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健康理念的提出,促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观念加速转变,“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逐渐成为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在这—方针的指导下,森林植物检疫、监控预报等预防工作被放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首位;依法防治和科技兴防得到加强,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防治工作以营造林为基础,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
【关键词】森林健康;有害生物;防治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forest health is put forward to change to accelerate forestry harmful biological control concept, the "prevention first,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governance according to law, promote health" has becom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orestry harmful biological control work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forest health; harmful organisms; prevention and cure
1 加大防治力度
1.1以工程治理为重点
全面启动了松材线虫病等6个国家级主要病虫害治理工程,覆盖全国28省(区、市)和3个森工集团的1827个县,累计治理面积1.4亿亩次,使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成灾率逐年降低。在国家级工程项目的带动下,全国20多个省(区、市)启动了省级治理工程,同时带动和促进了联防联治、群防群治,有效遏制了主要病虫害扩散蔓延的趋势。
1.2加强监测预报
各地实施了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为主的测报体系建设,国家、省、地、县四级网络相具规模,监测覆盖率大幅度提升。
1.3加强检疫,依法防治
以《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为主体,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相配套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规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我国在每年人工造林面积超亿亩的情况下,林业有害生物的年均发生面积始终控制在13亿亩左右,没有大的上升。防治工作为保护造林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农群众增产增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营造健康森林
2.1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
在借鉴过去土壤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树种详细划分造林立地类型,解决什么地方植何种树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所倡导的适地适树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各种类型造林模式纳入各级政府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造林,解决“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跨越,打好营造健康森林的基础工作。
2.2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
地带性植被是大自然经过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择优选择保存下来的成果,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能够通过封育恢复及通过人工促进能够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必要再上外来树种。对无法恢复原生植被的,在营造生态林中应首选乡土树种,提高树种适应性。在造林规划中,应择优筛选出—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优化组合,营造多类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
2.3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
乔木营造要以防护林为主,减少片状纯林数量。平原农区,应以乔木防护林及丰产林为主,在生态与经济效益问题上,以经济效益为主,重点发展品种杨及果树经济林。沙区要以灌草为主,重点治理沙源,为发展畜牧业打好基础。山区发展要以灌木为主,适当发展常绿树种。
3 促进森林健康
3.1加大现有林扶育间伐力度
过去营造标准要求乔木造林110株/亩以上,从现在林分状况看,密度过大。从现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应严重不足,使树木产生恶性竞争,造成林分整体树势衰弱,为烂皮病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现在应立即对林分内枯死及发病严重的林木进行卫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应有计划进行扶育间伐,最后达到亩保留株数40~60株/亩。
3.2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
过去由于栽植品种不对路及未达到适地适树要求的林分,现在大部分已形剐、老头树,并成为森林病虫害爆发的发源地。对这部分林地应进行超强度改造,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实施中分两步走:第一步,带状更新强度60%~70%,第二步更新到位。
3.3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
采伐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周边现有林情况,更新树种要合理搭配,科学布局,更新林分要与周边林分形成块状或带状混交。今后采伐应以隔带间伐为主。不应提倡皆伐或只控制采伐强度的单株间伐。采伐应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带状间伐;第二步带状更新;第三步隔3~5年后,将剩余带进行采伐及更新,使更新林分形成不同树种,不同品种和不同林龄的混交林,达到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目的。
【关键词】森林健康;有害生物;防治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forest health is put forward to change to accelerate forestry harmful biological control concept, the "prevention first,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governance according to law, promote health" has becom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orestry harmful biological control work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forest health; harmful organisms; prevention and cure
1 加大防治力度
1.1以工程治理为重点
全面启动了松材线虫病等6个国家级主要病虫害治理工程,覆盖全国28省(区、市)和3个森工集团的1827个县,累计治理面积1.4亿亩次,使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成灾率逐年降低。在国家级工程项目的带动下,全国20多个省(区、市)启动了省级治理工程,同时带动和促进了联防联治、群防群治,有效遏制了主要病虫害扩散蔓延的趋势。
1.2加强监测预报
各地实施了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为主的测报体系建设,国家、省、地、县四级网络相具规模,监测覆盖率大幅度提升。
1.3加强检疫,依法防治
以《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为主体,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相配套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规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我国在每年人工造林面积超亿亩的情况下,林业有害生物的年均发生面积始终控制在13亿亩左右,没有大的上升。防治工作为保护造林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农群众增产增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营造健康森林
2.1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
在借鉴过去土壤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树种详细划分造林立地类型,解决什么地方植何种树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所倡导的适地适树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各种类型造林模式纳入各级政府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造林,解决“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跨越,打好营造健康森林的基础工作。
2.2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
地带性植被是大自然经过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择优选择保存下来的成果,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能够通过封育恢复及通过人工促进能够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必要再上外来树种。对无法恢复原生植被的,在营造生态林中应首选乡土树种,提高树种适应性。在造林规划中,应择优筛选出—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优化组合,营造多类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
2.3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
乔木营造要以防护林为主,减少片状纯林数量。平原农区,应以乔木防护林及丰产林为主,在生态与经济效益问题上,以经济效益为主,重点发展品种杨及果树经济林。沙区要以灌草为主,重点治理沙源,为发展畜牧业打好基础。山区发展要以灌木为主,适当发展常绿树种。
3 促进森林健康
3.1加大现有林扶育间伐力度
过去营造标准要求乔木造林110株/亩以上,从现在林分状况看,密度过大。从现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应严重不足,使树木产生恶性竞争,造成林分整体树势衰弱,为烂皮病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现在应立即对林分内枯死及发病严重的林木进行卫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应有计划进行扶育间伐,最后达到亩保留株数40~60株/亩。
3.2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
过去由于栽植品种不对路及未达到适地适树要求的林分,现在大部分已形剐、老头树,并成为森林病虫害爆发的发源地。对这部分林地应进行超强度改造,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实施中分两步走:第一步,带状更新强度60%~70%,第二步更新到位。
3.3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
采伐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周边现有林情况,更新树种要合理搭配,科学布局,更新林分要与周边林分形成块状或带状混交。今后采伐应以隔带间伐为主。不应提倡皆伐或只控制采伐强度的单株间伐。采伐应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带状间伐;第二步带状更新;第三步隔3~5年后,将剩余带进行采伐及更新,使更新林分形成不同树种,不同品种和不同林龄的混交林,达到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