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区域水系及地貌特征入手,对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一带的地下水类型特征、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和岩土体成因及结构类型均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当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关键词:铜川市耀州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623-01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为铜川市辖区,是铜川新市区,即政府所在地,区域面积1617km2。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少雨,秋季多涝,冬季少雪。本区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的一级支流石川河流域。区内主要河流有4条,分别是漆水河、沮水河、赵氏河和浊峪河。耀州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北西向东南方向倾斜。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可划分为黄土丘陵、黄土塬、河谷阶地三种地貌类型。
现就该区水文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特征初探如下:
1 水文地质特征
1.1地下水类型特征
(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按含水介质成因不同,进一步划分为黄土层孔隙裂隙水、洪积层孔隙水、冲积层孔隙水。
黄土层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南部黄土塬地区,含水层厚20~60m,水位埋深30~70m,富水性较差,单井出水量小于200m3/d 。该地下水常在沟谷底部溢出,对区内滑坡、崩塌灾害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洪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黄土塬地区,含水层厚40~60m,富水性各地差异较大,单井出水量150~1500m3/d,由于埋藏深度多在100m以上,对地质灾害无影响;
冲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河谷阶地区,含水层为第四系冲积砂卵石层,含水层厚5~20m,富水性较好,单井出水量600~3000 m3/d,在沮水河河谷区分布范围广、富水性最好。
(2)碎屑岩裂隙水
分布于黄土塬、黄土丘陵地区,含水层为二叠系砂页岩,含水介质为砂页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节理裂隙,分布不均匀,富水性受地形、岩性、构造发育程度及补给条件等控制,在南部黄土塬区和断裂附近富水性较好,单井出水量200~600 m3/d,高者可达1000 m3/d;在北部黄土丘陵区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小于200 m3/d,在深切沟谷底部两侧,常见地下水呈泉的形式沿层面或节理面溢出。
(3)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
碳酸盐岩含水层在耀州区主要隐伏分布,仅在北部桃曲坡一带出露于地表,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夹泥灰岩为主,岩溶裂隙发育,主要接受桃曲坡水库渗漏补给,水位埋深200~500m,水位高程380~400m,富水性较好,单井出水量大于1000 m3/d。
1.2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是各种地表水渗漏,地下径流和灌溉回归水等;地下水的径流排泄主要受地形、地层岩性等条件制约,其运动方向,总的趋势是自西北流向东南,与地形变化基本一致。由于区内地形起伏大、切割深,近南北向河流密布,地下水多从分水岭、黄土塬中心向其两侧和下游运动,最后排泄于各主要河谷沟道,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以地下径流方式排出区外。此外,人工开采,潜水蒸发亦是地下水排泄方式之一。
耀州区的碎屑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均属重碳酸型低矿化水,无色、透明、無味,水质较好,宜于饮用,且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2 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2.1岩体
区内岩体类型包括块状坚硬碳酸盐岩和层状坚硬一软弱碎屑岩。
(1)块状坚硬碳酸盐岩岩体
主要为奥陶系中下统岩石,出露于本区桃曲坡一带。岩性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厚层块状,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工程性能好。
(2)层状坚硬砂岩—软弱泥质岩碎屑岩岩体
由二叠系砂岩、泥岩组成。主要分布于北部黄土丘陵区沟谷底部。由于有泥岩、页岩等软弱岩层大量存在,使得整个岩体抗剪强度降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为破碎,抗风化能力较差,工程性能较好。
2.2土体
耀州区土体主要包括风积黄土和冲积洪积粉土、粉质粘土、砂砾卵石。
(1)风积黄土:组成为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分布于全区黄土丘陵和黄土塬区,为黄土层夹多层古土壤层,土体结构均匀,强度由上至下渐高,孔隙度渐小,具湿陷性,工程性能一般。但上部马兰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结构疏松,工程性能较差。黄土在本区地表均有分布,黄土的湿陷性是其有别于一般土体的特有的工程地质性能;黄土是耀州区形成地质灾害的主要物质基础。依据探井资料,自重湿陷量均小于7cm(按陕北地区计算,修正系数采用1.2),本区场地为非自重湿陷场地,黄土的湿陷等级以Ⅱ级为主,局部为Ⅲ级。
