组讨论画出流程图,编写程序运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巡视,给予学生方法技巧的指导。
3.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价
项目式学习的评价需要从多维度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测评,除了有总结性评价还应有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含设计思路、项目作品、小组合作情况,还可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再次发现问题,也可以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展示修改评价环节帮助学生发现作品存在的问题,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完成计算思维的培养,并且提高思维的严谨性。
本节课中,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提交项目报告,并进行阐述和程序的演示,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然后学生在网上填写《项目式学习评价表》对自己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并实时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4.应用迁移
项目评价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分享项目学习中的心得和经验,为应用的迁移做铺垫。将项目结果运用到新的或类似的项目中是项目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最后,在进行项目式教学的时候要以项目为主线;整个项目的完成要体现学生对项目的讨论、任务分解以及实施过程。高中信息技术涵盖四个核心素养,每一个都有丰富的内涵,但在项目式教学中一个项目不一定能涵盖所有的核心素养,可以侧重其中一个点去关注和渗透,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项目式学习慢慢培养和建立起来的,不可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田文倩 刘松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设计》
莆田第四中学 福建省莆田市 祁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