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乌鲁木齐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克服了区域辽阔,情况复杂,经济相对落后等诸多困难,建立起管理制度规范、组织形式创新、服务内容多样、保障设施齐全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为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切身利益、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中全市企业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工作成效极为明显,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退休人员;服务
乌鲁木齐市现有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退休人员222874人。本地居住退休人员211389人,回原籍长期或短期居住的退休人员11485人。自1999年开展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以来,乌鲁木齐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加强宣传,通过社区调查、单位报告、群众举报、入户调查等渠道,累计查实冒领养老金2028人,追回冒领养老金537.55.万元。在退休人员中已形成共同维护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有效地防止了养老金冒领现象。
一.条块结合,责任明確,实现资格认证责任社会化
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在乌鲁木齐有近万名退休人员进行登记,选择长期或短期回原籍安度晚年,与原管理单位的联系很少,尤其是部分八十年代退休的人员,由于企业改制等多种原因,一些退休人员长期与企业失去联系;即使在本地居住的二十一万余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社保机构对离退休人员的健康生存流动状况也无法准确掌握,又因原单位的关、停、并转等,退休人员也无法确认自己的管理单位,给养老金的安全发放带来一定的隐患。
乌鲁木齐市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早于1999年,随着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我们依托劳动保障信息平台,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连网的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利用退休人员在社保机构报销医疗费、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等工作,随时对退休人员居住地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实、更新。目前全市833个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其中:区(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7个,街道(乡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所87个,社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站738个,从事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专兼职工作人员910人。机构的建立为更好地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提供了保证,直管率的提高为各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共同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提供了条件。乌鲁木齐市退休人员居住区域广,流动性大,对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明确责任,有效扎实地开展资格认证工作,同时方便退休人员,我市把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到各区(县)、街道、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全市资格认证工作计划和实施;区(县)负责灵活就业退休人员托管、指纹采集及异地网上认证工作;街道、社区负责辖区内本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证》年审工作;退休人员原管理单位协助共同作好本企业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工作。乌鲁木齐市由此形成了四级管理(市、区、社区、企业),五级服务(市、区、街道、社区、企业)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机制,规范程序,实现资格认证管理制度化
建立“企业自查制度”。与企业签订《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协议书》,明确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企业应继续保持与离退休人员的联系,掌握离退休人员健康流动情况,及时报告有关信息,督促企业配合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共同做好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建立“本市退休异地居住人员协助认证制度”。每年一次向异地居住退休人员以信函形式发出协助认证通知,内容包括慰问信、《指纹验证表》和《协助认证函》。已采集指纹的离退休人员在《指纹验证表》上留取指纹;未采集指纹的离退休人员持《协助认证函》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当面核对协助认证,协助认证机构审核认定后,在《协助认证函》上签署意见,并签署经办人和负责人姓名,由退休人员将《指纹验证表》或《协助认证函》于三月底前寄回。对反馈回来的《指纹验证卡》通过指纹身份系统进行仔细比对,对未按规定时间和不符合要求反馈回来的《协助认证函》和《指纹验证卡》,再次邮寄《协助认证函》或《指纹验证卡》进行确认,仍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通过社会保险管理局暂停发放基本养老金,对具有合格领取养老金资格的,继续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
建立“退休人员指纹采集制度”。退休人员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持退休审批表和待遇核算表到区(县)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采集指纹、核发退休证。对本地居住退休人员,我们采取预约集中采集、去单位或对老弱病残人员上门采集相结合多种方式,使采集率达到100%。对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由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抽调专人,每年开展一至两次赴异地采集工作。选择退休人员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临时集中采集点,通过邮政快递和电话联系的方式通知退休人员到集中点采集指纹。对年老体弱病残行动不便、居住边远山区及80岁以上高龄的退休人员进行上门服务。截止2014年,市财政共投入经费 20余万元,累计采集离退休人员指纹204983人,占企业退休人员的92%。其中:本地采集196775人,占本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的93.1%;异地采集8208人,占异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的71.5%。
建立“退休人员减少月报表制度”。利用信息网络,社区每月对辖区内离退休人员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并逐级上报到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暂停发放养老金。
建立“本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证》年审制度”。通过街道、社区向辖区居住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证》,每年4- 6月间,由退休人员本人持证到社区,进行年审,对行动不便、高龄老人上门访问,将资格认证寓于走访服务中,架起了社区与退休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截止2014年向本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发放《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证》204983人。
建立“查冒通报制度”。通过每季度对查处冒领养老金情况的通报,提高各级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敢,认真做好辖区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建立“异地退休本地居住人员协助认证制度”。异地退休后居住本市的退休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协助认证,本人出示身份证、退休证、《异地居住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表》,到区(县)、街道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进行认证。凡年老体弱,重病卧床或住院治疗,行动不便,安排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务确认。