(2)粉土、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河谷一级阶地上,灰黄、黄褐色,土质较均匀,结构较紧密,可塑~硬塑状态,工程性能较好。
(3)砂砾卵石:主要分布一级阶地下部,磨圆度好,分选次之,卵石成分为灰岩、白云岩,直径5-10cm,稍密~中密状态,工程性能好。
2.3岩土体结构类型
根据区内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视其不同岩土体的组合,划分为单层、双层组合结构。
单层结构:在全区广泛分布,黄土塬区以及塬区的沟谷均为此类型,由中上更新统黄土组成,土体结构均匀,具有Ⅱ~Ⅲ级非自重湿陷性,可塑~硬塑状态,[δ0]=180~250kpa。
双层结构:仅在耀州区黄土丘陵沟谷中沮河岸坡地带为双层结构,上部为更新统黄土,下部为二叠系砂岩、泥岩,部分地段为奥陶系灰岩、白云岩。二叠系基岩中有软弱的泥岩、页岩夹层存在,使得岩体较破碎,抗风化能力差,工程地质性质中等;碳酸盐岩为厚层块状,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3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本区内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度与规模不断加大,不合理的经济与工程活动时有发生,人为作用造成的地质灾害不断增加。
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增加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斜坡地、林地被开垦为耕地,既破坏了原有植被,又扰动了斜坡结构的完整性,破坏了斜坡的稳定,遇暴雨或灾害性天气,便会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资源型企业水泥、砖瓦、石料和陶瓷业的发展,要对与之匹配的石灰石、黄土、粘土资源大量开采,人为形成大量高陡边坡和随意堆放废弃石渣,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和物源条件。
交通和水利的发展带动了本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公路、铁路和引水干渠建设,尤其是在黄土丘陵和黄土塬沟谷,一般顺河道、沿斜坡修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切坡地段,形成高陡边坡,使原本稳定的斜坡变得不稳定。
4 结论
耀州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有黄土丘陵、黄土塬、河谷阶地三种地貌类型。本区地下水可分为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三大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区内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土体工程性能中等。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
关键词:铜川市耀州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623-01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为铜川市辖区,是铜川新市区,即政府所在地,区域面积1617km2。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少雨,秋季多涝,冬季少雪。本区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的一级支流石川河流域。区内主要河流有4条,分别是漆水河、沮水河、赵氏河和浊峪河。耀州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北西向东南方向倾斜。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可划分为黄土丘陵、黄土塬、河谷阶地三种地貌类型。
现就该区水文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特征初探如下:
1 水文地质特征
1.1地下水类型特征
(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按含水介质成因不同,进一步划分为黄土层孔隙裂隙水、洪积层孔隙水、冲积层孔隙水。
黄土层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南部黄土塬地区,含水层厚20~60m,水位埋深30~70m,富水性较差,单井出水量小于200m3/d 。该地下水常在沟谷底部溢出,对区内滑坡、崩塌灾害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洪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黄土塬地区,含水层厚40~60m,富水性各地差异较大,单井出水量150~1500m3/d,由于埋藏深度多在100m以上,对地质灾害无影响;
冲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河谷阶地区,含水层为第四系冲积砂卵石层,含水层厚5~20m,富水性较好,单井出水量600~3000 m3/d,在沮水河河谷区分布范围广、富水性最好。
(2)碎屑岩裂隙水
分布于黄土塬、黄土丘陵地区,含水层为二叠系砂页岩,含水介质为砂页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节理裂隙,分布不均匀,富水性受地形、岩性、构造发育程度及补给条件等控制,在南部黄土塬区和断裂附近富水性较好,单井出水量200~600 m3/d,高者可达1000 m3/d;在北部黄土丘陵区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小于200 m3/d,在深切沟谷底部两侧,常见地下水呈泉的形式沿层面或节理面溢出。
