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利用教材进行读写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返璞归真的趋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从教材中提炼写作内容、学习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跟着课文学写作。结合教学实践,从步骤、内容、效果三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教材与写作训练有效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教材;写作;步骤;内容;方式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笔者由此得到启发,既然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名家名篇,那么学生就可以从中学习写作,使写作训练的藤蔓攀附到教材课文这棵大树上,有目标、有顺序地生长,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三年来,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坚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教版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选文以记叙文为主,为记叙文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多借鉴。本文就以记叙文为例,谈谈如何将教材与写作训练有效结合,跟着课文学写记叙文。
一、 实践的步骤
(一) 品读教材,提炼亮点
语文教材里的记叙文虽均为名篇,但其特色和风格却不同,学习课文时,就要善于发现不同课文突出的亮点。品读教材,从中发掘适合学生模仿写作的亮点,是实践的第一步。叙事具体细致的,可指导学生从中学习叙事的方法;选材独到的,可指导学生学习选取有表现力的材料来表现中心;语言优美的,可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吟咏品味来锤炼写作语言。
如学习《散步》,可模仿其叙述方式写一件事,力求做到过程曲折,小中见大,主题明确;学习《猫》,可模仿其抒情方式,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多个角度来抒写真情;学习《藤野先生》《我的母亲》《老王》等文章,可模仿它们通过几件事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二) 范文引路,模仿写作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读了很多书,但不一定会写作文。为什么学生读了万卷书,却无法下笔如有神呢?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是需要指导的,在提炼出课文可供学生学习写作的亮点之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从这些范文中可以学到哪些写作知识,从而指导学生进行借鉴、模仿,并明确指出本次写作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这些要求写作,做到有的放矢,這样才能发挥教材范文的引路作用。
在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后,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写出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三) 讲评修改,总结经验
作文的讲评修改是实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每次讲评修改都应认真对待,绝对不能使学生作文“石沉大海”“有去无回”。每次写作后,教师要尽可能在一周内完成批阅工作,了解本次习作中出现的优缺点,然后打印有代表性的例文(包括优秀范文、问题作文及教师自己的下水文)开设讲评课,让学生针对写作要求,在阅读不同层次的习作中比较、分析、探讨,明确优秀范文究竟好在哪里,病文的缺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怎样修改,以此强化对写法的认识,然后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二次修改,教师有二次批改,甚至三次以上的修改与批改都是常事。修改时,大部分情况下是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时候,也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修改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病文。
二、 实践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中,记叙文主要包括叙事、写人、写景三类。训练的时候,鉴于实际需要和应用的广泛程度,记叙文的训练也是有重点的,一般来说以叙事类为首,写人类次之,写景类则相对较少。(一) 叙事记叙文的训练。初中语文教材中,叙事类的记叙文篇数最多,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用得最多的也是叙事类记叙文,这两者正好契合,于是,叙事记叙文训练的次数也最多。
七年级,训练的主要目标是能在记叙文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儿落了》《社戏》等课文都是以成长的经历为题材的,训练时,就应从这些课文中提炼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学习课文叙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细节具体的方法,通过记叙一件具体的事,写出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经历和体验,表现明确的中心。
写作的题目有:《一件小事》《家庭风波》《我渴望长大》《想起你时很温暖》《记忆深处的愧疚》等。《散步》《风筝》《羚羊木雕》《金色花》等课文是有关亲情话题的,以真情感动人,学习之后,可让学生以“真情表白”为核心,学习课文通过具体事情、典型细节抒写亲情的方法,完成《我家的故事》《给父母(或爸爸或妈妈)的一封信》《多想说声谢谢你》《我最想为做的事》等习作,要求写出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学会感受亲情、感恩回报,学会写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真情作文”。
三、 实践的效果
利用教材课文指导写作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返璞归真的必然趋势。经过三年的实践,笔者明显地感觉到,将教材与写作训练有效结合,跟着课文学写作,从整体上改变了写作训练无序散乱的现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写作训练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弥补了新教材编写体例的不足,同时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学生习作,可供以后的教学参考。
