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钞票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1589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回,在苏州汽车站等车,无聊间走进一家商店,三个营业员大嫂一下子围上来,吓人一跳,她们放连珠炮似地介绍各种食物,仿佛面前站的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百年一遇的老饕或是十年一遇的购物狂。过度的热情让我受不了,想抽身退出,但是想到几个中年妇女推销商品,也不容易,就站了一下。无意间看到有卖虾籽鲞鱼的,很高兴,掏钱买几盒。大嫂接过一张百元钞票,滑稽剧演出就开始了。
  大嫂甲接过钞票用手用力抖几下,对发出的挺刮声似乎不放心,再次抖弄,我则担心她会把纸币拉扯坏了,说:“你别把钱弄坏了。”大嫂甲说:“真钱是弄不坏的。”然后她拿出一个小本子,把纸币夹在纸中间,用一枚硬币在纸上擦,擦得很用力。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说:“这个比验钞机还灵光,验钞机也有假的。”这时大嫂乙也过来了,大嫂甲把钞票给她看,二人琢磨了一会儿,说:“你还有别的钱吧?”我说:“可以。”换一张给她们。二人接过又抖弄一番,接着又夹进了小本子,用硬币擦起来。我觉得很可笑:如果每张钞票都得这样擦,那营业员岂不得累死。擦完了,二人交头接耳,还是没把握。时间来不及了,我把身上的钞票全掏出来,错成扇形,问她们:“你们看上哪张了?”大嫂甲一伸手把我的钱全拿过去,对着灯,一张张地挑,花了眼。叹了口气,说:“钱太新了。”接着擦第三张。擦完,她们比照擦出来的毛泽东头像。
  一直在旁边的大嫂丙也加入了,她似乎很有经验地说:“第一张有点问题,唔,第三张也不行,好一点的是第二张。”讲话的口气很像挑选接班人。于是三个人决定要第二张。可是我根本记不住哪一张是第二张。然而她们竟然能记得。真难为她们了。
  我不知道这三个大嫂为什么对每一张人民币都要兴师动众地考验。听说中国钞票的损坏率是世界最高的,人们爱钱,但是不爱护钞票。更糟糕的,是侮辱钞票的持有人。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交易方接过你递去的钞票,反复抖弄,对着太阳看,狐疑不决,这种情形,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小景,但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会这样侮辱顾客。
  现在轮到我讲话了。我对三位大嫂说:从我把钞票交给你们到现在,已经有十分钟了。在这十分钟里,你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个眼神都是不礼貌的,你们一直在侮辱顾客;你们对钞票有怀疑,可以请公司去买正规的验钞机,不能这样对顾客失礼;今天我一直在克制,但是我想告诉你们:你们败坏了百年老店的形象,这件事让我感到不舒服。
  甲乙丙三大嫂立刻放出苦脸,悲情倾诉:如果收到假币将是多么不幸,她们是如何不得已。随后一声接一声地叹息。
  (龚细鹰摘自《扬子晚报》)
其他文献
有朋友来家聊天,让用一个词形容现时人世感受,未加思考,便说出这个词来:味淡!友默然会意,不再争辩。  人是靠吃东西养着身心的。吃饭菜养身,吃文化(所谓精神食粮)养心,吃啥养啥,吃的东西味淡了,这人味也就淡了不是?  先说饭菜,养身子的东西。时下交通发达,物质丰富,住在北地,可以享受南方的物产,住在南方,可以享受北地的东西,要啥有啥,只要手里有钱。只一样无奈,所有的米面蔬果,看似各有其名其形其色,吃
期刊
早年的样板戏《红灯记》中,李铁梅有句著名的台词:“仇恨入心要发芽……”现在越想越觉得可怕。  曾经有个女子,10年前被拐卖到某个小山庄。她从来没有试图逃走,只是少言寡语。生下一儿一女,日子仿佛过得挺安生。她对丈夫公婆都不错,乃至让村里的人都忘了她的不幸身世。直到10年后的一个大年夜,她一把火烧掉了新盖的三间瓦房,因为门窗全被她事先封死,一家人无一逃脱。谁也找不出她的作案动机,惟一合理的猜测,是仇恨
期刊
