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鸟味来了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朋友来家聊天,让用一个词形容现时人世感受,未加思考,便说出这个词来:味淡!友默然会意,不再争辩。
  人是靠吃东西养着身心的。吃饭菜养身,吃文化(所谓精神食粮)养心,吃啥养啥,吃的东西味淡了,这人味也就淡了不是?
  先说饭菜,养身子的东西。时下交通发达,物质丰富,住在北地,可以享受南方的物产,住在南方,可以享受北地的东西,要啥有啥,只要手里有钱。只一样无奈,所有的米面蔬果,看似各有其名其形其色,吃到嘴里却全没了本味,分不出啥是啥,全一个味,且淡!小时候母亲在厨房拍一根黄瓜,那一蓬清香罩得满屋都是,知道要吃凉拌黄瓜了。现在你拍十根黄瓜,自己的鼻子都没反应,家里人更没反应要吃什么,还当你在拍蒜。不是住房面积大了,也不是大家鼻子都不好使了,是味淡!据说,都是化肥施的。我们现在送进嘴里的东西,有三分之一都靠化肥撑着,虽没味,却能填肚子,要想有味,得撤了化肥,三分之一的肚子就没东西可填,那味就更不好受了。或者,减去三分之一的人口,那不可能,便只能这样“淡”着。
  再就是饲料,另一种化肥,催家畜家禽长肉的。过去老家有一句话:鲶鱼烧豆腐,锅都要香三天。那
  是在清幽幽的汉江河里自在生长了两年的鲶胡子呵,当然香!现在你去烧烧试试,嘴都香不起来,更别说锅,豆腐不是豆腐鱼不是鱼,一嘴说不清什么的肉泥。一次吃鸡,分大腿给上中学苦读的儿子,儿子啃完(实际不需要啃,现在没那么结实的肉)发现那根鸡的腿骨竟是打弯的,我不解,儿子爱好生物,解得,说是这鸡骨头还没长硬,便让催得太快太重的身子给压弯了的。还说,那骨头也没法长硬,打小关监狱似地,不让出笼溜达着找食(也没食可找),就一直蹲着站着在笼子里吃饲料,半夜还照着大灯泡再催着吃,能不弯吗?我怀疑儿子这是借故影射我“望子成龙”,过后上市场一问,是这么回事,从此学了一招,买鸡先摸腿直不直,免得上当,吃鸡跟吃鸡饲料似的,多没味!有时也顺着儿子的思路想:吃这样的鸡长大的孩子,那腿……对了,还有那脊梁骨,是不是也要打弯?
  再说文化,精神食粮。“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要长精神,便多少得吃点这东西。过去这份“粮”很金贵,长期供不应求,能有的“吃”就不错了。至于长不长精神,长真精神还是假精神,实精神还是虚精神,供给者和消费者都不好问,那味,就更不好说了。
  现今这份“粮”也市场化了。文化满街走,拉着钱的手,什么东西跟钱一挂钩,就气吹似地膨胀起来。大众社会大量定货,文化工业批量生产,一时满天满地满世界的文化,随你挑着拣着消受,渐渐便撑得没了胃口。没胃口自然吃啥啥不香,便觉着味淡。
  其实淡着的不仅是胃,那胃里的东西也早就先淡了起来—— 戏剧只剩下小品,电视多是杂烩;文学靠几盘或家传或进口的经典大菜撑着,其余或有人味没文味,或有文味没人味;小说多是扯淡,诗歌尽学鸟语,散文散得没心没骨找不到北……总而言之,玩文化者和卖文化者都在念一本經:如何把干饭煮成稀饭,再将稀饭兑上水,管饱、管够,不管味—— 是以淡。
  似乎只有音乐还有点味,让人能找到点什么感觉,只是这玩意就像老托尔斯泰曾经提醒过的,沾着点麻醉品的性质,沉溺久了,只剩下那点虚虚飘飘的感觉,这人味也就淡了。君不见满街带随身听的新新人类,那一副副走神相、冷漠样,未来的人世间,保不准还淡成啥样呢。似乎还有思想界还有点味,至少时不时有几个真人说点强筋壮骨透心亮的真话实话直面存在的话,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只是这些声音还是太稀少,压不住阵,更占领不了市场,常为大量的官话套话洋话废话以及或辞不达意或言不由衷或故作高雅等等之类的话所淹没,油星似地漂在一大锅清汤里,总体上,也就还是味淡。
  如此嘴、心两淡,淡得时间长了,便想到《水浒》里鲁提辖那句话:“淡出鸟味来了!”—— 鸟想飞,却没了翅膀,退化了。天空也不再蔚蓝,即使飞上去,那味道恐怕也寡淡。台湾著名作家王鼎钧曾命名说:“这是个换心的时代”。心该如何换?是换硬些还是换软些?不清楚,倒不如说“这是个换味道的时代”切实些。至于换到一个什么样的味道才是,也不清楚,只知道换过之前,一切得先这么淡着。
  (戚小珏摘自青岛出版社《两种境界》)
其他文献
我曾读到过一则故事,是说一个老和尚在去化缘的路上,看到空中有只鹞鹰正翻着跟头追捕一只小麻雀。眼看麻雀就要落入鹰爪,不想一阵风刮过来,把老和尚的袍袖刮了起来,小麻雀情急之中一头钻进了袍袖,鹞鹰见状,只好飞走了。哪知老和尚见鹞鹰一走,却赶紧攥紧了袖口,并且小心地掏出麻雀,口中还得意地念念有词:“哈哈,真是我佛慈悲,老衲好长时间都没有尝到荤腥了,这是多么香的一块肉啊……阿弥陀佛!”正念叨着,老和尚脚下一
期刊
门刚开一条缝,门边的老婆就跟我说,我用晒衣架把儿子打了一顿。  我一听就急了,打就打,竟然动用了晒衣架!话音未落,儿子号了起来,我跑过去看,只是音量很大,眼眶周围,一片干旱。  儿子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挨打。我和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我知道我应该跟他说点什么,跟他说什么呢?难道他还是不知道要好好学习,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们一直默默地坐着。  冷风从阳台吹过来,像冰凉的鼬鼠