作者简介:
李景明,赵升红,山东省安丘市,安丘市辉渠镇雹泉学校。
关键词:教材;写作;步骤;内容;方式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笔者由此得到启发,既然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名家名篇,那么学生就可以从中学习写作,使写作训练的藤蔓攀附到教材课文这棵大树上,有目标、有顺序地生长,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三年来,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坚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教版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选文以记叙文为主,为记叙文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多借鉴。本文就以记叙文为例,谈谈如何将教材与写作训练有效结合,跟着课文学写记叙文。
一、 实践的步骤
(一) 品读教材,提炼亮点
语文教材里的记叙文虽均为名篇,但其特色和风格却不同,学习课文时,就要善于发现不同课文突出的亮点。品读教材,从中发掘适合学生模仿写作的亮点,是实践的第一步。叙事具体细致的,可指导学生从中学习叙事的方法;选材独到的,可指导学生学习选取有表现力的材料来表现中心;语言优美的,可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吟咏品味来锤炼写作语言。
如学习《散步》,可模仿其叙述方式写一件事,力求做到过程曲折,小中见大,主题明确;学习《猫》,可模仿其抒情方式,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多个角度来抒写真情;学习《藤野先生》《我的母亲》《老王》等文章,可模仿它们通过几件事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二) 范文引路,模仿写作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读了很多书,但不一定会写作文。为什么学生读了万卷书,却无法下笔如有神呢?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是需要指导的,在提炼出课文可供学生学习写作的亮点之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从这些范文中可以学到哪些写作知识,从而指导学生进行借鉴、模仿,并明确指出本次写作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这些要求写作,做到有的放矢,這样才能发挥教材范文的引路作用。
在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后,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写出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三) 讲评修改,总结经验
作文的讲评修改是实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每次讲评修改都应认真对待,绝对不能使学生作文“石沉大海”“有去无回”。每次写作后,教师要尽可能在一周内完成批阅工作,了解本次习作中出现的优缺点,然后打印有代表性的例文(包括优秀范文、问题作文及教师自己的下水文)开设讲评课,让学生针对写作要求,在阅读不同层次的习作中比较、分析、探讨,明确优秀范文究竟好在哪里,病文的缺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怎样修改,以此强化对写法的认识,然后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二次修改,教师有二次批改,甚至三次以上的修改与批改都是常事。修改时,大部分情况下是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时候,也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修改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病文。
二、 实践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中,记叙文主要包括叙事、写人、写景三类。训练的时候,鉴于实际需要和应用的广泛程度,记叙文的训练也是有重点的,一般来说以叙事类为首,写人类次之,写景类则相对较少。(一) 叙事记叙文的训练。初中语文教材中,叙事类的记叙文篇数最多,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用得最多的也是叙事类记叙文,这两者正好契合,于是,叙事记叙文训练的次数也最多。
七年级,训练的主要目标是能在记叙文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儿落了》《社戏》等课文都是以成长的经历为题材的,训练时,就应从这些课文中提炼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学习课文叙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细节具体的方法,通过记叙一件具体的事,写出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经历和体验,表现明确的中心。
写作的题目有:《一件小事》《家庭风波》《我渴望长大》《想起你时很温暖》《记忆深处的愧疚》等。《散步》《风筝》《羚羊木雕》《金色花》等课文是有关亲情话题的,以真情感动人,学习之后,可让学生以“真情表白”为核心,学习课文通过具体事情、典型细节抒写亲情的方法,完成《我家的故事》《给父母(或爸爸或妈妈)的一封信》《多想说声谢谢你》《我最想为做的事》等习作,要求写出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学会感受亲情、感恩回报,学会写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真情作文”。
三、 实践的效果
利用教材课文指导写作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返璞归真的必然趋势。经过三年的实践,笔者明显地感觉到,将教材与写作训练有效结合,跟着课文学写作,从整体上改变了写作训练无序散乱的现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写作训练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弥补了新教材编写体例的不足,同时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学生习作,可供以后的教学参考。
作者简介:
李景明,赵升红,山东省安丘市,安丘市辉渠镇雹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