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语感可以让人走进语言所描绘的美妙的精神世界,感受言语的奥妙与精髓,是一种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培养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几种有效途径。
一、在情境朗读中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语感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的情境。以教学《田园诗情》一文为例。笔者先让学生欣赏一幅荷兰风光图,感受无限的田园风情,同时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悠然自得。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有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徜徉其间,流连忘返。”这样,学生对这个陌生的国度充满向往,情有所动,急于把自己的感受倾吐出来。此时,再让学生放声吟诵那诗一样美的语言就显得水到渠成。当一名学生读到“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飘扬……”的时候,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做着马儿飞奔的姿势,加入到了朗读的行列。学生融情于景,使得朗读引人入胜,扣人心扉。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情境美,继而抒发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
二、在激活体验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一定的体验,才能更好地把握语言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敏锐的语感。
激活生活体验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回忆,可以借助想象,等等。如《爱如茉莉》一课,课文写的就是生活中父母的举手投足、轻言细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温馨甜美的爱,笔者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真心相爱的生活点滴。学生畅所欲言:妈妈过生日,爸爸给她送了一束鲜花,妈妈乐得笑开了花;爸爸用摩托车载着妈妈去兜风,妈妈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腰,感觉十分幸福;等等。学生谈着谈着,仿佛回到了父母身旁,回到了温暖幸福、充满爱的家。这时再让他们自由读文章,细细体会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人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抓住“妈妈病了还不忘给爸爸包饺子;妈妈住院了,爸爸一夜未眠,细心守护”等细节描写,谈着爸爸妈妈为了对方毫不考虑自己的无私的爱,感受着父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淡淡的、永恒的爱,从而发自肺腑地喊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三、在启发想象中培养语感
想象能使词句的形象鲜活起来,使语言文字的形象更加丰富,也能促进学生的情感體验,为学生深刻地感悟语言奠定基础。如《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描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的文章,语言优美、情境优雅,但是所叙述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遥远,描绘的场景也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两岸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随后让学生回到原文,结合插图,美读再现情境,这样,学生就能有意识地抓住那些描写景物的好词,深入感悟,形成美的感受。接着再让学生自由想象,进行角色体验:朋友告别,李白和孟浩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自由练说。在练说中,学生仿佛进入了当时的情境,语言越来越丰富,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语感。
四、在品悟词句中培养语感
摒弃烦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教学思路的转变。那么,谁去“感”,谁去“悟”?自然是学生“自感自悟”。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体会“出”这个动词用得妙。学生还针对“出”字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有的说:“这枝红杏嫌园子太小,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说:“主人不在,这枝红杏想代替主人问候来客。”还有的说:“这枝红杏想告诉游客,满园的春色是多么值得一赏啊!”这种自悟自得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感。
再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通过初读,学生认为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最能打动人心,读来最富有激情。于是,笔者抓准时机,引导学生找出这段话最大的写作特色——排比句的运用。先请学生分组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然后认识这个排比句的妙用——层层递进,歌颂了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最后让学生用“也许”说句赞扬邓小平爷爷的话。学生激情澎湃,用自己了解的知识,用恰当的语言,说了很多很多句话。认认真真地带领学生品词析句,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发展。
五、在运用语言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积淀须依托长期的语言实践,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水到渠成。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万里长城》时,安排了两次的实践练习。一次在初读课文后,抓住“成千上万”一词引导想象: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老少,他们是怎么登上长城的?可能会有哪些感想?让学生尝试写一写,为后续的教学作铺垫。一次在课就要结束的时候,让学生为长城题词。由于经历了“外国元首为长城的题词”“成千上万参观者的感叹”“猜想长城的年龄”等环节,题词前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图文视频,使得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为长城题词就顺理成章:“长城是世界的长城,是亚洲的长城,更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长城。”“长城是坚强的,刚毅的,庄重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再如,教学《梦圆飞天》一课时,当学生读到“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的时候,笔者启发学生写写此时此刻杨利伟会想些什么。学生纷纷动笔,写了杨利伟多年的不懈追求,写了杨利伟的雄心壮志,写了中国人追梦的艰辛。这就为学习下文激动人心的场面营造了氛围。当读到“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中华民族多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的时候,让学生写出此时自己最想说的话。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学生写起来便一气呵成:“中国,强大的中国,你永远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多少年,多少代,今天我们终于梦想成真了,这是中国科技飞速发展最有力的证明!”“今天,就是今天,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宇宙有了中国人响彻云霄的声音。我们爱你,飞天的英雄!我们爱你,伟大的中国!”