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PP上打卡办公、视频会议里商讨工作,位于安徽合肥的沐坤科技公司董事长孙曙辉发现,虽然疫情让公司员工开始了“宅家办公”模式,但工作似乎并未受太大影响。
“现在几百人的全国范围公司管理层会议,都是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的形式,为避免交叉感染,员工都在线办公,销售拜访都在网上进行,算下来,暖气费、电费、差旅费,办公成本可以节约30%。”孙曙辉说。
“暂停”的会面,“热闹”的云端
2月5日,阿里旗下移动办公应用“钉钉”首次跃居苹果AppStore排行榜第一,刷新了办公应用的下载新高。激增的需求让应用商措手不及,不得不紧急扩容服务器。
日均扩容云主机近1.5万台、8天紧急扩容超10万台云主机、投入计算资源超过100万核……从1月29日开始,腾讯会议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这不仅在腾讯云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也打破了中国云计算史上的纪录。
业内人士认为,经历此次疫情的考验之后,远程办公等新模式有望进入上升期。根据第一财经联合钉钉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在线办公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2012年市场规模为53.7亿元,2017年达到194.4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导致需求爆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
科技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云复工”解决了企业员工无法到岗的问题,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复工复产需要更多人员回到办公桌和生产线上。復工复产后守住防疫底线,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落地,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员工佩戴口罩能否登记打卡?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戴口罩场景下人脸检测算法准确率超过99.87%。机器还能有效检测和识别出规范佩戴口罩、不规范戴口罩、未佩戴口罩3类情况。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完善防疫管理方案。“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测人员聚集情况、食堂排队状况,发现防疫的薄弱环节,最大程度减少疫情风险。”一位北京中小企业负责人说。
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则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精准到人的管理能力。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健康码成为出入社区和办公楼的“有效证件”。只需填报一次个人健康状况,即可利用健康码进出不同地点,无需反复填报信息,防控部门也能借此快速掌握疫情大数据。
此外,率先完成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企业优势凸显、“满血”复工。
在位于重庆的长安汽车渝北工厂总装车间内,生产线上的几百台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将零部件逐一组建成型。这间“智慧工厂”自动化率达90%以上,比传统汽车制造工厂减少操作工人56%。同时,工厂内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每天可采集制造数据5000万条,对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并预警。
“现在几百人的全国范围公司管理层会议,都是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的形式,为避免交叉感染,员工都在线办公,销售拜访都在网上进行,算下来,暖气费、电费、差旅费,办公成本可以节约30%。”孙曙辉说。
“暂停”的会面,“热闹”的云端
2月5日,阿里旗下移动办公应用“钉钉”首次跃居苹果AppStore排行榜第一,刷新了办公应用的下载新高。激增的需求让应用商措手不及,不得不紧急扩容服务器。
日均扩容云主机近1.5万台、8天紧急扩容超10万台云主机、投入计算资源超过100万核……从1月29日开始,腾讯会议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这不仅在腾讯云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也打破了中国云计算史上的纪录。
业内人士认为,经历此次疫情的考验之后,远程办公等新模式有望进入上升期。根据第一财经联合钉钉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在线办公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2012年市场规模为53.7亿元,2017年达到194.4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导致需求爆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
科技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云复工”解决了企业员工无法到岗的问题,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复工复产需要更多人员回到办公桌和生产线上。復工复产后守住防疫底线,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落地,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员工佩戴口罩能否登记打卡?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戴口罩场景下人脸检测算法准确率超过99.87%。机器还能有效检测和识别出规范佩戴口罩、不规范戴口罩、未佩戴口罩3类情况。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完善防疫管理方案。“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测人员聚集情况、食堂排队状况,发现防疫的薄弱环节,最大程度减少疫情风险。”一位北京中小企业负责人说。
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则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精准到人的管理能力。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健康码成为出入社区和办公楼的“有效证件”。只需填报一次个人健康状况,即可利用健康码进出不同地点,无需反复填报信息,防控部门也能借此快速掌握疫情大数据。
此外,率先完成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企业优势凸显、“满血”复工。
在位于重庆的长安汽车渝北工厂总装车间内,生产线上的几百台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将零部件逐一组建成型。这间“智慧工厂”自动化率达90%以上,比传统汽车制造工厂减少操作工人56%。同时,工厂内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每天可采集制造数据5000万条,对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并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