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上的变化也能够看到主题的变化和在教学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小学《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新教材)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時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新教材也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那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有哪些教育资源呢?
一、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新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二、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新教材“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翻开一年级上册新教材:P6《交朋友》、P12《该请谁来帮帮我》、P17《路上的温暖》、P62《这样玩好吗》,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三、以活动型教学为主,增加儿童学习的乐趣和成效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还有好多卡通动物,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四、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总之,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教育资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运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与生活化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
[2]孙彩萍.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07.
作者简介:杨业春,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赵川小学。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上的变化也能够看到主题的变化和在教学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小学《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新教材)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時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新教材也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那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有哪些教育资源呢?
一、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新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二、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新教材“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翻开一年级上册新教材:P6《交朋友》、P12《该请谁来帮帮我》、P17《路上的温暖》、P62《这样玩好吗》,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三、以活动型教学为主,增加儿童学习的乐趣和成效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还有好多卡通动物,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四、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总之,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教育资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运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与生活化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
[2]孙彩萍.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07.
作者简介:杨业春,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赵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