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浙江师范大学2009- 2013年公共体育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揭示浙江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影响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开设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为体育教学在浙江师范大学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开设情况;选修课程
1 研究目的
随着教育部门对大学生体育的不断重视,近年来,不少高校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践,但我国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改革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目前国内相关专家的研究角度多在课程的设置、场地的矛盾优化、师资力量的配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因此,从教师开设专业、学生选课的愿望、要求、动机与依据,可以为优化高校体育改革赋予更为宽广的实践空间。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文献主要来源是“中国知网”,对篇名键入“公共体育课程”,共有核心期刊29篇。在体育研究方面,篇名键入“课程设置”后,核心期刊2篇,并对所收集的文献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借鉴和利用。
2.2访谈法
本次研究通过走访专家、有关教学领导、公共体育教师、教务管理人员,了解浙师大开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大学生体育课程需求等问题。
2.3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目的,对从浙师大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务办教务系统中所获取的“近五年(09- 13学年)大学生选课数据”进行整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近五年公共体育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通过对近五年学生选课数据的统计发现,浙师大每学期选择公共体育课程的人数平均在14000人以上。根据不同的学分性质,将它分为大学体育课程与通识体育课程。除通识理论课程,每个班一般为36人,通过对学生的课程实选人数进行统计,可了解该课程的开设数量及开设情况。
3.1.1.通识体育课程——理论课程
理论课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锻炼身体的认识,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表1,发现选择竞赛规则类课程的人数有下降的趋势,说明在学生中的还没有普遍竞赛规则意识,这和体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有一定的关联。但是近年来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有大学生加入体育竞赛规则的行列,学校应大力支持以及开设该类课程,促进学生对体育竞赛规则的了解。
3.1.2通识体育课程——实践课程
体育实践课程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比较,笔者将它分为两类:(1)体育传统项目类(2)非体育传统项目类。
近年来,浙师大不断涌现休闲时尚的新兴体育项目。如形体舞蹈、形体训练、健身操、瑜伽健身术、健身健美操等项目。课程的多样化,能滿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浙师大是师范院校,女生人数多于男生,针对女生运动量相对较小,强度较低的情况,如健美操和体育舞蹈以及趣味健身等课程只对女生开设,某些球类项目同样只限女生选择,或男女混选。
3.1.2大学体育课程
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重要手段,为学校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指导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获得4个大学体育课程学分。
3.1.2.1有等级标志的体育课程
通过对近五年的开设情况分析发现,浙师大每个学期都有开设的有等级标志的课程有8个项目。为便于分析,笔者将有等级标志的体育课程分成以下三类:
(1)大球类课程。浙师大开设的有等级标志的大球类课程有篮球、足球、排球。篮球的开设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如2010-2011,篮球初级开班数量为31个,而2010- 2011篮球开班人数只有16个,第一学期开班数量达到第二学期数量的两倍。排球在浙师大的受欢迎程度很高,各个学院每个学期都会进行排球比赛,这也是学生选择排球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发现,排球(初级)课程的实选人数呈抛物线趋势,在2011- 2012学期实选人数有936人,然后逐渐下降,再趋于平稳发展。另外,排球(中级)人数也逐年上升。
(2)小球类课程包括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其中,网球的实选人数最少,在2009- 2010之后人数才上升,2011- 2012(1)时三门课程人数逐渐接近,说明学校注重课程的协调发展,避免个别课程开设不均衡。从整体上来看,小球课程实选人数趋于稳定。
(3)娱乐休闲类课程。在2009- 2010至2011- 2012健美操(初级)实选人数上下波动较大,而后平稳上升,但健美操(中级)课程的实选人数变化不大。2013- 2014学年开设初级、中级户外健身课程,初级实选人数均在500人以上,中级也逐渐超过100人。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浙师大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较好,开设的项目逐渐增多,逐渐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但是体育理论课程的缺乏,学生对理论可的选择有局限性。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理论课程,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审美和文化传承。另外,公共体育课程也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同时多鼓励学生学习竞赛规则类项目。
参考文献:
[1] 谢远江.以梧州学院为例谈后发展本科高等院校[J].教育与职业,2013,01.
[2] 李明军.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2011,33.
[3] 韦华,姜伟.大学体育课课程改革要点及学生取向的研究[J]2011,07.
