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真实虚构电影院”在2011年11月17日瑞士的苏黎世首映。在4周时间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来观看。 波恩—第42届艺术巴塞尔—提斯诺—里卡诺电影节—瑞士阿尔卑斯山 东莞是中国巡展的第一站,从2015年3月18日持续至6月18日,之后它将在“珠三角城市带”和全国巡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虚构电影院”在2011年11月17日瑞士的苏黎世首映。在4周时间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来观看。
波恩—第42届艺术巴塞尔—提斯诺—里卡诺电影节—瑞士阿尔卑斯山
东莞是中国巡展的第一站,从2015年3月18日持续至6月18日,之后它将在“珠三角城市带”和全国巡展。
其他文献
在由光影虚构出的荧幕上,我们的记忆是一部部留存在不同时间段落里的电影。 电影院,是穿插在城市庸常生活间歇的梦想之舟。在黑暗中,虚构着真实的温暖或刺痛。 除了那块可以映射出不同故事情节的白色幕布之外,电影院中的“真实”与“虚构”,还能延伸出哪些新的关系呢? 本期,作为“未来空间计划”第一个具体项目,“真实虚构电影院”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关于电影院的新的观察与思考角度。 一个流动的“电影院”,借电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和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一位美国女人,一个法国男人;女的“反对阐释”,男的经常把现实细节拆得零七八落的,并不停地阐释着。 二人曾不约而同地对“摄影”着迷过,并写过专著来探讨摄影作为视觉文化的种种“本质”和表象:苏珊大妈的著作是《论摄影》,巴特老爷的集子叫《明室》。这两本书的影响力怎样?只要你随手翻翻近年来很多国内外研究摄影的论文,其中
“不设限制”的电影院 每一个“真实虚构电影院”总长度12米,5米宽,2.7米高,可容纳26个人。内部完全按照真实电影院的设备打造,唯一的光线来源就是银幕。3个为一组的“真实虚构电影院”会分别在3个不同地点展出。 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以一个窗口来象征一个电影银幕,展示每天世界上的转变。因个人理解中的不同,人们在看电影的同时背景音乐会把看似熟悉的画面转变成完全不同的特别体验。“电影”的编剧和剧
(一)引子:新世纪变奏——“狂欢”与“恐怖”…… 新千年伊始,人类期盼已久的新世纪狂想曲即已发生变奏:“狂欢”意未尽,“恐怖”复即起……其实,生活中常常如此,原本平常自如的事,一经渲染,便举轻若重,难以承载,如喧闹了好久、又连续两度进行的“迎新世纪”庆典本就是人类自造的全球狂欢而已,却似乎真成了历史的分水岭。时间的流驶本是从容不迫、悄然无声的:“世纪”原是人类历史纪元的符号,新世纪的到来如同
东方艺术·大家:最初为什么会引进“真实虚构电影院”这个项目呢? 邱晓坤:真实虚构电影院是去年3月份我去巴塞尔造访策展人克劳斯·李特曼时,看到他的电影院模型,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适合现在中国的国情,也可以跟观众有很好的互动。在体验这个作品时,观众没有对艺术的恐惧感,也不会觉得高不可攀。真实虚构电影院是亲民的,是没有任何门槛的,而在艺术学术领域,无论就观念还是创新,或是学术,都是一流的。亲民的艺术项目
刘墉以多能、多才艺闻名于台湾,其最有力度的身份,是作家和画家。他在大陆的影响,主要是文学作品,画界对他还比较陌生。这次来大陆办展览,是一次相识与交流的好机会。 毕业于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刘墉,曾师从画家黄君璧、林玉山等。年近而立之年赴美,先后任职于美国的美术馆和大学驻校艺术家。他精力旺盛,经常来往于两大洲之间,从事文学艺术和社会文化活动。他的绘画理念与实践,与其文学作品交叉互动,洋溢着对人世的温
艺术家 由布·科里维京(Job Koelewijn) 生于1962年,工作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三十年来在全球各大美术馆的举办过展览:阿姆斯特丹的Stedelijk美术馆、美国哈德逊当代美术馆、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瑞士唐格丽美术馆、并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韩国普桑双年展等等。其作品被全球诸多顶尖美术馆收藏,包括:荷兰Stedelijk美术馆、维也纳MUHKA美术馆、Museum Het Domein美
陈源初画面中间那些反复的叠加手法,其中大量地选择了中国传统的这种自然的山水、自然的图景,以及介入我们传统绘画的很多的表现方式,虽然是用的油画颜料,但是有一些皴法,有一些树干的枝干的勾勒和点染、点擦,这些东西都是追求一种心中的逸笔草草和胸中的一种意气,这些我觉得还是他希望能够在他的感悟中间,他观察各种视觉中间,他能够找到一种视觉上的表达方式。这种追求,这种画面的效果,我觉得中国最近几年有相当多的艺术
我看了陈源初先生的绘画,感觉他既不在中国又不在西方,一直在不停的穿行其间。所以你很难从中看到一种在固定的空间场所中稳定的图像经验,他一直不断地在各个现场之间穿行和游移着,或者说既在中国又在西方,既不在中国又不在西方,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经验。这种穿行的强大经验是以一种非常朴素的外表体现出来的,陈源初先生并不去表达主流阵地里的文化冲突与梦幻,如现在经常被提到的中国梦等。他更多表达的是一种个人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