1960 年春天,我的老叔和老婶开始了他们的初恋。那正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时候,大家都很饿,整個时代也很饿。大家都饿得晃晃荡荡的,时代也饿得晃晃荡荡的,连路都走不稳。我老叔和老婶之间的爱情,却在一阵袅袅而起的炒黄豆的香味中,稳稳当当地走了过来。  有一天,我老叔在山脚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田鼠洞。他用一把铁锹挖开了那个田鼠洞。他从田鼠洞中挖出了不少黄豆。他高兴极了。他没有回家,从山坡上捡了些柴禾,
期刊
30 岁时,她便失去了丈夫。  身材窈窕,姿色动人的她,竟没有再嫁。为养活四個儿子和一个女儿,她没日没夜地为别人缝洗衣物,甚至拮据到自己吃一碗素面都要默默盘思半天。虽然疲惫,但是一望到活泼可爱的孩子,便心满意足。  转眼四十年过去,儿女相继成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岁月依旧,然而,她却老了,青丝变成白发。  推诿是人性的弱点,琐事常常会给生活一种错觉,她和孩子们的距离也因为琐事与推诿变得越来越远
期刊
译 左丹阳  男孩抽搐着,然后发出了一种我一生也忘不掉的声音—— 那声音就像是鲸鱼被捕到后,知道自己死之将至时发出的哀鸣。  “你们放开他!”我走出孤儿院的大门时,正巧看见学校里的两个小流氓在欺负一个聋哑男孩。于是,我冲他们大叫了一声。我不认识那个男孩,看他的个头儿,我知道我们俩是同龄人。我住在孤儿院里,而他住在孤儿院对面那座破旧的白房子里。有几次,我看见他安静地坐在门廊前,除了比画着各种可笑的手
期刊
教授做的学问可深了,每年都要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还经常被人邀请去讲学。同时,他又是三个地方政府智囊团的主任,为政府官员出谋划策。  教授做的是经济理论,非常深奥,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明白的。还是用教授家的小保姆的话来说吧。教授家的小保姆是从贫困山区来的,小保姆对人家说:东家经常说,这个社会,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贫困人口,才会变成这个模样。这个社会是精英撑起来的。小保姆后来就对人说,她在老家时
期刊
一日,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说:“爸爸,我得奖了!”  爸爸:“得了什么奖?”  儿子:“全国规范化汉字书写二等奖。”  爸爸:“那是假的。”  儿子:“为什么是假的?”  爸爸:“是不是让交钱了?”  儿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让我们得奖的同学每人交10 元钱。”  爸爸:“凡是交钱的,都是假的。”  儿子:“到超市买啥东西不需要钱啊?交钱的是假的,难道不交钱的还是真的?”  爸爸
期刊
那天,我站在阳台上浇花,看见楼底一个红色鸡冠头男生骑着单车打着口哨飞速而过。“乒”的一声,一个空饮料瓶从他手里飞向不远处的垃圾桶。可能是因为车速太快,饮料瓶被扔到了地上。望着他扬长而去的背影,我不禁蹙了蹙眉,心里抱怨着谁素质这么差。  大约二十秒后,我又听到楼底响起一阵口哨声—— 刚才那个男生竟折回来了,只见他迅速捡起地上的饮料瓶扔回垃圾桶,然后骑着单车呼啸而去。  就在那一瞬间,突然就觉得那个远
期刊
有学者指出,如今民众心灵的荒漠化,已经成为一个和解决人口温饱一样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都有义务认真思考:怎样拯救这些冰冷荒芜的心灵?  曾几何时,跳楼这一残酷的自杀行为竟然成了某些人眼中比看电视剧还要过瘾的“现场直播”。  成都某酒店6楼的窗台上,一个女孩正试图跳楼轻生。从女孩坐上窗台,直到经警方和消防官兵劝说,女孩放弃轻生念头随警察离去的近5 个小时里,楼下的围观者起哄声不断
期刊
从火热的公交车站跨上空调车的那一瞬,他感觉一股森森的凉气。这些凉气,来自汽车上方的通风管道,也来自车上乘客们的眼睛。  照说他是不该上这辆空调车的,因为这车的票价比别的公交车贵出一元钱。那一元钱,可以买将近两斤糙米再加几钱盐巴,足够他吃上一天。  但今天,他决定要上而且坚决地要上,因为他今天要做一件大事情,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很难得做一次大事情,总应该选一辆对得起这件大事的漂亮车才行。于是,他选了一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