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是《找春天》。为教学这篇课文,作者变更教学进度,调整课时安排,把《找春天》这篇讲读课文设计成一堂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课来上,让学春天和找春天完美结合,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暖意,春天的景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活力;提高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研究自然的兴趣。
【关键词】讲读课文 构思设计 实践活动 提高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是《找春天》。在教室里学习课本上的“找春天”与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找春天”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教室里学春天是一种理论知识的学习途径,而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可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小学二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处在缓慢生长成熟的最初阶段,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浅显模糊,对知识的语言表达和文字描写要义不准,主次不明,详略失当。长时记忆能力普遍要比短时记忆能力差一些,实践中得到的长时记忆力比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的记忆力强一点的特点。大胆构思设想,重新修订教学方法,把《找春天》这篇讲读课文设计成一堂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课来上。让学春天和找春天完美结合,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暖意,春天的景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活力;提高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研究自然的兴趣。变更教学进度,原计划要在三月初教学《找春天》,调整课时安排,计划到四月初进行,推迟了一个月时间。
我们所处的夏河县地理位置是青藏高原边缘地带,高寒阴湿海拔在3000米左右。三月初的时候,祖国大部分地区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人们褪去严实的冬装,穿起单夹薄衫,感受春天时,夏河还是朔风凛冽,雪花飞舞,冰盖河床,大地依然沉睡在浓浓的严寒中,人们穿着厚重的棉袄出行,没一点丝毫的春天气息。
经过一个月时间到四月初,春风吹拂,大地解冻,冰雪融化,青草吐绿,柳枝发芽,春天来了。根据课文《找春天》内容,按学生差异,搭配组合好实践活动小组,5人为一小组。拟好5条实践活动写作提纲:①脱掉厚重的棉衣;②从地下找小草;③采摘早开的野花一两朵;④观察树木的嫩芽;⑤了解解冻的小溪。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真切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景象,探索自然的奥秘。让学生自己感受春天,写出体会。
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求知探秘的兴趣十分浓厚,动手实践,细心观察,激烈讨论。有的小组说:“老师,最近天气转暖,爸爸妈妈褪去厚重的棉衣棉裤,换上了比较轻薄的夹衣夹裤。可爷爷奶奶依旧穿着棉衣棉裤,这是什么原因?”教师就会给同学们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抵御风寒的能力差,春天天气乍暖还寒,就穿棉衣棉裤;爸爸妈妈年纪轻,身体素质好抵御风寒的能力强,穿棉衣棉裤就感到闷热,身上不舒服,穿起夹衣夹裤就清凉爽快。”有的小组在实践活动中,搬掉一些石头,发现石头下面的草芽呈显出嫩黄色,跟周围绿色草芽形成显明的对比。就问老师:“地上的草是绿色,可石头下面的草是嫩黄色,为什么?”教师就说:“因为石头遮盖了阳光,小草见不到一丝阳光,颜色就嫩黄,见到阳光的小草就呈显绿色。”有的小组见到柳树,不知道嫩芽从什么地方发出,只见枝条上长满毛茸茸的小疙瘩。教师细心的给学生讲解,毛茸茸的小疙瘩就是柳树的嫩芽,在过七八天,毛茸茸的小疙瘩顶部发出嫩绿的小芽。随着时间的推移,嫩绿的小芽慢慢长大,盖满整个树冠。有的小组采来一两朵早开的小野花,个体矮小,色彩清淡,不仔细寻找,在草丛中很难发现。同学们仔细观察小野花的形状、花瓣、花蕊、花心。热烈讨论,相互争辩。完全摆脱了课堂上严肃拘谨的束缚,敞开心灵,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所思所想。观察解冻的河床,有的同学跑来问老师:“融化的冰水滴答、滴答落在水面,‘滴答’两个字怎么写?”有的同学问:“滴沥滴沥的‘滴沥’两个字怎么写?”还有同学问:“冰雪融化的水流声写‘滴答’好,还是写‘滴沥’好。”教师讲解说:“天气阴,气温低,冰雪融化慢,水滴下落的间隔时间长,用‘滴’比较好。天气晴,气温高冰雪融化快,水滴下落间隔时间短,用‘滴沥’比较好。如果水滴下落间隔时间很短,用‘滴沥沥、滴沥沥’更好。”