(3)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
碳酸盐岩含水层在耀州区主要隐伏分布,仅在北部桃曲坡一带出露于地表,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夹泥灰岩为主,岩溶裂隙发育,主要接受桃曲坡水库渗漏补给,水位埋深200~500m,水位高程380~400m,富水性较好,单井出水量大于1000 m3/d。
1.2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是各种地表水渗漏,地下径流和灌溉回归水等;地下水的径流排泄主要受地形、地层岩性等条件制约,其运动方向,总的趋势是自西北流向东南,与地形变化基本一致。由于区内地形起伏大、切割深,近南北向河流密布,地下水多从分水岭、黄土塬中心向其两侧和下游运动,最后排泄于各主要河谷沟道,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以地下径流方式排出区外。此外,人工开采,潜水蒸发亦是地下水排泄方式之一。
耀州区的碎屑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均属重碳酸型低矿化水,无色、透明、無味,水质较好,宜于饮用,且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2 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2.1岩体
区内岩体类型包括块状坚硬碳酸盐岩和层状坚硬一软弱碎屑岩。
(1)块状坚硬碳酸盐岩岩体
主要为奥陶系中下统岩石,出露于本区桃曲坡一带。岩性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厚层块状,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工程性能好。
(2)层状坚硬砂岩—软弱泥质岩碎屑岩岩体
由二叠系砂岩、泥岩组成。主要分布于北部黄土丘陵区沟谷底部。由于有泥岩、页岩等软弱岩层大量存在,使得整个岩体抗剪强度降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为破碎,抗风化能力较差,工程性能较好。
2.2土体
耀州区土体主要包括风积黄土和冲积洪积粉土、粉质粘土、砂砾卵石。
(1)风积黄土:组成为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分布于全区黄土丘陵和黄土塬区,为黄土层夹多层古土壤层,土体结构均匀,强度由上至下渐高,孔隙度渐小,具湿陷性,工程性能一般。但上部马兰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结构疏松,工程性能较差。黄土在本区地表均有分布,黄土的湿陷性是其有别于一般土体的特有的工程地质性能;黄土是耀州区形成地质灾害的主要物质基础。依据探井资料,自重湿陷量均小于7cm(按陕北地区计算,修正系数采用1.2),本区场地为非自重湿陷场地,黄土的湿陷等级以Ⅱ级为主,局部为Ⅲ级。
(2)粉土、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河谷一级阶地上,灰黄、黄褐色,土质较均匀,结构较紧密,可塑~硬塑状态,工程性能较好。
(3)砂砾卵石:主要分布一级阶地下部,磨圆度好,分选次之,卵石成分为灰岩、白云岩,直径5-10cm,稍密~中密状态,工程性能好。
2.3岩土体结构类型
根据区内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视其不同岩土体的组合,划分为单层、双层组合结构。
单层结构:在全区广泛分布,黄土塬区以及塬区的沟谷均为此类型,由中上更新统黄土组成,土体结构均匀,具有Ⅱ~Ⅲ级非自重湿陷性,可塑~硬塑状态,[δ0]=180~250kpa。
双层结构:仅在耀州区黄土丘陵沟谷中沮河岸坡地带为双层结构,上部为更新统黄土,下部为二叠系砂岩、泥岩,部分地段为奥陶系灰岩、白云岩。二叠系基岩中有软弱的泥岩、页岩夹层存在,使得岩体较破碎,抗风化能力差,工程地质性质中等;碳酸盐岩为厚层块状,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3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本区内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度与规模不断加大,不合理的经济与工程活动时有发生,人为作用造成的地质灾害不断增加。
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增加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斜坡地、林地被开垦为耕地,既破坏了原有植被,又扰动了斜坡结构的完整性,破坏了斜坡的稳定,遇暴雨或灾害性天气,便会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资源型企业水泥、砖瓦、石料和陶瓷业的发展,要对与之匹配的石灰石、黄土、粘土资源大量开采,人为形成大量高陡边坡和随意堆放废弃石渣,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和物源条件。
交通和水利的发展带动了本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公路、铁路和引水干渠建设,尤其是在黄土丘陵和黄土塬沟谷,一般顺河道、沿斜坡修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切坡地段,形成高陡边坡,使原本稳定的斜坡变得不稳定。
4 结论
耀州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有黄土丘陵、黄土塬、河谷阶地三种地貌类型。本区地下水可分为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三大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区内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土体工程性能中等。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