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根据文章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找准教学的突破点,恰当地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活体验、品词悟句、强化运用,学生的语感培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一、在情境朗读中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语感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的情境。以教学《田园诗情》一文为例。笔者先让学生欣赏一幅荷兰风光图,感受无限的田园风情,同时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悠然自得。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有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徜徉其间,流连忘返。”这样,学生对这个陌生的国度充满向往,情有所动,急于把自己的感受倾吐出来。此时,再让学生放声吟诵那诗一样美的语言就显得水到渠成。当一名学生读到“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飘扬……”的时候,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做着马儿飞奔的姿势,加入到了朗读的行列。学生融情于景,使得朗读引人入胜,扣人心扉。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情境美,继而抒发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
二、在激活体验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一定的体验,才能更好地把握语言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敏锐的语感。
激活生活体验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回忆,可以借助想象,等等。如《爱如茉莉》一课,课文写的就是生活中父母的举手投足、轻言细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温馨甜美的爱,笔者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真心相爱的生活点滴。学生畅所欲言:妈妈过生日,爸爸给她送了一束鲜花,妈妈乐得笑开了花;爸爸用摩托车载着妈妈去兜风,妈妈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腰,感觉十分幸福;等等。学生谈着谈着,仿佛回到了父母身旁,回到了温暖幸福、充满爱的家。这时再让他们自由读文章,细细体会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人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抓住“妈妈病了还不忘给爸爸包饺子;妈妈住院了,爸爸一夜未眠,细心守护”等细节描写,谈着爸爸妈妈为了对方毫不考虑自己的无私的爱,感受着父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淡淡的、永恒的爱,从而发自肺腑地喊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三、在启发想象中培养语感
想象能使词句的形象鲜活起来,使语言文字的形象更加丰富,也能促进学生的情感體验,为学生深刻地感悟语言奠定基础。如《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描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的文章,语言优美、情境优雅,但是所叙述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遥远,描绘的场景也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两岸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随后让学生回到原文,结合插图,美读再现情境,这样,学生就能有意识地抓住那些描写景物的好词,深入感悟,形成美的感受。接着再让学生自由想象,进行角色体验:朋友告别,李白和孟浩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自由练说。在练说中,学生仿佛进入了当时的情境,语言越来越丰富,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语感。
四、在品悟词句中培养语感
摒弃烦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教学思路的转变。那么,谁去“感”,谁去“悟”?自然是学生“自感自悟”。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体会“出”这个动词用得妙。学生还针对“出”字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有的说:“这枝红杏嫌园子太小,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说:“主人不在,这枝红杏想代替主人问候来客。”还有的说:“这枝红杏想告诉游客,满园的春色是多么值得一赏啊!”这种自悟自得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感。
再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通过初读,学生认为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最能打动人心,读来最富有激情。于是,笔者抓准时机,引导学生找出这段话最大的写作特色——排比句的运用。先请学生分组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然后认识这个排比句的妙用——层层递进,歌颂了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最后让学生用“也许”说句赞扬邓小平爷爷的话。学生激情澎湃,用自己了解的知识,用恰当的语言,说了很多很多句话。认认真真地带领学生品词析句,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发展。
五、在运用语言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积淀须依托长期的语言实践,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水到渠成。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万里长城》时,安排了两次的实践练习。一次在初读课文后,抓住“成千上万”一词引导想象: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老少,他们是怎么登上长城的?可能会有哪些感想?让学生尝试写一写,为后续的教学作铺垫。一次在课就要结束的时候,让学生为长城题词。由于经历了“外国元首为长城的题词”“成千上万参观者的感叹”“猜想长城的年龄”等环节,题词前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图文视频,使得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为长城题词就顺理成章:“长城是世界的长城,是亚洲的长城,更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长城。”“长城是坚强的,刚毅的,庄重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再如,教学《梦圆飞天》一课时,当学生读到“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的时候,笔者启发学生写写此时此刻杨利伟会想些什么。学生纷纷动笔,写了杨利伟多年的不懈追求,写了杨利伟的雄心壮志,写了中国人追梦的艰辛。这就为学习下文激动人心的场面营造了氛围。当读到“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中华民族多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的时候,让学生写出此时自己最想说的话。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学生写起来便一气呵成:“中国,强大的中国,你永远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多少年,多少代,今天我们终于梦想成真了,这是中国科技飞速发展最有力的证明!”“今天,就是今天,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宇宙有了中国人响彻云霄的声音。我们爱你,飞天的英雄!我们爱你,伟大的中国!”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根据文章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找准教学的突破点,恰当地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活体验、品词悟句、强化运用,学生的语感培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