期刊
编譯/尹玉生    “这是我一生中最愧疚的一件事情,我只顾教他如何走路,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告诉他应该往哪里走!”    马格丽特·桑斯特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她在一个大城市的贫民窟工作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令她至今难以释怀。  那时候,在马格丽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使一家健身房同意在贫民区的孩子们放学之后,免费为他们开放。一天下午,一个男孩架着双拐蹒跚着走进了健身房。他的一条腿严重扭曲,
期刊
给儿子读守株待兔的故事,儿子笑故事中的人愚蠢,来访的老友在旁边笑得意味深长。仔细询问,老友淡淡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大学毕业之后,我到南方应聘,很快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干了两年,就已经是一个部门的主管了。在这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我们公司的总经理要到总公司任职,而且要从下属中选择一个接班人!”  “那你是当仁不让了!”我笑着插了句话。  “那倒不是,”他笑着摇了下头,“在我们公司,像
期刊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和妻子领着女儿去一个小有名气的餐馆给她过五岁生日。我们按菜谱点了几道菜,其中一道菜很喜气,叫“团圆扇子”,我和妻不约而同地点了它,猜想其中一定有些意想不到的小情趣。  不一会,“团圆扇子”端了上来,令人不解的是,盤子里只有一条鳝鱼,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圆形。  原来,这是酒店最新打造的一个招牌菜,新聘请来的大师傅为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奥妙。他手拿小刀,将鳝鱼的腹部慢慢划开,哇!亮晶晶的鲜
期刊
周教授打开多媒体软件,似乎很随意地问道:“这节是什么课?”  “心理学。”  “是不是第一次听心理学?”  “是。”  “好,那么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请每人拿出一个本子,我问几个问题,你们如实地记录下自己的笫一反应,我来预测你们的前途和命运。”  周教授是认真的吗? 头一回听到老师这样上课,大家很惊讶,也很兴奋。  周教授说:“准备好了吗?一定要是第一反应,你想什么就说什么,说什么就记录什么,一犹
期刊
日本人对于机器人的研究,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世界机器人大赛中,每每拿到好成绩的都是日本人。在日本本国,也几乎每年都有层次不同的机器人比赛,机器人的设计非常普及。  2002年,全日本中学生的机器人障碍赛,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一年的大赛设置了重奖,前三名的奖金额高达五十万美元。其中第一名将独自分得二十五万美元。为此,大家绞尽脑汁,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在此次障碍赛中一举夺得冠军。  经过层层选拔,分赛区
期刊
我们在短跑比赛中常看到一些抢跑的人。如果第一次抢跑的那个人是你,那么你是幸运的,你将被裁判予以警告。如果第二次抢跑的那个人是你,那么实在对不起,你将失去比赛资格。这种尴尬,英国百米飞人克里斯蒂遭遇过,美国跨栏好手阿诺德也遭遇过。他们被迫离开那条舍不得的跑道时,脸上一半是愤怒一半是无辜。可是有什么辦法呢?无论你是谁,虽然那个第一次抢跑的人不是你,虽然你一次也没有被警告过,你还是要被逐出场。比赛规则如
期刊
中国人好像历来都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大凡见面就要比惨。  如果是几个学生见面,一个说功课累,另一个绝对不会说学习轻松。如果是成人见面,这个说:“哎,我家的房子天天漏水,没办法呀!”那个马上接道:“我那点儿工资真是不够养家呀,现在真是太惨了!”但大家还是能乐呵呵地一起继续聊下去。要是有人出来这样比:“哎,我现在真的很痛苦,奔驰和宝马都很好,我到底该选哪个呢?”十有八九要被踢出去。可见比惨是大致在同一类
期刊
美国版    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