为了更好地服务离退休人员,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全体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建立首问负责制度、文明用语制度、 服务公开等工作制度,提高员工管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三.加强指导,齐抓共管,实现资格认证工作全覆盖
资格认证的过程,实际是向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事务经办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是维护退休人员合法权益的执法过程。为了做好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续管理工作,有效开展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
一是规范程序。退休人员办理完毕退休手续后,到区(县)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进行指纹采集,注册居住地信息等;对居住异地的退休人员还需填写《异地居住登记备案登记表》。目前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222874人,街道、社区直管218416人,并全部录入信息平台。
二是规范服务。在资格认证期间各级退管机构,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资格认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上年度正常退休人员,本年度不需认证;住院人员初次由工作人员前去慰问,请退休人员自管组织成员定期探访;认证期间本地居住退休人员,不按居住地划分辖区,只需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在临时居住的社区认证即可等等,使管理服务工作更加快捷,更加到位,更加贴近实际。
三是形成合力。由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向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邮寄《协助认证函》请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或街道(乡镇)机构协助认证。对有些地址不详、也不去社区报到的离退休人员,通过联系其原管理单位或亲属,确认其健康流动状态。对逾期或不按要求办理资格认证手续的离退休人员,暂停发基本养老金,直至领取资格确认后,方可补发基本养老金。
四是协助认证。配合其他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會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异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工作。至此,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已覆盖全体参保的退休人员,形成了市、区(县)、街道、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齐抓共管的工作的局面。截止2014年6月底,查处和杜绝死亡冒领2028人,冒领养老金537.55万元,追回冒领养老保险待遇537.55万元。
四.以人为本,注重细节,实现资格认证工作服务人性化
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无论是在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认证,开放式的办公场所,低柜台式办公、现代化的设备、亲情化的服务设施,给前来办事的退休人员传递着富有爱心的服务;还是赴异地,为了给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方便,让老人免受舟车劳顿,同志们坚持走街串巷,上门慰问寓认证之中。
在开展异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中,每赴一地或一户人家,工作人员就会自觉向退休人员讯问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情况,及时宣传解释相关政策,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对疑难问题,逐一记录,回来落实后及时回复每一位退休人员。工作人员采取集中和上门结合的方式,对服务点附近居住的集中认证,对年老体弱,身体有病,居住在边远山区、行动不变的退休人员,采取上门服务,并带去慰问金,对个别正在住院的退休人员前去探望,送去慰问品,并为乘长途汽车前来认证的人员报销路费等,在细微之处显现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把党的温暖送到退休人员心里。
对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联系着家庭与社会、政府与百姓,只有怀着为民解忧的满腔热情,一份亲民爱民的朴实真情,才能真正服务退休人员,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我市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其他省(区)、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努力使我市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退休人员;服务
乌鲁木齐市现有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退休人员222874人。本地居住退休人员211389人,回原籍长期或短期居住的退休人员11485人。自1999年开展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以来,乌鲁木齐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加强宣传,通过社区调查、单位报告、群众举报、入户调查等渠道,累计查实冒领养老金2028人,追回冒领养老金537.55.万元。在退休人员中已形成共同维护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有效地防止了养老金冒领现象。
一.条块结合,责任明確,实现资格认证责任社会化
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在乌鲁木齐有近万名退休人员进行登记,选择长期或短期回原籍安度晚年,与原管理单位的联系很少,尤其是部分八十年代退休的人员,由于企业改制等多种原因,一些退休人员长期与企业失去联系;即使在本地居住的二十一万余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社保机构对离退休人员的健康生存流动状况也无法准确掌握,又因原单位的关、停、并转等,退休人员也无法确认自己的管理单位,给养老金的安全发放带来一定的隐患。
乌鲁木齐市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早于1999年,随着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我们依托劳动保障信息平台,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连网的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利用退休人员在社保机构报销医疗费、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等工作,随时对退休人员居住地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实、更新。目前全市833个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其中:区(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7个,街道(乡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所87个,社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站738个,从事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专兼职工作人员910人。机构的建立为更好地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提供了保证,直管率的提高为各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共同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提供了条件。乌鲁木齐市退休人员居住区域广,流动性大,对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明确责任,有效扎实地开展资格认证工作,同时方便退休人员,我市把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到各区(县)、街道、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全市资格认证工作计划和实施;区(县)负责灵活就业退休人员托管、指纹采集及异地网上认证工作;街道、社区负责辖区内本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证》年审工作;退休人员原管理单位协助共同作好本企业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工作。乌鲁木齐市由此形成了四级管理(市、区、社区、企业),五级服务(市、区、街道、社区、企业)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机制,规范程序,实现资格认证管理制度化