基金项目: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GL201234)。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开设情况;选修课程
1 研究目的
随着教育部门对大学生体育的不断重视,近年来,不少高校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践,但我国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改革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目前国内相关专家的研究角度多在课程的设置、场地的矛盾优化、师资力量的配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因此,从教师开设专业、学生选课的愿望、要求、动机与依据,可以为优化高校体育改革赋予更为宽广的实践空间。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文献主要来源是“中国知网”,对篇名键入“公共体育课程”,共有核心期刊29篇。在体育研究方面,篇名键入“课程设置”后,核心期刊2篇,并对所收集的文献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借鉴和利用。
2.2访谈法
本次研究通过走访专家、有关教学领导、公共体育教师、教务管理人员,了解浙师大开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大学生体育课程需求等问题。
2.3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目的,对从浙师大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务办教务系统中所获取的“近五年(09- 13学年)大学生选课数据”进行整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近五年公共体育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通过对近五年学生选课数据的统计发现,浙师大每学期选择公共体育课程的人数平均在14000人以上。根据不同的学分性质,将它分为大学体育课程与通识体育课程。除通识理论课程,每个班一般为36人,通过对学生的课程实选人数进行统计,可了解该课程的开设数量及开设情况。
3.1.1.通识体育课程——理论课程
理论课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锻炼身体的认识,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表1,发现选择竞赛规则类课程的人数有下降的趋势,说明在学生中的还没有普遍竞赛规则意识,这和体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有一定的关联。但是近年来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有大学生加入体育竞赛规则的行列,学校应大力支持以及开设该类课程,促进学生对体育竞赛规则的了解。
3.1.2通识体育课程——实践课程
体育实践课程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比较,笔者将它分为两类:(1)体育传统项目类(2)非体育传统项目类。
近年来,浙师大不断涌现休闲时尚的新兴体育项目。如形体舞蹈、形体训练、健身操、瑜伽健身术、健身健美操等项目。课程的多样化,能滿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浙师大是师范院校,女生人数多于男生,针对女生运动量相对较小,强度较低的情况,如健美操和体育舞蹈以及趣味健身等课程只对女生开设,某些球类项目同样只限女生选择,或男女混选。
3.1.2大学体育课程
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重要手段,为学校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指导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获得4个大学体育课程学分。
3.1.2.1有等级标志的体育课程
通过对近五年的开设情况分析发现,浙师大每个学期都有开设的有等级标志的课程有8个项目。为便于分析,笔者将有等级标志的体育课程分成以下三类:
(1)大球类课程。浙师大开设的有等级标志的大球类课程有篮球、足球、排球。篮球的开设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如2010-2011,篮球初级开班数量为31个,而2010- 2011篮球开班人数只有16个,第一学期开班数量达到第二学期数量的两倍。排球在浙师大的受欢迎程度很高,各个学院每个学期都会进行排球比赛,这也是学生选择排球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发现,排球(初级)课程的实选人数呈抛物线趋势,在2011- 2012学期实选人数有936人,然后逐渐下降,再趋于平稳发展。另外,排球(中级)人数也逐年上升。
(2)小球类课程包括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其中,网球的实选人数最少,在2009- 2010之后人数才上升,2011- 2012(1)时三门课程人数逐渐接近,说明学校注重课程的协调发展,避免个别课程开设不均衡。从整体上来看,小球课程实选人数趋于稳定。
(3)娱乐休闲类课程。在2009- 2010至2011- 2012健美操(初级)实选人数上下波动较大,而后平稳上升,但健美操(中级)课程的实选人数变化不大。2013- 2014学年开设初级、中级户外健身课程,初级实选人数均在500人以上,中级也逐渐超过100人。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浙师大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较好,开设的项目逐渐增多,逐渐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但是体育理论课程的缺乏,学生对理论可的选择有局限性。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理论课程,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审美和文化传承。另外,公共体育课程也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同时多鼓励学生学习竞赛规则类项目。
参考文献:
[1] 谢远江.以梧州学院为例谈后发展本科高等院校[J].教育与职业,2013,01.
[2] 李明军.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2011,33.
[3] 韦华,姜伟.大学体育课课程改革要点及学生取向的研究[J]2011,07.
基金项目: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GL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