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探讨教育的生态关怀,构建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态课堂”是充满着挚爱和真情、唤醒灵性和天赋、注入自然和生命的课堂,它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汇聚共享资源、打造师生间情感通道,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如何才能把握好教材,在生物教学中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呢?结合近几年我们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际,谈谈构建“生态课堂”的几点体会。
一、全方位的教学设计,整合生态课堂的基础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强烈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构建生态课堂,就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生物教师就必须站在全面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全方位、平等地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创设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全面地激活学生,其中的重点就是如何处理好各类教育资源。首先,要明确教师、学生与课程资源均是教学资源的一方面。教师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引导者,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利用好教科书,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课程层次价值,提高使用率,让教学设计适合学生实际。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努力培养自学、合作等能力,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需求,了解当今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围绕核心教学资源—教材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激活传统的各类教学资源,教师只有利用本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资源,完成全方位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才能为生态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打造有活力的生态课堂
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说明,如果师生之间能构建起一条健康的情感通道,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活跃课堂气氛,师生都有一种情感愉悦,而且对学生的注意、情感始终都有较强的感染力。生态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保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创新发现,善待每一位学生,不吝赏识每一位学生的成功,这样就能创造一种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开启心智,激发出对教师劳动成果的尊重,对知识的探索,对正义的崇尚,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才能畅所欲言,与人共享探究的快乐。“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对人格心灵的“唤醒”。在学生探究科学的过程中,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怎样让孩子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但会激励而且会唤醒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待孩子们在科学探究中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宽容与期待,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学生当前的落后,并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进步。宽容是一种期待,只要我们用可持续的思想去审视学生,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的,通过课堂中充满了人性的关怀,为打造出有活力的生态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建构生态课堂的互动平台
为了实现生态课堂的要求,我在平时生物课堂上主要是采用以学生创造型活动为主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形成师生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探究式”教学模式
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探究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不只是在实验室中让学生做课本实验,而是以小组形式由各小组分别参与设计不同实验,进行论证,参与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的确定,参与实验过程及得出结论,再参与讨论、改进,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实验能力,还为学生创设了实践的情境,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探索,创新的精神,学生在动手、观察、思考与讨论中自主的建构、归纳总结新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探究活动要认真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在探究中,无形之中也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和他人交流。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生来说远比直接交给他知识重要。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受益终身。
2.“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任务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学习。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学生在观察人体前后代体细胞后,学生思考提出:“为什么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会维持稳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學生的学习能力,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创新的条件。同时,这种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3.“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
这是针对学生的组织形式而言。学生按不同的能力、兴趣结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是一种互助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尊重、学会讨论、学会共享、学会助人,有与人交往、交流、合作的愿望。在学习有丝分裂时,我首先让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每组人数5—6人,推荐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工作。其次,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讲述各时期的主要变化,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愿,由于学生个体的努力会影响整个小组任务的完成,它们的成绩也会得到同伴的认可,这样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它们会把小组看成是“自己的”组,每个成员都会全力以赴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进行了知识的交流与探讨,而且做到了语言的交流、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它体现了当今人们工作、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协作能力。
新课程呼唤新理念,让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点燃个性的“生态课堂”,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
一、全方位的教学设计,整合生态课堂的基础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强烈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构建生态课堂,就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生物教师就必须站在全面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全方位、平等地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创设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全面地激活学生,其中的重点就是如何处理好各类教育资源。首先,要明确教师、学生与课程资源均是教学资源的一方面。教师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引导者,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利用好教科书,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课程层次价值,提高使用率,让教学设计适合学生实际。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努力培养自学、合作等能力,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需求,了解当今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围绕核心教学资源—教材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激活传统的各类教学资源,教师只有利用本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资源,完成全方位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才能为生态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打造有活力的生态课堂
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说明,如果师生之间能构建起一条健康的情感通道,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活跃课堂气氛,师生都有一种情感愉悦,而且对学生的注意、情感始终都有较强的感染力。生态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保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创新发现,善待每一位学生,不吝赏识每一位学生的成功,这样就能创造一种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开启心智,激发出对教师劳动成果的尊重,对知识的探索,对正义的崇尚,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才能畅所欲言,与人共享探究的快乐。“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对人格心灵的“唤醒”。在学生探究科学的过程中,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怎样让孩子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但会激励而且会唤醒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待孩子们在科学探究中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宽容与期待,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学生当前的落后,并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进步。宽容是一种期待,只要我们用可持续的思想去审视学生,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的,通过课堂中充满了人性的关怀,为打造出有活力的生态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建构生态课堂的互动平台
为了实现生态课堂的要求,我在平时生物课堂上主要是采用以学生创造型活动为主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形成师生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探究式”教学模式
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探究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不只是在实验室中让学生做课本实验,而是以小组形式由各小组分别参与设计不同实验,进行论证,参与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的确定,参与实验过程及得出结论,再参与讨论、改进,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实验能力,还为学生创设了实践的情境,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探索,创新的精神,学生在动手、观察、思考与讨论中自主的建构、归纳总结新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探究活动要认真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在探究中,无形之中也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和他人交流。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生来说远比直接交给他知识重要。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受益终身。
2.“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任务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学习。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学生在观察人体前后代体细胞后,学生思考提出:“为什么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会维持稳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學生的学习能力,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创新的条件。同时,这种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3.“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
这是针对学生的组织形式而言。学生按不同的能力、兴趣结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是一种互助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尊重、学会讨论、学会共享、学会助人,有与人交往、交流、合作的愿望。在学习有丝分裂时,我首先让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每组人数5—6人,推荐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工作。其次,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讲述各时期的主要变化,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愿,由于学生个体的努力会影响整个小组任务的完成,它们的成绩也会得到同伴的认可,这样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它们会把小组看成是“自己的”组,每个成员都会全力以赴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进行了知识的交流与探讨,而且做到了语言的交流、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它体现了当今人们工作、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协作能力。
新课程呼唤新理念,让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点燃个性的“生态课堂”,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