建立“企业自查制度”。与企业签订《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协议书》,明确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企业应继续保持与离退休人员的联系,掌握离退休人员健康流动情况,及时报告有关信息,督促企业配合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共同做好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建立“本市退休异地居住人员协助认证制度”。每年一次向异地居住退休人员以信函形式发出协助认证通知,内容包括慰问信、《指纹验证表》和《协助认证函》。已采集指纹的离退休人员在《指纹验证表》上留取指纹;未采集指纹的离退休人员持《协助认证函》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当面核对协助认证,协助认证机构审核认定后,在《协助认证函》上签署意见,并签署经办人和负责人姓名,由退休人员将《指纹验证表》或《协助认证函》于三月底前寄回。对反馈回来的《指纹验证卡》通过指纹身份系统进行仔细比对,对未按规定时间和不符合要求反馈回来的《协助认证函》和《指纹验证卡》,再次邮寄《协助认证函》或《指纹验证卡》进行确认,仍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通过社会保险管理局暂停发放基本养老金,对具有合格领取养老金资格的,继续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
建立“退休人员指纹采集制度”。退休人员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持退休审批表和待遇核算表到区(县)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采集指纹、核发退休证。对本地居住退休人员,我们采取预约集中采集、去单位或对老弱病残人员上门采集相结合多种方式,使采集率达到100%。对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由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抽调专人,每年开展一至两次赴异地采集工作。选择退休人员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临时集中采集点,通过邮政快递和电话联系的方式通知退休人员到集中点采集指纹。对年老体弱病残行动不便、居住边远山区及80岁以上高龄的退休人员进行上门服务。截止2014年,市财政共投入经费 20余万元,累计采集离退休人员指纹204983人,占企业退休人员的92%。其中:本地采集196775人,占本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的93.1%;异地采集8208人,占异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的71.5%。
建立“退休人员减少月报表制度”。利用信息网络,社区每月对辖区内离退休人员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并逐级上报到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暂停发放养老金。
建立“本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证》年审制度”。通过街道、社区向辖区居住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证》,每年4- 6月间,由退休人员本人持证到社区,进行年审,对行动不便、高龄老人上门访问,将资格认证寓于走访服务中,架起了社区与退休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截止2014年向本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发放《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证》204983人。
建立“查冒通报制度”。通过每季度对查处冒领养老金情况的通报,提高各级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敢,认真做好辖区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建立“异地退休本地居住人员协助认证制度”。异地退休后居住本市的退休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协助认证,本人出示身份证、退休证、《异地居住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表》,到区(县)、街道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进行认证。凡年老体弱,重病卧床或住院治疗,行动不便,安排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务确认。
为了更好地服务离退休人员,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全体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建立首问负责制度、文明用语制度、 服务公开等工作制度,提高员工管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三.加强指导,齐抓共管,实现资格认证工作全覆盖
资格认证的过程,实际是向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事务经办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是维护退休人员合法权益的执法过程。为了做好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续管理工作,有效开展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
一是规范程序。退休人员办理完毕退休手续后,到区(县)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进行指纹采集,注册居住地信息等;对居住异地的退休人员还需填写《异地居住登记备案登记表》。目前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222874人,街道、社区直管218416人,并全部录入信息平台。
二是规范服务。在资格认证期间各级退管机构,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资格认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上年度正常退休人员,本年度不需认证;住院人员初次由工作人员前去慰问,请退休人员自管组织成员定期探访;认证期间本地居住退休人员,不按居住地划分辖区,只需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在临时居住的社区认证即可等等,使管理服务工作更加快捷,更加到位,更加贴近实际。
三是形成合力。由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向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邮寄《协助认证函》请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或街道(乡镇)机构协助认证。对有些地址不详、也不去社区报到的离退休人员,通过联系其原管理单位或亲属,确认其健康流动状态。对逾期或不按要求办理资格认证手续的离退休人员,暂停发基本养老金,直至领取资格确认后,方可补发基本养老金。
四是协助认证。配合其他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會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异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工作。至此,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已覆盖全体参保的退休人员,形成了市、区(县)、街道、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齐抓共管的工作的局面。截止2014年6月底,查处和杜绝死亡冒领2028人,冒领养老金537.55万元,追回冒领养老保险待遇537.55万元。
四.以人为本,注重细节,实现资格认证工作服务人性化
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无论是在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认证,开放式的办公场所,低柜台式办公、现代化的设备、亲情化的服务设施,给前来办事的退休人员传递着富有爱心的服务;还是赴异地,为了给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方便,让老人免受舟车劳顿,同志们坚持走街串巷,上门慰问寓认证之中。
在开展异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中,每赴一地或一户人家,工作人员就会自觉向退休人员讯问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情况,及时宣传解释相关政策,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对疑难问题,逐一记录,回来落实后及时回复每一位退休人员。工作人员采取集中和上门结合的方式,对服务点附近居住的集中认证,对年老体弱,身体有病,居住在边远山区、行动不变的退休人员,采取上门服务,并带去慰问金,对个别正在住院的退休人员前去探望,送去慰问品,并为乘长途汽车前来认证的人员报销路费等,在细微之处显现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把党的温暖送到退休人员心里。
对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联系着家庭与社会、政府与百姓,只有怀着为民解忧的满腔热情,一份亲民爱民的朴实真情,才能真正服务退休人员,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我市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其他省(区)、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努力使我市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