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文本细读与教学策略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圆明园的毁灭》是一段中华民族辛酸屈辱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太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敲骨吸髓,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关键词】《圆明园的毁灭》 文本细读 教学策略
  
  1.文本细读
  细读视角:《圆明园的毁灭》是一段中华民族辛酸屈辱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读完全文,情感的涟漪激荡: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而骄傲而自豪,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彻心肺,为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义愤填膺,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锥心刺骨,爱恨满园,感慨无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太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敲骨吸髓,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怀着一种敏感和警觉,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就渐渐地浓缩成了两个关键词和两幅画面。
  两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不可估量”。这个词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连续出现了两次,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量和计算。抓住“不可估量”,反复咀嚼两个“不可估量”传达出的圆明园举世无双的价值,把目光定位在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和美丽的景观的2、3、4段。寻找依据,亲身感受“不可估量”的深层内蕴。而另一个关键词是“化为灰烬”。这个词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以切肤之痛的“化为灰烬”作底色,想象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的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以及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轰然倒下,洗却一空的惨景。追根溯源,寻找罪魁祸首——英法联军的肆虐残暴,毁灭圆明园的经过,从而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第5自然段,看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圆明园的。聚焦“不可估量”、“化为灰烬”,既能驾轻就熟地梳理文章的来龙去脉,又能提纲契领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辉煌、毁灭、自豪、痛惜。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两幅画面,抓住“不可估量”呈现的画面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美丽的景观;抓住“化为灰烬”,展现的画面是圆明园被毁的惨景。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两幅画面呈现的不同意境,不同的心情,就找到了解读文章的切入点。
  “辉煌”之神往: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那种惬意、快活,真是天上人间能有几个?读着读着,我们也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怎不令人神往?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中美好的东西让人目不暇接,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也美丽,那也新鲜。可刘姥姥看的只是一个大观园,而圆明园不知有几百个这样的大观园,真是大巫见小巫了。作者用列举的行式,用了“7个有”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但是圆明园中是“7个有”字能写尽圆明园145处的景观?所以作者用了“省略号”、“等”、“天南海北”、“中外风景名胜”、“饱览”、“幻想的境界”这些独特的标点符号以及语言文字,传递出圆明园美丽辉煌的应有尽有,到了极致。读着读着,怎不让人由衷地感慨:圆明园实在是美,美得大气,美得脱俗,美得无以伦比,周身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怎不让人有一种心想往之的冲动之感?怎不为祖国有如此光彩照人、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而感到自豪与骄傲?圆明园的美丽与辉煌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光艳,还表现在它内在的涵养——拥有数不尽的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上自……下至”这个关键词述说着圆明园收藏的文物年代久、物品多而广。一个拥有151年历史的圆明园,一个历经六代皇朝的圆明园,经过几代皇帝的修建、扩充、收藏,继承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全部神韵,吸收了西方建筑艺术的优秀精华。里面收藏的珠宝器玉价值连城,不可估量。据说,十二生肖中的一头铜马首就是价值90000万港币,而这仅是圆明园中珍贵文物中的九牛一毛……一个既有着美丽的外延,又有着深刻内涵的圆明园;一个举世瞩目的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圆明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读至此,内心里怎不激荡出自豪之感,热爱之感?而这样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却被可恶的英法联军毁灭了,成了南柯一梦,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呢?
