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的几种有效途径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wwb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语感可以让人走进语言所描绘的美妙的精神世界,感受言语的奥妙与精髓,是一种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培养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几种有效途径。
  一、在情境朗读中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语感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的情境。以教学《田园诗情》一文为例。笔者先让学生欣赏一幅荷兰风光图,感受无限的田园风情,同时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悠然自得。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有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徜徉其间,流连忘返。”这样,学生对这个陌生的国度充满向往,情有所动,急于把自己的感受倾吐出来。此时,再让学生放声吟诵那诗一样美的语言就显得水到渠成。当一名学生读到“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飘扬……”的时候,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做着马儿飞奔的姿势,加入到了朗读的行列。学生融情于景,使得朗读引人入胜,扣人心扉。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情境美,继而抒发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
  二、在激活体验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一定的体验,才能更好地把握语言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敏锐的语感。
  激活生活体验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回忆,可以借助想象,等等。如《爱如茉莉》一课,课文写的就是生活中父母的举手投足、轻言细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温馨甜美的爱,笔者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真心相爱的生活点滴。学生畅所欲言:妈妈过生日,爸爸给她送了一束鲜花,妈妈乐得笑开了花;爸爸用摩托车载着妈妈去兜风,妈妈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腰,感觉十分幸福;等等。学生谈着谈着,仿佛回到了父母身旁,回到了温暖幸福、充满爱的家。这时再让他们自由读文章,细细体会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人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抓住“妈妈病了还不忘给爸爸包饺子;妈妈住院了,爸爸一夜未眠,细心守护”等细节描写,谈着爸爸妈妈为了对方毫不考虑自己的无私的爱,感受着父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淡淡的、永恒的爱,从而发自肺腑地喊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三、在启发想象中培养语感
  想象能使词句的形象鲜活起来,使语言文字的形象更加丰富,也能促进学生的情感體验,为学生深刻地感悟语言奠定基础。如《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描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的文章,语言优美、情境优雅,但是所叙述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遥远,描绘的场景也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两岸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随后让学生回到原文,结合插图,美读再现情境,这样,学生就能有意识地抓住那些描写景物的好词,深入感悟,形成美的感受。接着再让学生自由想象,进行角色体验:朋友告别,李白和孟浩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自由练说。在练说中,学生仿佛进入了当时的情境,语言越来越丰富,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语感。
  四、在品悟词句中培养语感
  摒弃烦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教学思路的转变。那么,谁去“感”,谁去“悟”?自然是学生“自感自悟”。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体会“出”这个动词用得妙。学生还针对“出”字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有的说:“这枝红杏嫌园子太小,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说:“主人不在,这枝红杏想代替主人问候来客。”还有的说:“这枝红杏想告诉游客,满园的春色是多么值得一赏啊!”这种自悟自得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感。
  再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通过初读,学生认为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最能打动人心,读来最富有激情。于是,笔者抓准时机,引导学生找出这段话最大的写作特色——排比句的运用。先请学生分组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然后认识这个排比句的妙用——层层递进,歌颂了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最后让学生用“也许”说句赞扬邓小平爷爷的话。学生激情澎湃,用自己了解的知识,用恰当的语言,说了很多很多句话。认认真真地带领学生品词析句,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发展。
  五、在运用语言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积淀须依托长期的语言实践,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水到渠成。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万里长城》时,安排了两次的实践练习。一次在初读课文后,抓住“成千上万”一词引导想象: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老少,他们是怎么登上长城的?可能会有哪些感想?让学生尝试写一写,为后续的教学作铺垫。一次在课就要结束的时候,让学生为长城题词。由于经历了“外国元首为长城的题词”“成千上万参观者的感叹”“猜想长城的年龄”等环节,题词前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图文视频,使得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为长城题词就顺理成章:“长城是世界的长城,是亚洲的长城,更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长城。”“长城是坚强的,刚毅的,庄重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再如,教学《梦圆飞天》一课时,当学生读到“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的时候,笔者启发学生写写此时此刻杨利伟会想些什么。学生纷纷动笔,写了杨利伟多年的不懈追求,写了杨利伟的雄心壮志,写了中国人追梦的艰辛。这就为学习下文激动人心的场面营造了氛围。当读到“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中华民族多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的时候,让学生写出此时自己最想说的话。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学生写起来便一气呵成:“中国,强大的中国,你永远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多少年,多少代,今天我们终于梦想成真了,这是中国科技飞速发展最有力的证明!”“今天,就是今天,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宇宙有了中国人响彻云霄的声音。我们爱你,飞天的英雄!我们爱你,伟大的中国!”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根据文章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找准教学的突破点,恰当地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活体验、品词悟句、强化运用,学生的语感培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摘要:对“好教师”“教师吸引力”的理解,研究者、教师、学生、家长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师,需要站在自己的专业立场上对这些答案进行具体分析。在具体的教师个人那里,“教师拿什么来吸引学生”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内源性問题,很难找到、也不应该寄希望去找到直接的外援性答案,它需要教师个人,也只能由教师个人进行个性化、创造性地演绎。  关键词:教师?摇?摇?摇?摇吸引力  “教师拿什么吸引学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面对学生的减员,按班生比,农村教师也只能不断增援城镇中心小学,只有少部分农村教师为留守儿童“留守”了。这些教师往往年龄偏大,且需要一人兼任两门以上的课程,心有余而力不足。幸而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农村完小、教学点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共享“名师课堂”,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外面的精彩世界。本文拟就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交际的过程是假设与推理的过程,而语用学的意义研究在于如何理解发话人的话语的含意。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这两种当今语用学的主要推理模式都是受话人
进入近现代以来,人类的审美活动从美扩展到了丑,审美活动并不局限于美的人、事、物,而是扩张到了不美甚至丑的人、事、物。人类审美观念的这一变化也鲜明地体现在当代中国的
综观我国农村工业发展现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对农村工业化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土地产权主体虚位致使农村工业很难获得土地要素、国家行政权的干扰致使土地征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在一座美丽的校园教书。在我的班上,有一位“逆光”飞翔的女孩。一年前,学校刚刚完成塑胶跑道建设、创建班班多媒体、扩建图书阅览室、营造书香校园……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