这一堂社会实践课可收到了异乎寻常的教学效果和写作能力,小同学用他们纯净的心灵和稚嫩的小手写出了自己真实感受。虽然有些错字别字,但读起来生动有趣,颇是感人。写出了实实在在的实物和本地春天的景象,完全脱离了平常抄袭别人作文千篇一律的陋习,使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讲读课文 构思设计 实践活动 提高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是《找春天》。在教室里学习课本上的“找春天”与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找春天”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教室里学春天是一种理论知识的学习途径,而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可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小学二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处在缓慢生长成熟的最初阶段,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浅显模糊,对知识的语言表达和文字描写要义不准,主次不明,详略失当。长时记忆能力普遍要比短时记忆能力差一些,实践中得到的长时记忆力比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的记忆力强一点的特点。大胆构思设想,重新修订教学方法,把《找春天》这篇讲读课文设计成一堂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课来上。让学春天和找春天完美结合,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暖意,春天的景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活力;提高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研究自然的兴趣。变更教学进度,原计划要在三月初教学《找春天》,调整课时安排,计划到四月初进行,推迟了一个月时间。
我们所处的夏河县地理位置是青藏高原边缘地带,高寒阴湿海拔在3000米左右。三月初的时候,祖国大部分地区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人们褪去严实的冬装,穿起单夹薄衫,感受春天时,夏河还是朔风凛冽,雪花飞舞,冰盖河床,大地依然沉睡在浓浓的严寒中,人们穿着厚重的棉袄出行,没一点丝毫的春天气息。
经过一个月时间到四月初,春风吹拂,大地解冻,冰雪融化,青草吐绿,柳枝发芽,春天来了。根据课文《找春天》内容,按学生差异,搭配组合好实践活动小组,5人为一小组。拟好5条实践活动写作提纲:①脱掉厚重的棉衣;②从地下找小草;③采摘早开的野花一两朵;④观察树木的嫩芽;⑤了解解冻的小溪。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真切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景象,探索自然的奥秘。让学生自己感受春天,写出体会。
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求知探秘的兴趣十分浓厚,动手实践,细心观察,激烈讨论。有的小组说:“老师,最近天气转暖,爸爸妈妈褪去厚重的棉衣棉裤,换上了比较轻薄的夹衣夹裤。可爷爷奶奶依旧穿着棉衣棉裤,这是什么原因?”教师就会给同学们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抵御风寒的能力差,春天天气乍暖还寒,就穿棉衣棉裤;爸爸妈妈年纪轻,身体素质好抵御风寒的能力强,穿棉衣棉裤就感到闷热,身上不舒服,穿起夹衣夹裤就清凉爽快。”有的小组在实践活动中,搬掉一些石头,发现石头下面的草芽呈显出嫩黄色,跟周围绿色草芽形成显明的对比。就问老师:“地上的草是绿色,可石头下面的草是嫩黄色,为什么?”教师就说:“因为石头遮盖了阳光,小草见不到一丝阳光,颜色就嫩黄,见到阳光的小草就呈显绿色。”有的小组见到柳树,不知道嫩芽从什么地方发出,只见枝条上长满毛茸茸的小疙瘩。教师细心的给学生讲解,毛茸茸的小疙瘩就是柳树的嫩芽,在过七八天,毛茸茸的小疙瘩顶部发出嫩绿的小芽。随着时间的推移,嫩绿的小芽慢慢长大,盖满整个树冠。有的小组采来一两朵早开的小野花,个体矮小,色彩清淡,不仔细寻找,在草丛中很难发现。同学们仔细观察小野花的形状、花瓣、花蕊、花心。热烈讨论,相互争辩。完全摆脱了课堂上严肃拘谨的束缚,敞开心灵,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所思所想。观察解冻的河床,有的同学跑来问老师:“融化的冰水滴答、滴答落在水面,‘滴答’两个字怎么写?”有的同学问:“滴沥滴沥的‘滴沥’两个字怎么写?”还有同学问:“冰雪融化的水流声写‘滴答’好,还是写‘滴沥’好。”教师讲解说:“天气阴,气温低,冰雪融化慢,水滴下落的间隔时间长,用‘滴’比较好。天气晴,气温高冰雪融化快,水滴下落间隔时间短,用‘滴沥’比较好。如果水滴下落间隔时间很短,用‘滴沥沥、滴沥沥’更好。”
这一堂社会实践课可收到了异乎寻常的教学效果和写作能力,小同学用他们纯净的心灵和稚嫩的小手写出了自己真实感受。虽然有些错字别字,但读起来生动有趣,颇是感人。写出了实实在在的实物和本地春天的景象,完全脱离了平常抄袭别人作文千篇一律的陋习,使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