  “毁灭”之痛惜:1860年10月6日,可恶的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圆明园中景泰蓝瓷器搬走了,绣花长袍被抢走了,高级皮衣、首饰、金条和金叶,宝石珍珠翡翠……都被万恶的强盗洗却一空了。更可恨的是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更可气的是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诺大一个泱泱大国,怎么能容忍区区三千多名狗强盗在园内肆虐妄为,还明目张胆地放火焚烧了三天,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大火连烧三天,竟然没有人去救火?还让他们焚烧整整三天三夜?当权的皇帝哪去了?清政府的大臣、军队哪去了?中国的子民难道都成了冷血?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它连烧三天,轰然倒下,变成残桓断柱,却袖手旁观?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可是读了中国的近代史就明白了这一切,屈辱的历史呀!文章读到此,眼前除了出现了圆明园被毁的惨景之外,更多的是气愤、惋惜。耻辱呀!“落后就要挨打。”此时,内心涌动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一个“辉煌”,一个“毁灭”是整篇课文的向心力,主心骨。写圆明园昔日辉煌是为了反衬它毁灭的可惜。这两个词凝聚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全部精髓。紧紧扣住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想象画面,体验情感,就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力度,一下子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
  2.教学策略
  2.1 借题分析,整体感知。
  《圆明园的毁灭》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毁灭”是毁坏、破灭的意思。同学们,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坏破灭了。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引入课文;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2 默读课文,读成两个画面。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快速默读,找出相关的段落。
  (2)读2、3、4自然段,画出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句子,(板书辉煌)在这些句子旁边写上批注,读到此,你有什么感受?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写上你的感受,做好旁批(板书:毁灭)。
  2.3 想象昔日辉煌之自豪。
  (1)圆明园中有什么,还有什么?想象“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皇帝、皇后在买卖街购物,以及在山乡村野生活的情景。
  (2)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填空。延伸拓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学以致用。
  (3)找到一个过渡句,体会过渡句的作用,自然引领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上自……下至”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找到作者评价圆明园珍贵文物多的句子,从而感悟圆明园内在的价值。
  2.4 感受“毁灭”之痛惜。
  (1)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划出有关语句,标出重点词句。
  (2)出示圆明园的废墟图。透过废墟图,引领学生解读第5自然段,紧扣重点词:任意、破坏、凡是、统统、实在,这几个触动心弦的词汇,感受想象英法联军残暴毁园的情景,想象说话。当你读到此,你有什么话要说?多角度说,移情体验,深入课文情境,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3)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你又有什么话要写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训练他们的写话能力,深化理解,引出主旨: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5 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及化为灰烬的悲痛。
  2.5.1 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2.5.2 出示句子: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想象化为灰烬的都有些什么?在第三自然段前面加个没有了,也没有了……来理解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损失惨痛。
  2.6 回忆课文,感悟写法。
  思考:这篇文章题目是写《圆明园的毁灭》,可课文却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其他文献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是《找春天》。为教学这篇课文,作者变更教学进度,调整课时安排,把《找春天》这篇讲读课文设计成一堂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课来上,让学春天和找春天完美结合,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暖意,春天的景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活力;提高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研究自然的兴趣。  【关键词】讲读课文 构思设
期刊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往往存在: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现象。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浅入深、体现梯度、形成系统,把知识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作轴对称图形》中的一道探究题(以下简称“探究题”)。这道探究题的教学,让学生受益非浅,也让教者难以忘怀。一道探究题的教学,不能只重视结论的合理性去教学,而重要的是注重结论的过程教学。  【关键词】探究题 数学教学 结论 注重 过程    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习惯,而且使学生学得轻松,寓教于乐,收到了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方法 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达到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是一块比较难啃的骨头,尤其是那些刚刚接触作文和写作底子较薄的小学生来,更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绞尽脑汁。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有效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习作能力都是在平时的语文阅读中获得的。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的阅读理解能力,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 阅读教学 习惯 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
期刊
【摘要】“阅读期待”是接受美学的概念,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急于阅读的一种内在表现。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心理,把握教学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的“阅读期待”,把“阅读期待”转化为期待阅读的动力,化动力为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得真正的动力源泉和真切的品味乐趣,就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此时的“期待”更能荡起阅读教学的浪花,让阅读课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摇篮。  
期刊
【摘要】作文的批改和评讲是研究学生的主要窗口,是沟通师生心灵、进行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在一次处理评改作文中受到启发,摸索出一条创新的批改推动开放型的评讲新路子,将一篇立意不明的文章,经同学们的修改加工成了一篇切合实际、立意正确、内容具体、思想健康的佳作,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审题立意,如何紧扣中心安排材料。这次创新批改推动了开放型的评讲,效果非
期刊
【摘要】强调作文的开放性,是《语文课程标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的学生习作“自由表达”新观念。作文的开放,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更主要是对作文指导的加强,要让学生具有“自由表达”的心理准备和具备“自由表达”的基本能力,这种心理和能力,是必须靠教师精心指导和耐心培养。  【关键词】自主作文 写作指导 加强    强调作文的开放性,是《语文课程标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的学生习作“自由表达”新观
期刊
【摘要】实践告诉们,大量的阅读,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日积月累。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语文阅读 培养能力 训练方法 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学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